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具有人性化、個性化、柔性化特征的激勵原理得到廣泛應用,借助于榜樣激勵、情感激勵、競賽激勵等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提升管理效能。
關鍵詞:激勵原理;高校;學生管理;應用
近些年,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校生源數量不斷增加,在教學資源未明顯增長的情況下,高校教育質量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挑戰。相較于初高中教育階段,高校在學生管理上,力度明顯下降,不少學生在疏于監管的情況下,逐漸迷失自己的方向,學習目標不明,沉迷于網絡游戲等耽誤學習的事物,影響到其成長的速度。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必須強化學生管理,并且根據當代大學生思想與行為特征,尋找合適的管理方法,基于這一需求,激勵原理得以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推廣應用。
1.激勵原理概述
激勵是指在管理工作過程中,設置一定條件,激發人們的主動性與創新性,進而獲取理想管理成效的一種方式。具體來說,激勵可分為以下兩種形式:①外激勵,這是一種借助外部環境刺激激發人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的激勵方式;②內激勵,這是一種基于人們的興趣愛好,以滿足其需求設置活動的激勵形式[1]。在應用激勵原理展開管理的過程中,首先應明確被管理人員的需求,讓人們基于自身需求被滿足的動力,產生主動性與創新性,同時,應該設置一個具有吸引力且努力后可達到的目標,最大程度激發被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人就像是一個氣球,不停地打壓,遲早會爆炸,不停地激勵,才能讓他成長。激勵的起點,就是人類的需要,而且這種需要是多元化的,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期待通過優異的學生成績、出色的管理能力、突出的技藝等,成為班級乃至全校的焦點,期待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才華,實現自我價值,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其實與學校進行學生管理的初衷是一樣的,管理人員要做的,就是順應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合理應用激勵原理,來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消除惰性與懈怠心理,認真投入到學習中。
2.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2.1榜樣激勵方式
高校運作模式與高中運作模式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在學生管理上,進入大學,學生會發現,再沒有人日日夜夜督促著自己,約束著自己,在一個開放自由的環境里,學生很容易迷失自我。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多由班主任、輔導員擔任,精力有限,監管力度不足,在這種時候,就應該有榜樣的力量,從學生群體中,挑選出學習成績優異、能力出眾的同學,重點培養,成為大家的榜樣,群體中的其他成員,會不自覺地向榜樣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向榜樣靠齊,在高校中,往往會出現“學霸寢室”這樣的稱號,這其實就是榜樣的帶動力,在這個寢室中,往往有一個人是熱愛學習、刻苦努力的,帶動著其他室友認真學習,從而產生群體效應。在榜樣激勵方式應用過程中,可以在宿舍、班級、院系等不同級別的群體中,樹立榜樣,當一個人沒有明確的目標,群體之中出現一個榜樣,就猶如一座燈塔一樣,會照亮你前進的道路,讓你確立目標,實現自我提升[2]。
2.2情感激勵方式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或偉大,或平凡,都有著自己的理想,都希望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管理人員能夠借助于學生的這個目標,讓其化信念為動力,逐步實現理想。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班主任應該深入學生的生活,跟學生談理想,談生活,以過來人的經驗,指引學生分解目標,以實際行動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在學生遇到困難,遭遇挫折時,列舉名人案例,鼓勵學生勇往直前,比如說貝多芬,在聲名如日中天之際,遭遇耳聾的磨難,最終克服重重險阻,創作出更多的傳世佳作,成為世界級的音樂家。相較于強制式、命令式的剛性管理模式,激勵側重于管理的柔性化,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應該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在學生遇到問題時,以朋友的角色,對其展開心理疏導,以長者的角色,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成為學生信賴的良師益友,讓學生產生安全感與歸屬感,遇到事情,會積極尋求教師的幫助與指導。
2.3競賽激勵方式
競爭激勵與榜樣激勵類似,不過一個是反面激勵方式,一個是正面引導激勵方式,創造良性的競爭環境,能夠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壓力,化壓力為動力,實現快速進步。步入高校的學生,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都是高中班級里的佼佼者,進入大學,進入一個更加優秀的環境,難免會產生挫敗感,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形態,積極面對競爭,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成為群體中的榜樣。在高校中,競賽形式多種多樣,比如說在學習上,有獎學金評選、優秀學生代表評選等校內競賽,也有普譯獎、全國高校Office高級應用挑戰賽等全國性的競賽,教師可以鼓勵有相應興趣、專長的學生參與,在競賽的氛圍中,學生壓力會增加,自覺規劃學習活動,自我約束效能明顯提升[3]。當然,其中也有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教師應適當予以批評,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鼓勵學生振作起來,參加一些競賽,借助競賽激勵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重新拾起自信。
3.結語
綜上所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崇尚自由、平等,不愿意家長、教師過多干預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而且其自我意識、競爭意識較強,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學校如果采取過于強硬的管理方法,不僅無法發揮作用,而且可能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激勵原理是一種基于當代學生情感、思維、行為特征,融會貫通了人性化、個性化、柔性化管理思路的理念,以給學生樹立學習目標的方式,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以興趣愛好為學習源動力,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激勵學生的學習行為。
參考文獻
[1]雷鳳城.激勵原理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路徑淺述[J].中外企業家,2020(11):160.
[2]白麗,雷琳.激勵原理在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智庫時代,2019(38):142-143.
[3]張吉廷,李臣.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8,2(34):202-203.
作者簡介:
王志花,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工程碩士,石家莊工程職業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