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立立
摘? 要:學習興趣的養成能夠使學生在終身的發展中都獲得不斷的成長,而物理課程作為基礎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科學課程,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為學生提供開放、包容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將好奇心轉化為學習的動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文化的構建中來,感受物理學習的成就感。
關鍵詞:初中物理;興趣;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好奇心旺盛的年齡階段,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科學探究技能、形成對科學文化良好的學習欲望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為學生未來參與社會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興趣上的養成,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學習態度,樂于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探究活動中來,受到物理文化的啟發,形成良好的創造性思維。以下就是對此的一些具體看法。
一、加強演示實驗的開發和利用
直觀生動的教學比起抽象的教學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學會對物理現象進行分析、概括和總結,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充滿探究性的演示實驗來構建學習場景,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實驗現象上,從而使學生在實驗現象的分析中高效地獲取知識。
比如,在教學“大氣壓強”這一節內容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給學生展示了一個小魔術。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個玻璃杯,并且讓學生確定玻璃杯里面是空的,沒有放任何的東西,之后再給學生展示一張硬紙片,隨后再將玻璃杯中倒滿水,之后將硬紙片放在玻璃杯上,用手摁住硬紙片,將玻璃杯倒置過來,并且松開手,這個時候,學生發現硬紙片竟然“擋住”了水,水完全沒有漏出來!這是為什么?這樣就利用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舉出學生感興趣的案例
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讓學生基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物理問題,可以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學生感興趣的案例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將生活與知識聯系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轉化。
比如,在教學“摩擦力”這一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已經學習了摩擦力的定義以及基本性質了,那么誰能夠幫助老師解決一個難題?老師想要幫自己的媽媽買一雙鞋,現在有三種選擇,你們幫老師想一想哪一雙鞋子更適合老人穿?”然后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三種鞋子,從而讓學生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在這個問題中,學生需要充分地考慮到老年人的年齡特點,從而利用學到的摩擦力知識給出合理的建議。這樣,就通過符合學生認知的案例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了知識的搭建。
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記憶方法
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涉及到的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講比較的復雜,很多學生會出現定義混亂、概念模糊的問題,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傳授給學生有效的記憶方法,幫助學生梳理清楚基礎的知識點,掌握物理知識結構搭建的有效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成就感。
比如,在教學“力”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我帶領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了本章節的主要知識點,幫助學生完整地進行復習。思維導圖以“力”為核心詞,以“力的性質”“彈力”“重力”為第二層的關鍵詞,之后再對這些關鍵詞進行層層的擴展,直到將學生學到的知識完整地匯總在一起,形成一張完整的圖示結構,從而使學生可以全面地進行復習。這樣,通過讓學生掌握一些高效、可靠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物理學習的難度,使學生獲得物理學習的成就感,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
四、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我們的教學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將學習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從而讓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機。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發言、發現和分享,使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
比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使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基本原則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讓學生可以在班級內進行經驗上的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此,可以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學會合作探索,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文針對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興趣教學展開了一番敘述。興趣的養成可以讓學生整個學習生活變得更為充實和充滿樂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要將物理學科貼近生活的一面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感知物理文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從而讓物理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融為一體,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于淼.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現狀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2]劉美蘭.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