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到來,多元經濟以及文化的融合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發展的主題與潮流,傳統聲樂藝術作為我國傳統民族藝術文化的代表與我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息息相關。全球一體化的到來為各國文化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在弘揚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創新開拓新道路勢在必行。通過對多元文化概念的深入解讀以及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特點的主要分析,作者對多元文化背景下傳承與發展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意義進行了相應闡述與深入的思考,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努力探索出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傳統聲樂藝術發展的新方向。
【關鍵詞】傳統聲樂藝術;多元文化;傳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7-0059-02
伴隨著全球化的到來,多元經濟以及文化的融合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發展的主題與潮流。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僅要確保自身民族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同時還要在此進程中保持并展現我國民族文化自身的特色以及其獨特性,從而使得我國民族文化能夠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不斷傳承并且獲得新的發展。
一、多元文化概念解讀
隨著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文化多元化必將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趨勢,同時也是世界各領域穩定發展的重要體現。受不同生存環境、語言、風俗、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影響,不同的地區在不斷發展中也孕育出了極具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但是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受各種因素的阻礙,這些極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并不能進行有效的傳播與發展。新時期的到來帶動了社會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的快速發展,各種交通工具的研發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出行,人們不僅可以在世界各國進行自由的參觀與往來,同時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對各國各地的文化信息進行廣泛的閱讀與游覽。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使得世界文化、經濟、理念互通有無,共融發展,世界多元文化論的思想觀念也受到了更多人士的了解與認可。霍勒斯·卡倫作為“多元文化理論”的首位提出者,其理論獲得了人們廣泛的認可并且影響巨大,世界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共存與共融作為其核心觀念,對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文化多元化從廣義上來說主要指在社會一體化的背景下,一個國家、民族或者地區在傳承自身獨特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積極學習、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將自身文化與外來優秀文化進行良好的對接與融合,從而創新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同時符合社會發展的新的文化體系,更好地彰顯出世界各國文化之間共存、共生、共榮的相互關系。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物質需求以及精神需求都有了顯著的提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此時如果僅僅依靠本國的資源與文化將很難滿足人們對于各方面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各個國家、各個地區、不同民族之間的資源、文化交流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本國的文化環境體系,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求。
在世界經濟文化一體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各種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每時每刻都在上演。璀璨的傳統文化藝術是我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重要體現,因此,在世界多元文化浪潮中,我們首先應該確保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精神內涵的弘揚,確保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精髓的不斷傳承。在此基礎上,我們應當充分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堅定多元文化發展的趨勢。在尊重外來文化的同時不斷學習新的文化思想與文化理念,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精髓與經驗,力求通過文化的多元融合促進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從而幫助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獲得更加長久的文化生命力。
二、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特點
縱觀古今中外,聲樂藝術種類繁多,但是就各種古老的聲樂藝術而言,唱歌作為民族聲樂的表現形式,其發展歷程與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有著極大程度的同步性。民族聲樂作為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代表是人們情感最直接、最真實的傳遞與表達形式,是人類社會文明不斷發展的重要見證。伴隨著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我國傳統聲樂藝術也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并且呈現出以下藝術特點。第一,我國傳統聲樂都是實踐活動的真實體現,都具有科學的理論支持,不僅具有很強的表演性,同時還與其他學科相互融合。第二,傳統聲樂藝術對人們的心態以及情感具有一定的影響,利用其特點能夠很好地調節人們的心態,凈化人們的心靈。第三,傳統聲樂藝術不僅具有時空性,同時還具有聽覺和視覺雙重特點。第四,傳統聲樂藝術來源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是對民族文化與語言的藝術提煉與濃縮,其傳播范圍廣、群眾基礎深,是屬于全民族的藝術財富。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發展傳承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意義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了許多獨具中國特色與智慧的燦爛的文化成果,傳統聲樂藝術作為我國傳統民族藝術文化的代表更是與我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息息相關。因此發展并傳承我國傳統民族音樂不僅是對我國燦爛民族文化的進一步弘揚,同時對于增強我國民族文化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加強民族凝聚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全球一體化的到來在為各國文化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各民族在多元文化的今天,要正確了解當前文化發展的趨勢,在傳承和發展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優點與經驗,努力探尋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傳統聲樂藝術發展新方向,確保我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能得到長久的傳承與發展。
(一)加強并促進各民族間的文化認同
受地域、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民族眾多,分布廣泛。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為了更好地確保每一個民族都能夠得到長久的發展,民族文化體系的構建發揮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人們只有對本民族文化具有高度的認同感,才能在長期的發展中增強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豪感以及民族的歸屬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為了促進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我們一直將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聲樂藝術作為我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傳承和發展傳統聲樂藝術能夠增強人們對各民族地域特色文化的全面了解,增進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與尊重,進而促進各民族間的文化認同。
(二)有助于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開展
伴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各國間的文化碰撞與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國文化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傳統聲樂藝術具有其獨特的文化特性,其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精神與內涵永遠值得我們傳承與弘揚。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遷,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這就需要我國的傳統聲樂藝術在傳承民族文化精神與內涵的同時注重兼容并包的發展理念,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學習吸收外來文化的精髓,將其作用于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上,從而進一步確保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跨文化交際活動的大力開展促進了我國民族聲樂與西方聲樂的交流,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也在世界各地的精彩演繹中大放異彩。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在堅守傳統聲樂文化的基礎上,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力求在傳承與發展中創造出屬于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發展的新天地。
四、傳承與發展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思考
(一)打造多元化的傳統聲樂教學體系
不同地域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其獨具地域特色的民族藝術文化,而我國文化藝術之所以能夠在文化浪潮中得到長久的傳承與發展,與我國多民族藝術文化所蘊含的豐富的音樂表演元素密不可分。民族聲樂專業的根本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聲樂文化。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結合我國多民族藝術文化的特點,積極尋求個性與共性在傳統聲樂藝術中共同實現的方式,完善教學體系,在傳統聲樂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對傳統民間聲樂技巧的了解與學習,打造多元化的傳統聲樂教學體系,從而創造出一條符合我國特點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聲樂道路。
(二)建構多元化的傳統聲樂審美觀念
傳統民族聲樂作為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其獨特的文化意義,其表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其中就包含了人們眾所周知的說唱、地方民歌、戲曲等。隨著社會一體化的到來,人們審美情趣以及思想觀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我國傳統聲樂藝術也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傳統聲樂藝術要想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與時俱進,用時代的眼光創新藝術內容以及表演形式,建構多元化的傳統聲樂審美觀念,鼓勵創新與發展,為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民族聲樂作為我國優秀傳統聲樂藝術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傳承發展對于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下,我們首先要堅持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聲樂文化與內涵,然后在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結合時代發展的現狀,構建科學多元的教育方法,豐富創新表演內容與形式,在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審美需求的同時確保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煥發新的姿態,獲得長久的藝術生命力。除此之外,希望通過此次課題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我國傳統聲樂藝術文化的關注,加入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工作中來,群策群力,為傳統聲樂藝術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楊建文.基于實證調查的創新性平臺模式研究——讓中國民族聲樂藝術走進大學生[J].北方音樂,2019,(07).
[2]付長松.民族聲樂藝術繼承與發展的探討[J].黃河之聲,2017,(22).
[3]王晉敏.關于民族聲樂藝術繼承與發展探析[J].北方音樂.2018,(22).
[4]劉媛媛.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定位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8,(21).
[5]張穎.民族聲樂藝術的音樂美學研究[J].戲劇之家,2018,(25).
[6]鞏星藝.關于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9,(01).
[7]蘇慶學.關于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9,(10).
[8]張曄兮.基于民族聲樂藝術文化探討中國當代聲樂教育——評<民族聲樂藝術文化與演唱技巧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10).
[9]李禮.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美學規格的認知與把握[J].藝術研究, 2017,(01).
[10]鄭璐,朱藝璇.基于美學視域的中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