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新冠病毒疫情為背景,通過對抗疫期間網絡教學方式進行分析,指出抗疫情期間網絡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通過對疫情當下網絡教學改革規范措施的解讀,結合自身授課經歷,提出疫情背景下網絡教學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網絡教學的深化改革。
關鍵詞:疫情;網絡課程;教學改革
引言
2020年初突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居家隔離成了主要的防疫措施,而居家辦公和線上學習則成為高校師生教學交流的重要紐帶。隨著教育部正式下文《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線上慕課、學習通、智慧樹等在線平臺線上學習,保證疫情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充分做到“停課不停學”,一夜之間,“網課”、“網絡教學”等詞上了熱搜,讓所有國人都正視了這個新的教育模式。
1 網絡教學方式的解讀
網絡教學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它主要是建立在新時期信息化背景時代下,通過使用電腦、手機等移動端,利用網絡作為支撐環境,以各類專業的網絡教學平臺為依托,從而實現異地、同時、實時、互動教學和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是”實地現場教學”模式強有力的補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總體趨勢和目標。如今網絡教學平臺非常多,基于各平臺的操作性,教師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下有在線錄播視頻教學、在線同步直播教學和在線混合教學等四種方式進行分析解讀。
1.1在線錄播視頻教學
在線錄播視頻是老師們采取提前錄制教學視頻,通過完成PPT修整、錄音、錄屏、剪輯等一系列工作,并上傳至各類網絡教學平臺指導學生自主觀看學習。在線錄播教師可以把握整個教學知識的重難點,對重難點知識有針對性展開拓展。在線錄播課程一經錄制受益面較廣,后期可直接上傳網絡平臺做線上教學資源使用。缺點是在線錄播對老師們前期的工作壓力較大,需要教師前期花費大量的時間對課程內容進行整理和編排,之后才能進行錄制。
1.2在線同步直播教學
在線同步直播是教師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利用已有的PPT、微課教學視頻等教學形式,通過各大網絡平臺途徑開展線上直播教學,這種直播教學能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豐富教學形式。
1.3在線混合教學
混合式教學是我們現代教育模式中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把傳統教學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現代信息數字化網絡化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新方式,打造線上+線下雙軌教學,從而促使師生學習效果達到最佳。混合式教學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2 高校網絡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2.1疫情在線教學的發展現狀
新冠疫情來的突然,很多高校教師和學生都猝不及防,甚至于很多老師在老家既無電腦也無教材,學生除了手機沒有別的教學資料。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教師當起了主播。對各大教學平臺軟件的應用學習是老師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更難的是平臺涌入的人太多,導致服務處卡、PPt顯示不出來,老師講課與畫面不匹配等問題,這些問題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學生手里只有一部手機,而很多學生家里并沒有網線,只能使用手機流量進行網絡學習。上課要求學生必須平臺里打卡簽到也是學生甚為頭疼的事情,學生的積極性在這種形式打卡上消磨殆盡,對之后的學習積極性也大大降低。正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直播不易,老師嘆氣。網速不行,學生流涕。
2.2在線教學的存在問題
(1)網絡教學基本設施不夠完善
在線教學雖然早已隨著互聯網應用平臺被人們普遍使用,但是使用頻率并不是特別高,往往只運用于高校教學選修慕課當中。各學習軟件平臺在平時沒有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使用量,使得很多軟件平臺在使用時延時、卡頓等,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在疫情突如其來的爆發時期,很多老師和同學都存在手里無電腦,有手機而無網絡,買流量但是每天流量費太大等問題。
(2)缺乏較強的師資教學團隊
網絡在線教育往往是依附強大的在線平臺,如果這個平臺功能足夠強大,能夠滿足眾多不同學科學習要求就會受到更多師生的青睞。當然這個平臺還要與課程教學內容、教學需求、教師能力水平相匹配最佳。疫情期間由于各項工作迅速開展起來,老師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準備教學,顯然投入到網絡在線教學建設的精力和力度是遠遠不夠的,這主要是因為缺乏高校激勵機制作為引導和鼓勵。
(3)教學開展呈現形式主義
在線教學非常依賴在線應用平臺,在目前各項技術達不到需求情況下,雖然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得到了保障實施,但是在教學開展的時候,大量問題及形式主義得到暴露。例如: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候,老師們依舊按照原有的教學經驗探索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這導致老師們處于較為盲目的階段。同時,為了督促學生學習,課堂檢驗和課聽課筆記就變成了網絡學習的課中課后作業。但根據對學生的調研情況反饋,在線視頻形式單一,靈活度不夠,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缺乏面對面交流,做筆記也是形式應付,看完視頻能記住和理解的不多,印象不夠深刻。
教學呈現出形式主義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兩點:第一,由于網絡教學的要求沒有一個較為集中的標準,從而出現了教學前課程設置不夠完善,消極對待和應付態度的出現。高校教學其中的課程設置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而現在課程內容都是老師根據自身學科特點,立足于學生知識基礎的制作,并在教學中逐漸開展實施和更新。對在線教學而言,學生的學習主要依賴于老師對教學內容的設置,因此教師對課程設置顯得更加重要。第二,教學靈活性不夠,學生厭學,參與度不高。在線下課堂中,師生互動可以說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之處,老師不僅要把知識點講透徹,還要把知識講得生動有趣,用旁敲側擊,靈活多變的形式開展教學,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
(4)在線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不夠親切
疫情期間,師生交流學習太依賴于平臺,所以在線平臺成為了師生溝通學習的橋梁,而老師與學生處于不同空間中,因為老師并不能準確掌握學生各方面基本情況,只能從平臺后臺數據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而疫情背景下學生的心理狀態無法得知,也無法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監管。缺乏實體環境,這讓師生關系顯得僵硬,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3 疫情背景下網絡教學的改革措施
3.1統籌調整適合線上教學的安排
由于疫情來得突然,大多數老師們在毫無準備條件下趕赴在線教學戰場,對教學計劃和各項教學活動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老師們一定要認真研讀高校延遲開學文件精神,科學有效的安排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對于自己所授課程要合理制定延期開學的教學實施方案,制定在疫情期間在線教學每周的學習內容。堅持線上和QQ面對面交流的教學相結合,掌握課程學習內容的分配和適當的學生學習進度,作業數量及考核標準要求,確保在線學習目標和傳統學習目標相一致原則有效針對性的完成。同時,對于開學后部分實踐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要提前制定教學預案。
3.2大力推進“互聯網+教學”改革模式
對于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來講,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當下需求,在線教學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這就更大程度上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契機。這首先要引導高校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的大改變,提升線上線下雙重教學能力的培養,逐步完善和建立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機制。結合當前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建設有關要求,充分檢驗和展示高校“互聯網+教學”建設成效,積極推進在線教學建設步伐,加快建設具有特色鮮明、質量效果好的在線精品課程。
在每年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中可以加入以“網絡課程”為單元的比賽項目,從基礎處落實網絡教學課程,讓網課不僅僅停留在疫情期間,而是能真的深入到高校日常教學中去。
3.3加快提升教師團隊建設和信息化水平
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及完善聘用制度,吸引一批高水平優秀教師組建學科團隊,加大鼓勵機制促進教師學科建設,對高校日后晉升優先考慮團隊建成果成效。學校教師發展中心要加大力度針對性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特別是加強授課教師網絡線上教學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師使用優質網絡教學平臺及資源開展教學能力。
高校在線教學應加強有較強的師資團隊的組建,就目前情況來看,基本上教師團隊都比較薄弱,從平臺操作到與學生線上教學往往都是教師個人在不斷摸索,特別是同頭課的教師如果有自己的團隊,經常開展在線教學反饋和總結,那么在線教學的學習質量會有更深入的提高。提高網課教學不僅僅在硬件條件上要提升,而且要加大教師團隊的培訓和組建,強大的團隊背后才會有強大的成果展示。
在各大在線平臺操作的基礎上,學校定期組織相關培訓,為教師們找到適合自己以及適合學生學習的優質課堂打下基礎。
3.4履行育人職責,加強思政建設
高校應認識到疫情防控的復雜性和嚴峻性,認識延期開學是對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大意義。同時,在開展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切實肩負起教學育人的職責,做好大學生生命教學和社會責任教育,在學習知識中積極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不給國家添亂。認真準備疫情期間內各種網上教學的內容,切合當前事實充分宣傳疫情防控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事跡,模范典型、感人故事等思政教學內容,在傳授教學知識的基礎上,將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國情、人道主義精神、奉獻精神以及科學獻身精神有機融入課程建設當中,在完成本學科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大力提升課程思政建設實效。
結語
疫情下網絡線上教學是教育教學事業發展的一種新的模式,也是一項教學深化改革的成果,是教育教學的一種新的方式。我們要不斷總結網絡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結合疫情的發展,從而對網課教學進行新的改進措施,以確保疫情期間高校教學的正常運行。使網課教學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的層面,而是真正做到的“停課不停學”。
作者簡介:
劉波,男,1987.11,漢,湖北武漢,碩士,教研室主任,景觀設計。
本文通訊作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