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永誠
摘?要:健全勞動教育體系,培育大學生的勞動素養,是新時代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然而,當前高校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內涵把握不準、目標定位不明、價值認識不清、教育實施隨意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厘清勞動教育內涵定位,明確勞動教育的時代使命,探究高校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從而切實推進高校勞動教育的深入開展。
關鍵詞:高校;勞動教育;價值意蘊;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一、高校勞動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部分教師對勞動教育內涵和目標把握不準,存在窄化、泛化的誤區
1.將勞動教育混同于專業實踐或社會實踐
教師群體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的重要論述高度認同,但在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上,有一些教師認為,高校的專業課程教學計劃中設置了專業認識、實驗實訓、生產實習實踐等教學環節,開展了專業實習、參觀考察、社會服務、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必要再專門強調勞動教育。高校的專業教學實踐環節和社會實踐在于達成專業認同、技能培養、知行統一、育人育德的目標,實現德育、專業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統一。勞動教育離不開上述教育環節和載體,但絕不僅限于此。高校要通過勞動教育讓青年學生認識到,勞動是社會進步的源泉,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要尊重勞動和勞動者,崇尚誠實勞動和辛勤勞動;認識到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源泉,少勞多得、不勞而獲是可恥的,使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為創造未來美好生活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1]。
2.囿于職業技能培訓、體力訓練或說教
在開展勞動教育中,教師傾向于組織學生開展“專業實踐勞動教育”(占80.4%)、“社會實踐勞動教育”(占65.8%)、“創新創業勞動教育”(占60.1%),僅45.0%的教師認為有必要開展“校園勞動教育”。有一些教師認為,“大學勞動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術能力,體力勞動教育之于大學生無意義”,在勞動技能教育中偏重職業技能掌握、輕思想和行為引導,所以通常我們都會發現,學生在結束課堂和實踐教學后,教室、實驗室等場地臟亂無序;日常生活勞動中過多關注外化和物化的效果,如干不干凈、完成度如何,缺乏教師的引領示范和思想引導,勞動成為“有勞無育”的體力訓練;在勞動思想教育中對學生進行簡單說教,難以讓學生弄通理想信念與勞動價值觀、人生觀之間的統一關系[2]。
(二)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尚未形成,載體分散化,機制有待健全
1.勞動教育內容載體分散化
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有其資源優勢,在高?!笆笥恕斌w系中蘊含著大量的勞動教育元素和豐富的教育資源,但高校勞動教育在氛圍營造、內容供給、政策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調查發現,高校勞動教育的載體過于分散化、碎片化,沒有形成體系,勞動教育開展方式呈運動式、活動式、隨意性特點,往往停留在活動表面上的轟轟烈烈,過于注重聲勢營造和“短、平、快、熱”的“頭條”效應,存在形式化的現象,沒有實實在在地把精力放在教育內容的精心設計和教育過程的精細指導與管理上。
2.勞動教育管理機制虛化、職能軟化
調查發現,高校推進勞動教育向縱深發展雖有一定的基礎,但大部分高校尚未制定勞動教育管理機制和具體的實施方案,難以保障勞動教育有效開展。從少數已制定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的高校來看,其牽頭組織部門均落在學生工作部門,然而勞動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高校教學、管理、科研、服務的方方面面,需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尤其需要教師的全員參與和全情投入,需要各級教學單位參與落實,需要強有力的教學、管理、考核、激勵制度予以保障。因此,亟待構建高校勞動教育體系,統領勞動教育各個環節和載體,形成五育并舉、橫向貫通的教育體系;要建立健全勞動教育保障機制,充分發揮勞動育人功能。
二、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系統化推進
(一)加強師生的勞動教育價值認同,彰顯勞動教育魅力
解決大學生對于勞動眼高手低,“不想干、不愿干、干不了”的問題,首先要把好思想的“總開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首先就要腳踏實地勞動?!睂嵏膳d邦體現了新時代勞動精神的家國情懷,“只有每個勞動者切實參與勞動實踐,埋頭苦干、真抓實干,全社會才能樹立實干精神,才能真正實現興邦的偉大夢想”。因此,需要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社會、學校、家庭、企事業單位等場域積極培育勞動文化,營造與新時代相適應的全方位的勞動文化環境,弘揚勞動精神,傳播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讓勞動文化成風化人,讓勞動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價值共識、文化認同,進而成為教育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建設開放性勞動教育實踐平臺,實現勞動教育的與時俱進
勞動教育要注重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培養,注重發揮學生在勞動教育中自主管理、自主經營、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針對當前高校勞動教育載體分散化、碎片化的現象,要整合重組校內勞動教育資源,建立勞動文化育人基地,打造校園勞動文化空間,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勞動育人文化產品,傳播勞動文化,弘揚勞動精神;建立服務型勞動教育基地,利用高校的創客咖吧、自助餐廳、會議中心、學生事務中心等服務型工作場所,開展職業禮儀、西餐禮儀、會議會展策劃等勞動實踐;建立勞動技能培養基地,在實驗、實訓環節開展勞動教育,創設豐富的勞動教育情境。精準設定目標、精心設計環節、精細組織實施,確保勞動教育目標與效果的達成。
(三)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學校要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不得擠占、挪用勞動實踐時間。明確學校勞動教育要求,著重引導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系統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根據學生身體發育情況,科學設計課內外勞動項目,采取靈活多樣形式,激發學生勞動的內在需求和動力。統籌安排課內外時間,可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實施好勞動周,小學低中年級以校園勞動為主,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可適當走向社會、參與集中勞動,高等學校要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以校外勞動鍛煉為主。
結束語:要加強師生對勞動教育價值的認同,彰顯勞動教育的價值;推進勞動教育與課堂教學融通,全程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建立開放性勞動教育實踐體系,實現勞動教育的與時俱進;構建勞動教育長效機制,保障勞動教育整體推進[3]。
參考文獻:
[1]張應強.新時代學校勞動教育的定性和定位[J/OL].重慶高教研究:1-8.
[2]吉林財經大學尤俊琦馬強強.以勞動教育鍛造健全的時代新人[N].吉林日報,2020-05-13(007).
[3]甘肅政法大學教授董志峰.夯實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N].甘肅日報,2020-05-12(005).
★ 重慶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第六批試點項目《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6+5+4”模式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