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 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復護理中的良肢擺放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將我院接收的70例腦卒中患者根據(jù)數(shù)字表法分組護理,對照組(35例、常規(guī)康復護理);觀察組(35例、加入早期康復護理良肢擺放),對比兩組護理應用效果。結果:護理后同對照組數(shù)據(jù)比較,觀察組患者腦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較輕,下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結論:對腦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良肢擺放護理,可有效促進患者身體恢復,減輕患者腦神經(jīng)功能損傷,提高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良肢擺放;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15-02
腦卒中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并在中老年群體中發(fā)病率最高,由于發(fā)病后腦神經(jīng)功能損傷嚴重,大多數(shù)患者在治療后常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肢體、語言以及吞咽等功能障礙。尤其是下肢功能障礙導致患者無法正常生活,長期臥床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壓瘡、下肢靜脈血栓以及感染等并發(fā)癥,因此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為此,本文將詳細分析了早期康復護理中的良肢擺放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具體詳情敘述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我院接收的7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將所有患者根據(jù)數(shù)字表法平均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包括20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平均年齡(58.5±3.2)歲,對照組患者包括男性19例和女性16例,平均年齡(59.0±3.5)歲;組間患者臨床基本資料經(jīng)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康復護理;觀察組采用早期康復良肢擺放護理,①詳細評估患者病情、心理狀態(tài)以及日常護理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方案;②早期宣教指導:要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對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的發(fā)生因素、治療相關知識、相關注意事項、早期康復鍛煉方法及重要性,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③心理康復指導:及時對患者進行語言溝通及鼓勵安慰,盡早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治療信心和依從性增強;④肢體擺放管理:首先要詳細掌握患者肢體功能障礙情況,以每兩小時更換體位一次方式進行體位調整,仰臥位擺放:患者背部墊軟枕,將肢體自然伸直擺放,膝關節(jié)略微屈曲,腳下放足托,避免發(fā)生足下垂內翻健側。患側臥位擺放:患側肢體位于下方,自然伸直上肢,輕度屈曲膝關節(jié)。健側臥位:協(xié)助患者自然躺在枕頭上,調整最佳的舒適角度,將軟枕放置軀體兩側受壓部位,指導患者將患側上肢自然伸展,并將患者肩胛骨墊起;同時要對患者進行肢體按摩,促進患者肢體血液循環(huán),減少壓瘡及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并根據(jù)患者肢體恢復程度逐漸增加康復訓練,訓練強度要根據(jù)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1]。
1.3 觀察標準
腦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方式采用腦卒中量表(NIHSS)評定,42分為總分值,腦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越重則分數(shù)越高。下肢運動功能采用FMA量表評分比較,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量表評定,每項指標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指標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描述用(x±s)、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組間康復護理效果
康復護理前觀察組患者的腦神經(jīng)功能、下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各指標評分結果分別為(26.5±2.3)分、(55.4±2.2)分、(63.4±1.2)分,對照組上述指標評分結果分別為(26.9±2.4)分、(55.5±2.3)分、(63.5±1.3)分,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較小(t=0.711、0.185、0.334,P=0.479、0.853、0.739);通過康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改善效果更佳,其中觀察組上述指標結果分別達到了(13.2±1.2)分、(79.4±3.6)分、(88.3±2.6)分;而對照組指標分別為(20.6±1.5)分、(72.2±3.2)分、(74.8±2.1)分,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t=22.790、8.843、23.896,P=0.000、0.000、0.000)。
3 討論
腦卒中具有發(fā)病率高及后遺癥多等特征,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溶栓治療,通過治療恢復患者腦部正常血流,減輕缺血程度及腦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但治療后多數(shù)患者均會存在肢體及語言功能障礙,并且受到病情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依從性均較差,因此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此可見,加強對腦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研究,通過多方研究探尋一種最佳安全有效的康復護理方案,及時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是提高患者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的關鍵[2]。
為此,本篇文章對腦卒中患者采取了早期康復良肢擺放護理,并取得了較好的康復護理效果。該護理措施主要是通過風險評估,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因此確保了護理的有效性;通過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從而最大限度緩解患者過度焦慮恐慌情緒,提高患者的認知度及依從性。而良肢擺放主要是通過仰臥位、患側臥位及健側臥位3種肢位擺放方式進行交替更換,同時在調整體位時及時對患者進行肢體按摩,根據(jù)患者身體恢復情況,逐漸增加康復鍛煉,從而能夠有效達到防止痙攣,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保護關節(jié)功能以及提高肌肉功能恢復的作用,并且能夠有效預防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從而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盡早恢復,能夠改善患者腦神經(jīng)功能,最終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幫助患者提高生存質量[3]。
由上可知,早期康復良肢擺放護理對提高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速度、增強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及改善生活質量起到重要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邱青青,蔡珍芝,溫金鳳,等.良肢位擺放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3):188-190.
[2] 謝清蘭.早期康復護理中良肢擺放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7(12):117-119.
[3] 王晴.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9,32(1):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