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護理后與對照比較,觀察組SAS、SDS評分較低;止血有效率較高,P【關鍵詞】 肺結核;咯血;心理護理;負性情緒【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09-02目前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是肺結核,具較高發病率,患病"/>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沈宇豪

【摘 要】 目的:研究肺結核咯血患者行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86例肺結核咯血患者,“護理差異性”隨機分觀察組(心理護理)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3例,兩組護理效果比較。結果:護理前比較心理情緒無差異,P>0.05;護理后與對照比較,觀察組SAS、SDS評分較低;止血有效率較高,P<0.05。結論:心理護理能提高肺結核咯血患者的整體療效、穩定病情,值得推崇。
【關鍵詞】 肺結核;咯血;心理護理;負性情緒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09-02
目前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是肺結核,具較高發病率,患病后常有胸痛、食欲不振、消瘦及呼吸困難等表現,且患者易出現咯血等并發癥,未及時治療引起窒息、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經調查研究顯示,咯血時患者常有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生理機能、治療效果,因此探尋經濟、有效及可行的護理方法,成為醫學界的研究熱點。德吉卓嘎[1]學者認為,傳統護理的重點是被動宣教、病情監測等,忽視個體差異性、療效單一,未得到患者青睞,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分析肺結核咯血患者行心理護理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擇2018.1-2019.11我院收治的86例肺結核咯血患者,隨機分兩組各43例,觀察組:男女比例是23:20,年齡15-68歲,均值是(52.47±3.16)歲;病程1-6年,均值是(3.41±1.26)年;對照組:男女比例是23:20,年齡16-69歲,均值是(52.68±3.24)歲;病程1-5年,均值是(3.14±1.18)年。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行口頭宣教、病情監測及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對照組基礎+心理護理,1.結合患者實際,全面評估心理狀態,予以對癥的心理疏導,采用發放手冊、專題講座等形式,提供疾病知識宣教,指導其保持身心放松,消除顧慮、穩定情緒,解釋疾病誘因、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叮囑咯血時禁忌慌亂、保持鎮定,主動配合治療,重建信心、提高依從性;2.與單位同事、親友積極溝通,予以患者安慰、支持及鼓勵,消除其無助感、存在感,發揮家庭、支持等作用,改善心理應激反應,搭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推動護理操作順利進行;3.心理問題較嚴重的患者,邀請精神科醫師會診,耐心傾聽提出的問題,盡量滿足各項合理需求,提高護理效果。
1.3 觀察指標
心理情緒:護理前后Zung編制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百分制表示,50分為界,輕度51-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得分越低情緒更穩定。
止血效果:顯效:患者≤24h內不再咯血;好轉:患者≤48h內不再咯血;無效:患者≥48h仍咯血,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心理情緒)以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止血效果)以率表示,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情緒
護理前比較心理情緒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止血效果
86例患者護理后,觀察組顯效29例,占67.44%;好轉13例,占30.23%;無效1例,占2.32%;有效率97.67%;對照組顯效27例,占62.79%;好轉10例,占23.25%;無效6例,占13.95%;有效率86.04%,x2=3.8879,p=0.0486,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
3 討論
肺結核咯血是臨床常見的病癥,通常短時間內發作,發病前患者未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產生慌亂、煩躁等情緒,部分患者因精神高度緊張,引起喉頭痙攣,發生窒息現象,復雜的心理情緒導致咯血者心理狀態很難維持平衡,引起異常的心理活動。部分研究結果表明,肺結核屬于慢性的傳染病,疾病發展與免疫功能有關,且免疫功能低下,更易使病情加重,因此盧金桂[2]學者認為,切實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及時配合對癥護理很重要,加速疾病康復進程、改善預后效果。
本研究示:護理前比較心理情緒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較對照組低;止血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具統計學意義),說明本文與劉君財等[3]文獻報道接近,由此可見心理護理能改善本病患者預后,其屬于新型的護理模式,將“以患者為中心”核心理念落實到實處,提高就醫體驗,具以下幾方面優勢:
①入院后主動與患者溝通,予以鼓勵、安慰及支持,闡述疾病誘因、治療流程及注意事項等,糾正疾病誤區、穩定情緒;②積極動員家屬、同事及親友,予以關懷、關心,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平衡不良心理,重建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肺結核咯血患者行心理護理能穩定情緒、提高止血效果,改善預后,具臨床可應用性。
參考文獻
[1] 德吉卓嘎.心理干預對肺結核咯血患者的療效分析[J].西藏醫藥,2018,39(01):73-74.
[2] 盧金桂.針對性護理在肺結核咯血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9):177-178.
[3] 劉君財,林奕,趙秀芝等.兩種護理方法用于肺結核咯血患者預后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3):2954-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