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 要】 目的:對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在腦卒中后亞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語癥治療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評價進行探究。方法:從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間收治的患者中進行抽樣,選取了30例患者作為樣本,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案,觀察組則采用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的方案進行治療,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結果:在本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在采用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的治療方案以后,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3.33%,對照組患者僅為73.33%,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當前的臨床治療中,通過采用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的治療方案,能夠顯著的改善腦卒中后亞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語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保障患者的安全性,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 腦卒中;非流利性失語;低頻重復性經顱磁;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99-02
在出現腦損傷以后,患者出現失語癥的幾率較大,使得患者的語言功能受到損傷。在當前的研究當中表明,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腦卒中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上的語言障礙[1]。失語癥患者在大腦功能受到損傷以后,會在聽、說、讀、寫等不同方面產生損害,使得自身的日常交流出現障礙,對生活質量產生了嚴重影響。在臨床治療當中,通過采用康復干預,能夠推動患者的神經性改變,促進患者語言能力的提升。因此,本研究在選取30例患者作為樣本的基礎上,對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在腦卒中后亞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語癥治療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評價進行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樣本是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間收治的患者,從中抽取了30例作為樣本,分組的依據為治療方法的差異。從患者的基線資料來看,本次選取患者在年齡構成方面,主要分布在37歲到73歲的范圍當中,平均年齡經計算為(54.25±3.28)歲;在性別分布方面,男女比例為16:14。此次研究在開始之前,已經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患者在知情自愿的基礎上參與此次研究。在基線資料方面,經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方案,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包括Schuell刺激療法、聽理解訓練、口語表達訓練、以及書寫訓練等。觀察組在治療中,采用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的方案進行治療。在進行常規(guī)語言訓練之后,需要接受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刺激中心點選取右側額下回三角部位,采用國際腦電圖10-20系統中的電機放置法來進行,患者需要保持舒適的臥位,然后進行低頻刺激,強度為90%靜息運動閾值,每一個序列需要10個脈沖,同時間歇時間控制在2s[2]。每天1次,每周治療5天,需要連續(xù)治療2周。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在進行樣本數據收集之后,均需要采用SPSS19.0作為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在計數資料方面采用組間率(%)進行比較,同時進行x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需要進行t檢驗,在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性的過程中,采用的標準為p<0.05。
2 結果
在本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在采用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的治療方案以后,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3.33%,對照組患者僅為73.33%,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在當前的研究當中表明,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腦卒中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上的語言障礙。失語癥患者在大腦功能受到損傷以后,會在聽、說、讀、寫等不同方面產生損害,使得自身的日常交流出現障礙,對生活質量產生了嚴重影響。在臨床治療當中,通過采用康復干預,能夠推動患者的神經性改變,促進患者語言能力的提升。通過采用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的方案進行治療以后,能夠降低右側大腦Broca鏡像區(qū)當中的腦血流量以及代謝水平,同時對其中的神經元不良活動進行抑制,更好的解除遠隔功能存在的抑制情況,實現左半球血流灌注以及代謝活動的改善,重塑患者的語言皮質網絡功能[3]。除此之外,在采用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以后,患者均沒有出現明顯頭部不適情況,同時沒有出現癲癇發(fā)作等不良反應,治療前后的各項生命體征平穩(wěn)。但是在具體治療當中,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失語癥患者,結合個體差異,同時采用影像學方式進行檢查,保證臨床診斷效果,從而選擇更為合適的頻率,實現患者治療效果的改善。在本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在采用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的治療方案以后,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了93.33%,對照組患者僅為73.33%,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臨床治療中,通過采用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的治療方案,能夠顯著的改善腦卒中后亞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語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保障患者的安全性,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張怡,惲文偉,張敏, 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高壓氧治療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語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9,41(7):512-516.
[2] 王莉,朱毅,李曉丹, 等.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腦卒中后亞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語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9,41(9):662-667.
[3] 王甜甜,陸芳,李霖榮, 等.不同頻率重復經顱磁刺激對腦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語癥患者視圖命名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6,31(6):4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