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瓊
摘 要:隨著義務教育的不斷改革,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在語文教學方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也開始成為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黃金時期。為使語文素養的作用深入人心,讓人們明白語文素養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意義,本文從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改善學生學習方式,增強學生人文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四個方面出發,談論了語文素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語文素養
在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的學科數量較以往有了一定的增加,其中涉及到的知識也是方方面面的,學好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全方面發展。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內容的依據所在,因而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可以夯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語文素養對于學生各種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是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本文圍繞這一主題,從語文素養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改善學生學習方式、增強學生人文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出發,對語文素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了談論:
一、培養語文素養,端正學生學習態度
步入初中階段,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也積累了基本的語文知識,因而對于語文這門科目的學習可能沒有那么重視,學習的熱情也不夠充足。這樣的學習現狀是非常普遍的,教師要想教好初中語文,就需要改善這種不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為此就需要教師將語文素養的作用重視起來。要知道,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具備學習語文的基本素質,并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來讓學生保持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讓班上的學生能夠在和諧融洽的環境下學習語文,并主動投入到對語文知識的探索當中。
例如,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中《濟南的冬天》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就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教師可以先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所了解的冬天是怎樣的?”然后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狀態,提醒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文章的閱讀當中,并將文章中出現的景象用筆圈出來等。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去認真感受文中描寫的景色,并學習這種描寫冬天的手法,在對作者情感的感受中,讓學生具備基本的語文素養。有了這樣的素養之后,學生也就知道該如何進行語文學習,從而學習態度也就會變得更加端正。
二、滲透語文素養,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初中階段的學生大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學習習慣,這些習慣有的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有的卻會阻礙了學生的學習進步。要知道,學習習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們學習方式的改善。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來說,語文素養的形成能夠讓學生具備基本的語文學習要求,但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方面,教師還需要將語文素養進一步滲透到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應通過語文素養來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形成規范書寫、正確閱讀以及恰當的文字運用等方面的語文學習方式,并將學生不好的學習習慣加以改正,從而使學生的初中語文學習進行地更加順利。
例如,在進行初中語文中《唐詩五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就應該將語文素養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當中。古詩一直都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學習部分之一,通過學習這五首詩,學生能夠對唐代古詩的風格有一定了解,并積累與唐詩有關的常識等。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認真感受詩中描述的畫面,體會詩文的魅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將語文素養進行滲透,讓學生從整體上看待語文古詩的學習。在進行了這樣的教學之后,學生就可以對古詩有更好的了解,在背誦古詩時也會先理解好古詩的意思、劃分古詩的節奏等,進而讓自己對古詩的認識更加全面,以此來改善學生們的學習方式。
三、提升語文素養,增強學生人文意識
通過初中語文的學習,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人文意識和文學素質,要能夠通過文章的閱讀來分析事物的本質,正確看待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為此,提升語文素養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在學習了一定的語文知識之后,不僅需要知道這些內容“是什么”,還應該知道“為什么”。這樣對語文和文學知識的探究精神應該是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擁有的,要知道,初中是學生個人身心素質發展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因而教師除了開展平時的語文基本內容的教學外,還應該幫助學生增強他們的人文意識。為此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情形,選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例如,在進行初中語文中《社戲》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通過閱讀魯迅先生寫的這篇文章,學生們可以感受江南傳統的社戲風俗,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在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應對課文仔細地進行講解,讓學生體會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提升學生們這方面的語文素養,從而讓學生對自己家鄉所具有的民俗產生新的思考,能夠學會以開放的態度去看待世界上多種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等。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學生就可以掌握這種富有表現力的描寫手法,學會如何用語言去描述強烈的情感,并且對人文精神有更好的了解,以此來增強學生們的人文意識。
四、立足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初中語文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們的語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這些語文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內容時所必須具備的,學好語文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定義的含義,并且讓學生能夠構建起學科的知識框架。因而,語文是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發展進步的基礎,能夠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立足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提升學生運用文字進行遣詞造句的能力,并促進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對于其他方面,如德、智、體、美等的發展也會進行地更加順利等。
例如,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就應該注重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通過瀏覽課文可以發現,這是一篇語言優美的現代詩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將這篇文章進行朗讀,體會詩的韻味,并試著劃分詩的節奏等,之后教師為學生朗讀一遍,讓學生明白正確的朗讀方式。對于詩的內容,教師可以和學生們進行探討,分析句子的結構,以及一些詞的用法,從而學習這種文體的寫作方式。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不同形式的文章,感受語言的魅力,進而在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多方位的發展。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所要學習的一門必要學科,這一學科對學生今后的人格塑造和個人發展都有很重要的影響,因而語文教師需要抓住這一學習語文的關鍵時期,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語文素養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能夠幫助教師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同時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并增強學生的人文意識,此外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基于這些語文素養的重要作用,教師應將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納入自身的教學板塊當中,并做好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等相關工作,讓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完成教師既定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羅爽.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3):79.
[2]金國輝.基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8(14):32-33.
[3]姜葳.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7,1(0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