李加倫
摘? 要:現代文、文言文、古詩詞構成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文言文一直以來被視為教學中的重難點所在。文言文語言的特殊性,加上距今年代久遠,導致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提不起興趣,文言文教學效果低下。如何更好地開展文言文教學,提升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認知是教師關注的話題。基于此,本文就以此為論題,針對開展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進行闡述,以期為提升文言文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背景知識;誦讀教學;知識遷移
語文本身是一門包容性強且多元化的學科,文學形式十分豐富多彩。文言文、古詩詞等作為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的文學表現形式,在傳統文化備受重視的時代背景下,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然而觀察我國現如今文言文教學不難發現,教師一味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導致課堂氛圍沉悶、無趣。加上學生知識面狹窄,導致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難免會產生抵觸心理。為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從文言文教學現狀出發,積極探究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從而摒棄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束縛,促進文言文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改進和提升。
一、滲透背景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在文言文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成功教學的先導因素所在。為此,在開展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通過講述與作者或是文章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達內容的真實含義,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對文章深層次內容的探索欲望,推動文言文教學的順利、高效進展。
例如,以《桃花源記》這篇課文為例,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所描述的理想世界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當時的時代背景,即當時處于國家分裂、戰爭頻繁的東晉時期,統治王朝的腐敗及其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導致人們苦不堪言。正是出于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及對理想社會的追求,才促使作者寫成了這偉大的名作。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這些背景知識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對文章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理想追求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內容的講解能夠收到不錯的效果。如此,通過滲透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激發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探索欲望和學習動力,為文言文教學的順利進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重視誦讀教學,把握文章情感脈絡
誦讀作為傳統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在文言文教學中同樣適用。文言文語言本身就十分精簡、干練,讀起來朗朗上口。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文言文語言的獨特韻律和魅力,初中語文教師應重視誦讀教學的開展,使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感受文言文的深刻內涵和意義,通過對文章重音和停頓的把握,來感受文言文的獨特韻律,使文言文教學效果得到全面改進和提升。
例如,以《岳陽樓記》這篇課文為例,這是一篇內容充實、情感豐富的散文。文章駢散句并行,辭藻華美,音律也十分和諧。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駢句的節奏美、散句的變化美,從而充分理解文章內容以及作者遠大的志向,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進行朗讀,并在朗讀的過程中,根據語句意義的不同而運用不同的節奏、語調,比如在朗讀駢句時運用整齊劃一的語調,兩句話之間要有較長的停頓等等,使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文章節奏的變化、寓意的深刻。如此,便將文章語言的節奏美充分凸顯了出來,增強了學生對文章情感脈絡的認識和把握,對推動文言文教學的順利進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三、重視知識遷移,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文言文語言與現代漢語相比,雖然在意義及其所傳達情感方面有著很大不同,然而這些字詞、語句在不同文言文中卻是通用的。因此,為了增強學生對文言文中字詞用法和意義的認識,初中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文言文字詞的共通性,通過對某些字詞的掌握推理到它們在其他篇章中的意義,從而不斷促進學生文言文鑒賞能力的提升,使文言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以《出師表》這篇課文為例,文章包含有諸多古今異義詞,如痛恨、卑鄙等,前者的今義是深切的憎恨,而古義是痛心和遺憾;后者的今義是品質惡劣,古義是地位低微,見識淺薄。類似的詞語還有很多,如感激、謹慎等。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識記這些字詞的用法,從而在閱讀其他篇章的文言文時,能夠更好地運用已有知識斷定字詞的意義。如此,便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和拓展,促進了學生文言文學習和鑒賞能力的提升,使文言文教學效果得以不斷優化和完善。
總之,文言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在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究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單調、枯燥的文言文教學變得充滿靈動與活力,使學生在長期的古典文學熏陶中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修養,為實現語文綜合教學水平的提升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孫整社.淺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激趣策略[J].考試周刊,2018.
[2]徐傲霜.淺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未來英才,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