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露露
摘要: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他同時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強國必是文藝大國,而文藝大國也要依靠穩定的藝術教育輸送高質量的文藝人才,而藝術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也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本文從文化自信的視角為突破口,通過分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教育的關系,認識藝術教育對人全面發展的作用,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文化自信、藝術教育、全面發展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儒、釋、道文化長久以來植根于中國這片深廣無垠的沃土之中,深深地影響著歷代中華兒女,儒、釋、道的內容深廣無盡。當代中國的藝術教育,應根植于本民族傳統文化這塊土壤,堅持文化自信。否則,藝術教育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中國近代藝術教育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必須正視這種越來越西化的傾向,重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的藝術精神,認真吸取并利用其中值得我們借鑒的精神養料與思想資源。
1. 什么是文化自信
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學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劉偉冬教授認為,文化自信里有兩個關鍵詞:文化與自信。“文化自信”作為更基礎、更廣泛和更深厚的自信,作為一個新的話語已經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一是文化自信的主體性“蘊”中國藝術教育之內涵;二是文化自信的象征性“著”全面發展的社會化“個人”之底色;三是文化自信的包容性“達”藝術教育培養全面、自由而充分的人之目標。
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教育兩者的關系
2.1藝術教育包含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范疇之內
馬一浮先生在《論西來學術亦統于六藝》文中曾提到:“六藝不唯統攝中土一切學術,亦可統攝現在西來一切學術。舉其大概言之,如自然科學可統于《易》,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可統于《春秋》……文學、藝術統于《詩》《樂》。”藝術教育依托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可使其理論更加完備、深廣,還可使其教育理念達到一個更高、更新的層面,在其空洞的“形式”中攝入更多的人文色彩,使其能夠更多地關注人本身、人類社會以及人類的前途命運。
2.2藝術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再現
藝術教育不應被認為僅僅是畫畫、唱歌、彈琴等技藝的傳授,藝術教育是要把人類最高的智慧、德能與才藝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造福于人類。中國歷史中的繪畫、雕塑、戲劇等大多展示、宣揚的主題思想是“忠、孝、仁、義”,在娛樂之余不失其“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教育功用。無論是過去的君主時代還是現在的民主時代,藝術教育也要承擔起一種責任與義務來改善我們的身、心、世界。
3.基于優秀傳統文化下藝術教育對人全面發展的途徑
3.1根據藝術教育獨有的教育方式和特點建立完整的傳統文化體系
根據藝術教育獨有的教育方式和特點,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藝術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科學設計教學環節,規劃教學內容,把藝術教育的課程安排做到井然有序,突出重點,從而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教育體系,通過教育平臺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3.2在藝術教育中堅持文化自信,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自信作為一股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強有力地支持著中國國民素養的總體提升與全面完善,堅持文化自信是實現當代教育的創新轉化的重要條件。因此,解決當代中國藝術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只能扎根本土文化,并從中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如依托地緣文化大力挖掘、開發地域特色的教學資源,以“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的教學理念推陳出新,從而發揮出各地區教育的優勢和長處。
3.3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藝術教育對人們的熏陶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吾國古代樂與禮并重;到處可以看出中國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涵養情感,無論何種教育形式,它必須承擔著對人的情感涵養、情操陶鑄和人格提升的重要使命。學校在弘揚傳統文化過程中,開展以“樂”為核心的藝術教育課程。學校與藝術館建立了合作關系,邀請專家到校講座,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學校以社團為依托,組建了古箏古琴社、民風剪紙社、京劇社等社團組織,開展以“樂”為核心的藝術活動。
結語
綜上所述,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當是有著良好的人文素質的。人們對藝術教育,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早已形成共識,而如何在實踐中落實好這是關鍵。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塑造人們健康的人格,任何一種民族文化的發展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依靠自身的積累由少到多、由淺入深不斷進步與發展起來,是一個動態過程。另外,還要在此基礎上不斷汲取外來文化的精華,不斷豐富和發展。傳統文化亦是如此,只有在不斷繼承中發揚與創新,才能不斷完善,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郭曉. 新時代中國藝術教育[J]. 藝術教育,2017(21):6-12.
[2]劉偉冬. 文化自信與藝術教育[J]. 藝術教育,2017(23):28-29.
[3]蔣金德等主編:《馬一浮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韓慶祥,王善超.關于人的理解[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5]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181,169,83.
[6]姜華.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化的作用[J].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7(12)
[7]仲呈祥. 文化自信與藝術教育——訪文藝理論家仲呈祥先生[J].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8,16(0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