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青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是由課內與課外閱讀組成的。《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辈⒃诳偰繕酥刑岢隽恕熬拍暾n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的要求。可見,《標準》把課外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指導學生正確選擇課外讀物等幾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課外閱讀;問題;興趣;習慣
當代語言學家和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說過:“閱讀不僅僅是學習和繼承前人和他人的知識,它還將影響到人類社會現實和未來的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所以閱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弊尯⒆訍凵献x書,語文老師應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非常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有不少收獲,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最突出的幾點是:
一、學生缺乏課外閱讀興趣,不愛讀書。剛剛接手班級時,全班50名學生,只有5名孩子堅持每天讀課外書,大多數孩子只有在心血來潮時翻翻書,或是在老師要求時應付式的看看書,其中有13名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為0。
二、學生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雖然說有一部分學生喜歡讀書,可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表現在不愛惜書籍;閱讀時不思考,只走馬觀花式地瀏覽一遍喜歡的故事情節。即使少數學生認認真真讀了,也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三、學生課外閱讀內容選擇不合理。當前圖書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學生很容易被一些內容膚淺低俗,甚至不健康的書籍所吸引。家長為孩子選擇課外讀物也存在誤區,有的家長認為課外書就是作文書,甚至認為是跟學科相關的練習書。古今中外的優秀名著、寓言故事、科幻故事等經典讀物很少進入學生視野。
四、親子共讀活動難以開展。班上大多數學生的家長都是上班族,他們忙于工作,根本無暇關心孩子的學習,更別說跟孩子一起讀書了。
針對以上四個問題,我采取了以下幾點應對措施:
一、激發閱讀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的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睂W習要從興趣入手,讀書也是一樣。有了興趣,學生才有可能自主地選擇書籍,“走進書籍的世界”。課外閱讀指導,首先要激發閱讀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一)氛圍激趣。有效的讀書活動的開展需要時間、精力和愉悅的心情為前提。如果不為學生營造讀書的環境和氛圍,不給學生讀書留出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讀書將是一句空話。為了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
(二)獎勵激趣。為了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我們班成立了閱讀銀行,給每位學生辦理閱讀儲蓄賬戶。學生每完成30分鐘的閱讀任務(作好記錄,有家長或同桌簽字),就可以兌換一枚閱讀幣。集齊30枚閱讀幣,可以評為書香秀才;集齊80枚閱讀幣,可以被評為書香進士;以此類推,集齊200枚閱讀幣可以評為書香狀元,在給予榮譽稱號的同時頒發獎狀和獎品。
(三)活動激趣。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同讀一本書”,賽讀書筆記,曬讀書手抄報等。我覺得便于實施,效果較好的有以下幾種:
1.講讀書故事。每周五班會時間,由兩名同學上臺分享這個星期讀到的最有趣或最感人的故事,全班同學輪流上陣,力求人人參與。
2.同讀一本書,好書漂流。我們年級組共有7個班,經過和年級組的老師商議,我們每個班分別統一購買一本書,先在班上同步閱讀,交流讀書體會,然后進行好書漂流。即1班的書漂流到2班,2班的書漂流到3班。以此類推,一學期下來,學生花1本書的錢,可以看7本書。
二、培養閱讀習慣
孔子有言:“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薄昂昧晳T締造健康人格,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孩子們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币L久保持學生已經被激發的興趣,必須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愛惜書本的習慣。我要求學生看書時必須保證雙手、桌面的衛生,不能一邊吃東西一邊讀書,一邊玩玩具一邊讀書,一邊閑聊一邊讀書,不能折疊,撕毀書頁,在自己的書上做筆記必須保證符號清晰,字跡工整。
(二)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我讓學生在讀課外書時必須備上字典、詞典這兩個“好搭檔”,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隨時查閱。學生在通過查工具書克服閱讀障礙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擴大了識字量,也養成了自己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我在課外閱讀指導中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剛開始指導學生讀課外書時,為了不使他們產生畏難情緒,我只要求他們在書上做簡單的筆記。如用直線、雙線、圓圈、黑點、交叉等符合標注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在旁邊寫上自己理解或感受。
三、指導學生正確選擇課外讀物
筆者認為推薦讀物的最好辦法就是與日常語文教學相結合。即以文帶文,以一篇帶一本,教“厚”語文書。比如在教學童話故事《丑小鴨》后,可引導學生讀《安徒生童話》;在教學課文《卡羅納》后,讓學生讀一讀《愛的教育》;教學《蟋蟀的住宅》之后,推薦學生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在教學中也可以嘗試將課內外內容整合,比如我在教學《觀潮》這篇課文時在教學內容上做了拓展,引入《黃果樹大瀑布》這篇文章,讓學生在領略優美的自然風光的時候比較作者表達方法上的異同,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四、積極倡導親子閱讀
如前所述,讀書是需要氛圍的,家長的配合對營造閱讀氛圍很重要。然而現在有一種社會現象:家長們有錢給孩子買書,但沒時間陪孩子讀書。還有的家長認為課外閱讀侵占了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了尋求家長配合,倡導親子閱讀,我經常在家長群分享教育家、名師談閱讀的文章,改變家長認為課外閱讀是讀“無用的閑書”的觀念,引起家長對課外閱讀的重視。
結束語: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老師不僅要有熱情,有耐心,更要有章法,有能力。我將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課外閱讀指導的能力,帶領學生遨游在“人類智慧的無際海洋”。
參考文獻:
[1]汪潮.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