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要“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圍繞教學目標設置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了新知識、掌握了新技能,培養了創新精神和主動學習的習慣。本文通過具體實例論述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 任務驅動;原則;評價任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27-0189-02
在提倡生本教育理念的今天,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何適應學生的多方面需求,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是每一個教師應該不斷思索的問題。通過近15年的教學實踐與摸索,筆者認為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學生真正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以下是根據筆者的日常教學和實踐,對信息技術課采用“任務驅動”教學例談一些做法。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法,它的顯著特點是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合作、探索創新的新型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信息技術這門實踐性非常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學科來說,這種方法是非常實用而有效的。
二、例談“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原則
(一)任務設計目標明確性原則
課堂教學目標應遵循實踐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原則,任務明確學而有趣,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總體教學目標時,再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
[實例一]《信息的采集》一課中,我先設置“從因特網上下載信息”這個大任務,然后又細化為:保存一個介紹青海美食或青海旅游等方面的頁面?保存網頁上的圖片?保存網頁上的文字等子任務,對于“保存網頁上的圖片”這個子任務,又可以分為:保存“你最喜歡吃的一種美食”“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的圖片等子任務?這樣學生就有明確的任務,操作起來難度也不大,而且學會方法之后也能觸類旁通,不僅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果簡單地下達“保存網頁上的一張圖片”的任務,學生就會漫無目的,不知如何操作,教學效果就難以達到?
(二)任務設計難度適合性原則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任務設計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的任務難度要適當。
[實例二]在初一新生入學的“開學第一課”,請學生回答一份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如:
①在家中,你一般利用電腦做什么嗎?
②如果家中電腦能上網,你一般都會在網頁上瀏覽什么?
③你還對計算機哪些知識最感興趣?
此調查問卷基本可以了解他們對計算機的掌握情況及對計算機學科的態度,為教師設計任務的難度、層次提供較準確的依據。由于筆者所在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的程度存在很大差異,其中部分學生對一些操作已經很熟悉了,有的則只能在小學階段的課堂上使用過計算機,對計算機的知識幾乎一無所知,如果給他們相同的、中等難度的任務,就可能出現這樣的局面:程度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務,接下來無事可做,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會逐漸滋長自以為是、不求進取的思想,養成懶懶散散的習慣;一部分學生剛好完成任務,他們能獲得一種成功的喜悅感,增加了對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自信心;而對于較少接觸電腦的學生來說,在有限課堂時間內很難完成任務,從而對信息技術課漸漸失去興趣。這樣的信息技術課教學,整體效果無疑是不理想的。針對這種狀況,筆者在上課時安排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任務進行實踐,如讓基礎好的學生在完成簡單任務的基礎上舉一反三,通過自學進一步探究有沒有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最快捷等;對操作能力較差的學生降低任務的難度,同時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讓他們有信心,愛上操作,盡量做到統籌兼顧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
(三)任務設計增強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務有趣味,有吸引力,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而且設計的任務還要有創新性,給學生留一定的創新空間,這樣才會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實例三]在《搜索引擎的應用》一課中,設計“開心辭典”的游戲互動環節,設定一些涉及與“足球”“流行音樂”“明星”“游戲”等有關的問題任務,并以小組比賽的形式看哪一組最先找到正確的答案,因為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對他們有吸引力,他們會主動進行搜索,并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搜索引擎和最簡練的關鍵詞,學生有了發揮的空間,就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學效果也能進一步提高?
(四)任務設計整合多學科性原則
信息技術課程整合通常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把學科“任務”融入到真實性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學習過程中。
[實例四]《Word中自選圖形的應用》一課中,在講授完自選圖形的“繪圖”工具欄和基本類型使用方法后,讓學生利用自選圖形組合設計一幅有主題的畫,最后的完成效果真是出乎意料,學生們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作品有吉他?城市夜景?宇宙星空?可愛的校園等優秀的作品?在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中,將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相結合,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構圖意識和審美觀,開拓了學生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學會用紙筆畫畫之余也可以將畫面用鼠標繪制出來?
三、完成任務的過程
在任務完成階段,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指導者,這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多給學生以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自由地、大膽地去完成任務,尤其是后進生,對于新內容或一些有難度的“任務”,教師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以免使這部分學生掉隊并失去學習的積極性,要使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任務。另外,教師要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完成任務,讓學生的創作得到完整的發揮。再有,如果任務的工作量和難度大,教師可采用學生分小組的形式去討論、分工并完成任務,從而培養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互相協作的能力。
四、展示評價任務階段
對采用任務驅動教學下的學習效果的評價,既要注重對任務完成的結果或作品的評價,也要重視對任務解決過程的評價,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做比較客觀的評價。學生在完成一項任務后,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及時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反饋和評價。這是學生對知識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階段,同時也能極大地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互評,然后選出三、四個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做演示,先由學生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操作過程,再由其他同學對操作過程進行評論,最后,由教師指出其中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或操作來完成同一任務。
五、結語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信息技術學科,它的教學方法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只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確定適合自己和自己學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是每一位教師所追求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2]宮永旺.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J].考試周刊,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