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摘 ?要:高中生物知識的難度系數大大提升,所涉及的領域也更加廣泛,這給學生學習帶來很多困擾。而生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且學生對生活元素更富有熱情。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不妨適當采取生活化教學策略,爭取借助生活元素構建活力課堂。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高中生生物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學習效果;生物素養
進入高中階段,生物課堂的知識密度變大,教師難免加快教學節奏,加強灌輸力度,使課堂氛圍緊張而沉悶,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并且在高考的壓力下,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是比較枯燥、艱難的,他們需要一些趣味性元素來調節學習狀態,這樣才能讓學生保持學習動力。而生物知識早已滲透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之中,并且相比于生物課堂,學生自然更愿意親近生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融合生活元素,爭取讓課堂充滿活力,以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1.構建生活圖景,導入教學內容
課堂導入就是指課下到課上之間的過渡過程,其作用是讓學生收起散漫的心思,調整好狀態,把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所以導入環節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整體的質量。然而,高中生雖然學習觀念較為成熟,學習的主動性也比較強,但是缺乏自律意識,其學習態度常常被個人興趣所左右。而高中生物知識更加繁雜,很難讓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致,這給課堂導入增加了難度。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的導入環節,教師不妨適當構建生活圖景,并借此引出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走進課堂。
例如,在學習《伴性遺傳》一課之前,我先借助多媒體屏幕展示幾組色盲測試圖,讓學生觀察圖案中的動物。接著我向學生問道:“大家知道色盲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嗎?”這時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于是我給學生展示常人眼中的草莓和紅綠色盲者眼中的草莓。然后我給學生展示一些調查數據,并提問道:“經過調查發現,紅綠色盲的男性患者遠遠多于女性。而還有一些遺傳病,卻是女患多于男患。這種現象只是巧合嗎?”在學生思考之際,我便引出“伴性遺傳”這一主題。而有了前面生活情境的鋪墊,學生對這一主題產生好奇心,并主動打開課本開始思考和探究,從而為高效的活力課堂的構建打開良好開端。
2.聯系生活經驗,啟發學生思維
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到花卉養殖,大到環境整治,無處不需要用到生物知識。并且很多生物理論也是科學家從生活現象中挖掘出來的,這進一步說明生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高中生的生活經歷越來越豐富,且科學素養有所提升,所以,他們對于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象會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見解。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建立聯系,引導學生借助自身的生活常識和生活經驗來探索生物問題。從而啟發學生思維,簡化學生的探究過程,并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和學習生物的意識。
例如,在學習《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課時,我先借助多媒體展示幾組老人和兒童的照片,讓學生認真觀察,并提問道:“老年人的體貌特征跟我們有什么差別?”這時學生給出很多答案,比如,老年人頭發花白、長老年斑等。接著我讓學生思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學生在本節課標題的提示下想到“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于是我問道:“細胞的衰老和死亡跟個體的衰老和死亡是一個意思嗎?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說明嗎?”學生討論后答道:“我們皮膚上產生的皮屑便是衰亡的細胞,這說明細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同于個體的衰老和死亡?!蓖ㄟ^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更樂于思考和探究,并使學生有效掌握知識和技能。
3.知識走進生活,培養責任意識
生物科學在人類社會的醫藥、農業、環境等很多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社會的發展進步提供了強大助力。而隨著科學家在生物領域研究的不斷進步,生物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好處、解決更多的問題。因此生物教學要走近生活,這樣才能體現生物的實際作用,才能讓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便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讓知識走進學生生活,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一些問題。從而逐漸樹立學生的責任感,以升華生物教學的價值。
例如,在學習《群落的演替》一課時,我提問道:“人類的活動會影響自然界的群落演替嗎?請大家結合自己從電視、書籍中了解到的信息,說一說人類是如何影響群落演替的。”學生經過討論,舉出人類填湖造地給水域生物的群落演替造成負面影響等例子。接著我提問道:“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搖籃,我們必須保護它。那么我們是否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對群落演替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時學生給出很多建議,比如,退耕還林還草,加強森林培育等。而后我倡導學生將保護環境這一理念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并促進學生生物素養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結合生活元素,并讓生物走進學生生活。這樣才能建立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親切感,并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地實現高中生物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景雷.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農家參謀,2018(21):171.
[2]孫丹群.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