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寧
摘 要:小學低段學生處于學習的啟蒙階段,學習數學課程,不僅能夠提高邏輯思維,提升智力水平,還能夠開拓學習的視野,豐富文化學識。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教學手段過于傳統,導致小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影響了小學生學習的進程。因此,為了有效增強小學生的數學能力,煥發小學生學習的活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運用微課教學、小組教學、課外教學構建生活化的教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低段數學;生活化;教學
生活化教學是運用生活中的事物展現教材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豐富教師教學的手段,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發展。小學低段學生對學習數學課程時間較短,未能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從而影響了學習的進程。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教導小學低段學生,簡化小學低段學生學習的難度,培養小學低段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小學低段學生學習的進程。
一、運用微課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微課是較為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將較多的文化知識轉化為簡短的小視頻,從而可以大幅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增強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教學手段過于傳統,無法滿足小學生學習的需求,降低了小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較為先進的教學手段教導小學生,增強小學生學習的活力,提高小學生學習的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圖形”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制作生活中事物的微課視頻教導小學生,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認知圖形”數學知識的效率。即,教師可以制作不同角度的“窗戶、黑板、課本”微課視頻讓小學生觀看,能夠提高小學生學習“長方形相對相對兩條邊相等,是由四條邊圍成的平面圖形,其中四個角為直角”的數學知識的效率。在小學生學習數學基本圖形的概念后,教師可以制作“凳子、籃球、金字塔”的微課視頻教導小學生,讓小學生從視頻中找出不同的數學圖形,能夠提高小學生對“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數學知識學習效率。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既能夠增強小學生學習的效率,也能夠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二、構建小組教學,提高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中需要不斷提高的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提高學習的能力,能夠增強數學邏輯思維,發展數學解題思維,有效提升數學學習的成績,推動數學學習的進程。小學低段學生學習數學課程時間較短,對數學知識較為陌生,缺乏科學的學習方式,從而影響了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構建小組教學,培養小學生高效的學習方式,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可以將小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習小組演繹“買東西”的情景。如:
顧客:“老板,我這有十塊錢,想買兩個本、三塊橡皮、一支鋼筆,夠不夠?”
老板:“一個本為一元人民幣,一塊橡皮為五毛人民幣,一支鋼筆為七元人民幣,你需要的商品總共為十塊零五毛人民幣,還差五毛人民幣。”
顧客:“我換成兩塊橡皮,應該是十塊錢吧?”
老板:“沒錯。”
小學生在學習“認知人民幣”的過程中運用小組情景學習的方式,不僅能夠了解人民幣的價值與使用方式,也能夠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塑造科學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構建小組教學,可以滿足小學生現階段的學習需求,讓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能夠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拓展課外教學,發展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素養包含了數感、空間觀念、符號意識等內容,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需要掌握的能力。小學生發展數學素養,既可以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發展數學學習的思維,也可以提高智力水平,促進心智的健康成長。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教學手段過于單一,降低了小學生學習的活力,限制了小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因此,為了有效發展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展課外教學。
例如:在小學生假期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去圖書館閱讀數學課外書籍,以發展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如,小學生閱讀《七巧世界》,不僅能夠增強對數學圖形的認識,提高空間觀念,還能夠提升實踐能力,培養數學解題思維;小學生閱讀《算數探索》,不僅能夠提高對數字的使用能力,增強數感,還能夠有效增強運算能力,提高數學學習的成績;小學生閱讀《數學符號手冊》,不僅能夠理解更多符號的含義,培養符號意識,也能夠豐富數學文化,提高數學修養。
總而言之,數學課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小學生學習數學課程能夠培養邏輯思維,增強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的自信。小學生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中遇到了較多的困難,限制了學習的效率,影響了數學能力提升。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教導小學生,簡化小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小學生學習的效率,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高效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漢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5(Z3):35-36.
[2]王文路.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2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