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晉
摘?要:為什么很多孩子一旦離開了校園就沒有人再愿意碰書本了,因為從小對書本的熱情已經被消磨殆盡!所以我們一定要會讀書,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
關鍵詞:慢養;性格;成長
良好的性格是孩子一輩子取之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學校不教的“人際溝通課”,恰恰是孩子走入社會后最有用的內容。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慢養”,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夠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成長,找到最好的自己。
一、別讓孩子跑錯方向
我現在所教的中班孩子,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家長都希望老師在幼兒園過早的給自己的孩子教授“認、讀、書、寫”。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幼小銜接跟不上。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我很理解,但是殊不知自己的教育觀念錯誤,讓孩子跑錯了方向。
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再以畫畫為例,8歲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視角觀察臨摹,在這之前孩子畫畫只是直覺思維的自我表達。讓太小的孩子學習繪畫技巧,告訴孩子太陽應該是圓的,云朵應該是白的,且不說這是對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種浪費時間。
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后帶來的不僅僅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其實,培養孩子自信、溝通以及跟別人相處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二、您給孩子的是怎樣的愛
之前讀過黑幼龍先生的一本《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這本書給我很多的啟示。書中描述黑立國時最令我感嘆,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里僅僅是調皮搗蛋就可形容的啊,簡直不可思議,簡直就是品質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內心也必定會對這個孩子憂心忡忡,從而可能就會處處小心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丟進草堆、想把火柴丟進汽車的汽油里(好險沒有釀成大禍),扮演怪盜,在賣場“偷”手套……哪樣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緒上驚天動地的反應,可是父母卻并沒有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簽。若是我們平常人一定會覺得這個孩子思想有問題,道德品質差之類的,你看故意搗亂搞破壞,還想著“偷”東西,這不是有問題嗎?可是誰能想到其實這樣的孩子仍然是非常有愛心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那些錯誤,其實并非是大人心里想的那樣壞透到極點,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其實他們并不壞,他們還有很多的可塑性的。
還記得我剛上初一那會。我們班有一位特別愛美、叛逆的女孩。愛追潮流、穿奇裝異服、染燙頭發、逃課、交各式男友......真是讓人難以接受,她媽媽在屢次勸說無效之后,便利用暑假,干脆主動帶孩子到醫藥商店去買藥妝給孩子化妝、帶她去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去燙染頭發、帶她和她口中的男朋友一起吃飯逛街。因為既然她喜歡這樣就尊重她的選擇,與其隨她瞎用化妝品損害皮膚,干脆母親主動指導購買不至于對皮膚傷害大的化妝品。可能有很多人會不理解了,覺得父母怎么會縱容孩子呢?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在經過一暑假的假期生活,她嘗試過之后,反而覺得沒了興趣。等到九月入學時,她完全改變了,每天穿戴干凈整齊、認真聽講學習。而且這位女孩和她的媽媽成了好朋友。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不斷地犯錯,一直不犯錯的孩子真的值得人擔心,犯錯的孩子說明他正視自己的內心,有個性,犯錯不可多得的人生經歷,更是難得的成長經驗。
家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這兒得到愛,有些人卻得到傷害。父母們給孩子愛的時候,應該想想,你給孩子的是控制、傷害,還是真正無怨無悔的愛?愛,是慢慢‘養出來的!
三、允許孩子慢慢成長
都說“美國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礦,把孩子切、割、磨變成一個寶石,就像許多拿到諾貝爾獎的杰出學者一樣。而歐洲的教育就像種花,教育人員做的是澆水、加肥料,讓種子變成它本來的樣子,無論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們都會細心呵護,讓每一株花朵都有自己獨特的模樣。臺灣的教育是塑料工廠里頭的射出成型,要求個個一模一樣。”聽了這些生動的比喻之后,我不禁想起我們身邊的教育呢?我們屬于哪一類教育?
我感覺我們是特別愛走捷徑的教育,為分數急,為一切想追尋的結果著急,而失去慢慢等待,慢慢享受過程的耐心和體驗。今天早晨我還對小孩兒講,生命就是享受過程的一次體驗的旅程,否則誰的目標都一樣——死亡之旅,那么人生還有什么意思!一心只盯著分數,從小學開始就完全盯著分數看,完全不顧孩子熱情興趣愛好,即便是學個興趣班那也很明確地功利性,孩子所有的生活就只有分數、作業、學習、培訓班,這也是為什么孩子一旦離開了校園就沒有人再愿意碰書本的緣故了,因為從小對書本的熱情已經被消磨殆盡了。我們的教育完全是只注重灌輸結果的教育,完全沒有任何的沉淀,關鍵是只要把結果告訴孩子就好了,孩子呢,掌握了這一結果也就萬事大吉了,所有在學校的學習對今后人生路幾乎很少有作用,這也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讀書無用論,其實不是讀書無用,而是我們的讀書方式出了問題,而是我們的目標和觀念出了問題。很多人都知道分數真的不重要,卻不知道分數真的不重要在什么地方,而且有時候也是飄搖不定,嘴上大喊分數不重要,可是手上踐行的卻是分數之上的實際。
讓我們的孩子在分數、學習、興趣培訓學習過程中,慢慢地體驗過程,慢慢地培養引導性格和態度,慢慢地獲得情感的體驗,不求一時的速度與效率,不以當下的表現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
四、總結
讓孩子快樂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我們的功利心不斷膨脹,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替你完成;因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將來要超過你;看到鄰居家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你就忙著給孩子報奧數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華大學,你又開始忙找老師給孩子補習。讓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樂,失去自由,失去健康。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地幸福快樂、健康成長吧。培養孩子們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張萬雄.孩子的性格培養與成功[J].中國校外教育,2014(26):18.
[2]田鵬飛.黑幼龍:孩子要慢養[J].商周刊,2010(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