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三聲”教育是讓人變得靈性、純粹、自然而美好的教育,是學校發展素質教育的個性化實踐樣態。立足本校辦學實際情況,根據學校地域歷史文化背景與發展導向,濱江小學以聲音為切入點,提煉出獨具特色的“三聲”教育理念,通過“三聲”教育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持久性和深遠性的影響,對學生的藝術修養提升、人格發展、個性張揚給予全方位的滋養,使其浸潤家庭、造福社會、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礎。
一、目標導引,探求天籟之根
我們立足于文化背景和學校情境,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提煉出濱江小學的育人目標:擁山之德,懷水之志,成就“陽光、聰慧、博雅、多藝的濱江美少年”,以核心理念“濱江融智,三聲播遠”作為邏輯起點,構建三聲校園文化體系。
“三聲”既是教育功能又是教育手段,包含書聲、笑聲、歌聲。它立足于讀書成人、快樂成長、藝趣成才的教育價值指向,力圖通過具體生動的“有聲教育”,實現潛移默化的“無聲滋潤”,培養出具有博學廣識、快樂陽光、情趣高雅的濱江美少年,使學校成為師生知識的殿堂,快樂的家園,藝術的樂園。
二、“三聲”課堂,追尋天籟之境
“三聲”課堂是有效保障課程校本化實施的主要途徑。我們認為,“三聲”課堂首先要求學科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科特點激發學生的潛能,保護學生的潛能;其次要善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再次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建立一個學習的場,通過各種互動讓學習真正發生。
“三聲”課堂應該是靈動的、生成的、生本的課堂。自主、互動和生成是“三聲”課堂的三大主要特征。要做到這些,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手段,教學的思維與預設要靈活;學生學習的過程要主動互動,輕松快樂,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目的。
“三聲”課堂在教學目標上包含多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上涵蓋多樣化的生成性內容;教學過程不局限于平面化的紙質學習,追求立體活躍;教學方法靈動多樣,切合實際;教學評價力求多元,不局限于紙筆測驗的單一評價;教學文化上給予充分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溫暖生命。
三、各聲并育,踐行天籟之術
兒童的成長是五育改革實踐的焦點。我們依托“三聲”教育生成點,致力于引領學校教育改革實踐的研究,讓學生全面成長,成為藝趣共生、張揚個性的濱江美少年。
1. 以“聲”育德,潛移默化。學校將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開辟為“三聲秀場”,采用班級輪番展演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展示“三聲”才藝。指尖流淌的醉人樂曲,流出無限的美好與憧憬;歌喉舒展,唱出向上向善的唯美與和諧;輕盈點點的舞步,伴著架子鼓鼓手敲擊的動感節奏,舞出學生炫彩的未來。“三聲秀場”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成為濱小少年展示特長、張揚個性、擁抱夢想的“百姓舞臺”。
2. 以“聲”育智,全面發展。我們以“文化傳承”為主旨,從國學經典中提煉文學故事編成劇本,如《詩經·鹿鳴》《曹沖稱象》《孔融讓梨》,通過唱一唱、演一演、評一評,滲透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同時引入外國的兒童經典文學著作,拓展多元化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的認知與視野。我們立足辦學實際情況,挖掘校內外資源,開發充滿活力的“三聲六藝”課程,提供30多門走班課程讓學生自主選擇。每周五下午第二、三兩節課,學生有序地進入重組的“走班課堂”,在動手動腦的環境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分享團體合作及成功的喜悅。
3. 以“聲”育健,健全人格。我們以“舞動·健康”為主線,以自編韻律操的方式,開展了一系列陽光體育運動,讓全校師生走出教室,走進操場,走到陽光下,參與到運動中。我們還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將非遺文化宗鶴拳創編成具有現代氣息的健身操,配上節奏明快的旋律,讓學生在鏗鏘悅耳的音樂中翩翩起“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運動的熱情,操場上回蕩著學生自信爽朗的笑聲。
4. 以“聲”激情,張揚個性。學校從音樂課程中拓展開來,以聲音為基線開展“悅動·自然”音樂課程,讓學生根據需要采集自然中的各種聲音,編輯成一首屬于自己的曲子;還開設“聽音辨物”課程,如聽一段音樂,將自我的感受以繪畫的形式描繪出來;等等。學校借此調動學生的“五感”、打開學生的想象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在知識的星空自由飛翔,成為動靜皆宜的俊雅少年。
5. 以“聲”育勞,潤澤生命。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薄弱環節,我校在有效落實國家學科課程的前提下,注重建設全方位、多角度的活力課程。我們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分年級設置勞動課程目標:低年級激發勞動興趣,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學習知識與技能;中年級拓寬勞育空間,豐富和深化勞育內容,以問題為導向,探索勞動的意義;高年級立足學生的視角,鼓勵學生參加有特色的研學實訓活動,如以龍江為圖景開展的勞動實踐活動,包括龍江之橋、龍江之窯、龍江之佛、龍江之寺,對學生進行精神上的補鈣,觸動學生的心靈,潤澤其生命,彰顯生命關懷。
四、團隊聚力,打造天籟校園
兩年來,在“三聲”教育的探索中,我們努力把“三聲”建設深入到每位師生的心靈之中,化作共同追求的愿景,化作巨大的力量,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教師團隊共同探索“三聲”的教育真諦,見證學校從“三聲”中洋溢出的美好教育專業引領。學校借助各種平臺,讓教師們在各級各類課堂展示中精彩綻放。兩年來,我校教師共送課近50節,講座60多節;還積極參與對甘肅省通渭縣、福建省長汀縣等的教育幫扶活動;迎來福建省鄉村校長助力工程小學正職校長的跟崗研修;圓滿舉辦了福州市教學開放日暨濱江小學建校十周年教育教學展示活動。
“三聲”教育彰顯學校的特色辦學,推動學校的課程融合,推進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呈現“三聲”教育與學生核心素養共舞的美好景致!我們努力做活“天籟校園”,用優良校風影響學生、高尚師德感染學生、優美環境陶冶學生、崇高典范激勵學生、豐富課程浸潤學生、優秀作品吸引學生,讓我們的校園視野開闊,靈氣四溢,環境宜人,呈現天籟般的境界。
肩負著“關注每個學生成長”的責任,我們將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積累和反思,在“三聲”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征途中跋涉、前行,努力創設美好校園,讓每個學生享有完整快樂的童年,走向美好的未來!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市濱江小學教育集團?搖責任編輯:林彥?搖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