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毓


【摘要】目的:探討半髖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半髖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78例,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9例。對照組給予半髖關節置換術,研究組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對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臨床指標、Harris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總引流量及住院時間均多于對照組,疼痛、功能恢復、畸形以及活動范圍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半髖與全髖關節置換術均有較好的療效,但全髖關節置換術并發癥較低,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薦與應用。
【關鍵詞】半髖關節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老年股骨頸骨折;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74-02
股骨頸骨折是髖部骨折常見的類型,多發于中老年人群。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醫療技術也日漸提升,對髖關節疾病患者的治療手段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半髖與全髖關節置換術均為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方式,為研究哪種手術方式更適用于老年患者,我院以78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例,就半髖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半髖與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78例,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9例,患者年齡均在61-77歲之間,平均(71.54±1.24)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半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取側臥位,對患者進行消毒,以髖關節外側作為切口切開關節囊,將股骨頭取出并沖洗髓腔,將骨水泥注入,安裝假體直到骨水泥固定。
研究組: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取側臥位,選擇患側髂關節外側為手術切口,將關節囊打開并使關節脫位,暴露股骨頭。在確定截骨位置后將股骨頭取出,修整其骨折斷端,暴露髖臼,進行消磨后將骨屑沖洗掉,骨水泥注入并置入假體直到骨水泥固定。將關節囊以及部分受損肌群縫合并止血,放置引流管后關閉傷口。負壓引流為48小時,進行2周抗感染治療,術后2天可指導患者進行輔助行走鍛煉。
1.3統計和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n(%)]表示計量型數據以及計數型數據,用t檢驗計量型數據,用x2檢驗計數型數據,P<0.05表示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臨床指標情況。
2.2對兩組患者Harris評分進行比較。
2.3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情況。
結果顯示,對照組發生股骨頸短縮者3例、發生假體松動者2例、發生感染者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7.9%;研究組發生股骨頸短縮者1例、無患者發生假體松動與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2.6%,X2值為5.0143,組間對比差異較明顯,P<0.05。
3 討論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髖關節置換術被廣泛的應用于肩關節、肘關節以及膝關節等手術治療中。由于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群,其機體功能減退,骨質強度也有所降低,手術后存在愈合困難等現象。因此,選擇科學、合理的手術方式極為重要。我院將78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取半髖關節置換術以及全髖關節置換術。對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臨床指標、Harris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總引流量及住院時間均多于對照組,疼痛、功能恢復、畸形以及活動范圍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王志溈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半髖與全髖關節置換術均有較好的療效,但全髖關節置換術并發癥較低,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薦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曉軍.半髖與全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療效對比[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231-233.
[2] 周親明,王琳虹,李明恒.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效果比較[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2):4650-4651.
[3] 王志溈.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效果比較[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20,9(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