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潔

【摘 要】 目的:分析觀察婦產科疾病采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的效果。方法:從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婦產科接診的患者中隨機挑選100例,并依照單復數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例數都為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則使用米非司酮治療。分析不同治療措施取得的效果。結果: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率,對照組要低于觀察組,對照組為74.0%,觀察組為96.0%,數據差異P<0.05,統計學意義顯著;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結論:婦產科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相比臨床常規治療措施效果更顯著,可減少并發癥產生。
【關鍵詞】 米非司酮;婦產科疾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036-01
生活水平持續性提升,生活壓力也在逐漸增大。從最近幾年婦產科接診的患者數量來看,各類疾病發病率在不斷提高,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一般情況下,婦產科患者常采取藥物治療,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1]。治療周期長,病情反復,對患者生活質量構成負面影響。米非司酮屬于常見性藥物,多用于軟化宮頸與緊急避孕中,同時也被應用于引產、子宮肌瘤、異位妊娠和子宮內膜異位等疾病中。本文分析觀察婦產科疾病采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婦產科接診的患者中隨機挑選100例,并依照單復數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例數都為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19-46歲,中位年齡段為(32.5±4.5)歲。子宮出血15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2例,異位妊娠10例,子宮肌瘤9例,其他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跨度為20-46歲,平均年齡為(33.1±4.2)歲。子宮出血16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1例,異位妊娠9例,子宮肌瘤10例,其他4例。分析對照兩組患者一般性資料,無區別(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方法治療,依據患者病情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藥物展開治療。觀察組患者則使用米非司酮治療。即子宮出血患者治療,在評估患者出血情況與程度后,予以患者口服10-12.5mg米非司酮,每天1次,連續治療4-6個月;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口服5-12.5mg米非司酮,每天1次,連續治療3-6個月;子宮肌瘤患者口服10-12.5mg米非司酮,每天1次,連續治療3-6個月,同時患者還需每個月復查B超,確定肌瘤情況,依據復查結果調整藥物的使用劑量;異位妊娠患者口服5-12.5mg米非司酮,每天1次,連續治療3-6個月;早中晚期終止妊娠的患者,早期階段口服25mg米非司酮,每天2次,連續用藥3d;中期患者應口服50mg米非司酮,每天2次,服用2d后藥物劑量調整至30mg,每天3次。其他患者則依據具體類型予以適量米非司酮治療。
1.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患者用藥治療后的所有癥狀全部消失,身體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癥狀顯著改善,身體基本恢復正常;無效:相比治療前患者并未發生明顯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活動的各類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利用百分比表示,并經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需經t原理檢驗,如P<0.05,表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率,對照組要低于觀察組,對照組為74.0%,觀察組為96.0%,數據差異P<0.05,統計學意義顯著,詳情見表1;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中不良反應發生率24.0%,觀察組則為6.0%,差異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經濟水平的提升,生活質量也顯著改善。但是婦產科疾病的發病率和發生種類每年都在上升,對女性的日常生活產生不良影響。最近幾年,米非司酮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米非司酮屬于抗孕激素、抗糖類皮質激素類藥物,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抗孕激素藥物。米非司酮能夠縮短子宮肌瘤的體積,對治療子宮肌瘤具有明顯的效果,同時應用米非司酮還可以預防因雌激素撤退引起子宮子宮出血[2]。米非司酮在婦產科臨床中的應用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調節患者病情。在患者應用此種藥物后,就可進入體內促進腺激素分泌,促使黃體酮在短時間內溶解,以加快卵巢內顆粒細胞死亡速度,以此便可有效控制卵泡發育的產生。臨床研究發現,米非司酮屬于激素拮抗,患者應用后能夠直接到達子宮內膜產生良好的效果,顯現出較好的拮抗效果,并且米非司酮還會影響胚胎脫膜和絨毛組織的活動,促進胚胎死亡。根據臨床使用情況,孕產婦懷孕時應用米非司酮可在短時間內結束妊娠,促使胎兒娩出,以減少并發癥的產生。與此同時,米非司酮抑制子宮內膜腺體的活性,減少螺旋血管,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止血的效果[3]。事實上,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宮內膜增生,促進子宮內膜萎縮。在此次研究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則使用米非司酮治療。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率,對照組要低于觀察組,對照組為74.0%,觀察組為96.0%,數據差異P<0.05,統計學意義顯著;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P<0.05,符合統計學意義。從總體來看,米非司酮在婦產科疾病中可取得較好效果。
綜上所述,婦產科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相比臨床常規治療措施效果更顯著,可減少并發癥產生。
參考文獻
[1] 劉春.米非司酮治療婦科疾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12):90.
[2] 梁時秀.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特別健康,2017,14(15):468.
[3] 陳麗春.米非司酮與媽富隆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9,11(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