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潔
摘 ?要:作為初中教育階段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是一門科學探究性較強的學科,在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和探究意識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生物本身是相對抽象且知識點較為枯燥的學科,加上教師一味地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導致生物課堂沉悶、無趣,學生也提不起興趣。微課作為新型信息化教學產物在課堂上的出現,在優化學生視聽,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诖?,本文針對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和分析,以期為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生物;微課;課前預習;課堂情境;課后拓展
微課是伴隨著信息經濟及網絡科技的興起而在課堂上廣泛應用的教學輔助工具,且因其自身特有的優勢被廣泛應用和推崇。內容短小精悍、富含趣味性以及可視性強是它最顯著的特征。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我們應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積極探究微課高效運用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從而摒棄傳統框架的束縛,為實現生物教學效果的改進和提升提供有力依據和支撐。
一、利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習,增強學生感知理解
預習對于每個學科來說都十分重要。它是幫助學生提前感知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方式,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對于課業負擔相對較重的初中生來說,生物的重要性不及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因而讓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心進行生物的課前預習也不太現實。鑒于此,為了提升學生預習的有效性,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呈現新課的重難點及教學目標,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清晰、明了的認識,從而充分激活學生的前置性學習,增強學生對新課內容的感知和理解,使后續課堂教學得以順利地進展下去。
例如,以“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部分內容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了解細胞的重要性、洋蔥表皮細胞與人口腔上皮細胞結構之間的關系,并學會畫簡單的細胞結構圖。為了增強學生對細胞結構的認識,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詳細展現這些知識,將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步驟,以及如何運用顯微鏡對不同細胞進行觀察的過程生動地展現出來,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觀看、學習。如此,便有效避免學生預習時的盲目現象,增強學生對新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有效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推動后續課堂教學的順利進展。
二、利用微課營造課堂情境,豐富學生感官體驗
創設課堂情境是微課在課堂教學中常見的應用方式。借助生動、鮮活教學場景的重現和設置,能夠擺脫單純文字講解帶來的枯燥感,使學生在聲、像、色俱佳的課堂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所學知識。為此,初中生物教師應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利用微課給學生營造與教學內容相應的課堂情境,從而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主動投身于對知識的探索中。
例如,在進行“食物的營養成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我就利用微課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動畫視頻,視頻介紹了三個小朋友的飲食及身體狀況。小朋友A因為愛美,怕長胖,每天只吃一些瓜果蔬菜,結果因膳食不當而造成營養不良;小朋友B則十分嘴饞,每天無肉不歡,因而患有肥胖癥;小朋友C則飲食均衡、膳食搭配均勻,瓜果蔬菜和肉類都吃,因而身體也十分健康。生動的視頻畫面及有趣的講解極大地引發了學生的關注。我也趁機引導學生思考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都有哪些,缺乏這些營養物質會有怎樣的癥狀,從而順勢引出教學內容,開始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如此,通過借助多媒體實現良好情境的設置,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受和強烈的情感共鳴,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高效化教學課堂的構建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借助微課進行課后拓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初中生物是一門對自然界中的萬物及自然現象和規律進行分析的學科,知識容量大,教師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容很難完成所有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的學習范圍受到限制,不利于學生知識視野的提升。而微課此時便有了用武之地。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對學生進行相關課外拓展知識的講解,讓學生課下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觀看、學習,從而滿足不同層次、能力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使生物教學效果得到全面改進和提升。
例如,完成“免疫與健康”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給學生提供一些與之相關的拓展性知識,如健康的含義是什么,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亞健康是怎樣的狀態?它與疾病之間如何界定等等,并介紹一些常見疾病及其預防措施,從而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和觀念。完成微課的設計和制作后,將之以資源共享的形式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課下自主觀看、學習。如此,便使學生接觸并學習到了豐富的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認知視野和學習范疇,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和拓展。
總之,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教學模式,在推動教育現代化和信息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我們應在了解自身學科特征的基礎上,巧妙將微課運用到教學中,實現對教學結構及教學組織形式的優化和完善,并最終達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朱有森.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赤子(上旬),2016.
[2]楊軍.微課以及微課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