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
摘 要:在教育事業中,小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必須重視小學綜合素質教育。只有理論聯系實際,創新手段與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詳細分析了小學綜合素質教育改進方法,希望能夠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創新探索
1 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含義
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是指:“面向全體小學生,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具體地說,包含有5個核心詞: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對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內涵的全面概括。”
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學綜合素質教育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具有全體性,即它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教育公平原則,使所有的適齡少年兒童都能在自身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健康發展;二是具有發展性,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使每一個學生在搞好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特長,充分凸顯每個學生的潛能,最終使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三是具有社會性,即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從小樹立為祖國貢獻力量、為人民服務、回報社會的崇高的精神品質;四是具有創新性,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是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五是具有實踐性。即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著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最后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2 抓好小學綜合素質教育的方法措施
2.1 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以往的教學當中,都是教師說,學生聽,學生成了旁觀者。對于課本上的知識,往往只是死記硬背。應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動手,積極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通過觀察實驗找出規律,使課本的知識在實驗中得到檢驗,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結合教材,密切聯系生活,力求每一節課都有一個小小的實驗,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課的含義。在實驗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不再是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師感到輕松,學生感到有興趣,學生快快樂樂地學習,輕輕松松地掌握知識,成績自然會提高。
2.2 重視學生的真知灼見,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一個合格的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情緒盡量積極活躍起來,鼓勵學生敢于獨立思考、敢于“別出心裁”、敢于“獨樹一幟”。一個人的創造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發現與培養來的,這種創見,不是簡單的模仿,是高于模仿的一種智慧。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因為只有多思考,才有可能超越常規,才有可能深入事物的精髓;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見,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有些標新立異的想法。教師要解放思想,對學生的獨特想法,要積極鼓勵、認真研究,不無端嘲諷。總之,一個經常動腦、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創造性的成果,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的培養方向之一。
2.3 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出真知”。再好的理論,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檢驗,方能鑒定出它是否是真理。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這些學生理論知識較豐富,但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性。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主張積極開展活動課,教學與實際的生產、生活相結合,在活動實踐中培養學生較強的洞察力,使教、學做到完美的統一,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并把實踐活動成果運用到學科課程的學習和生活實際中去。同時,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創新的方法,結合實際傳授給學生,這對提高學生的創造、創新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4 增進師生感情
在實踐的同時,既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更有利地吸引學生,使學生發現自己的老師懂得真多,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老師更加敬佩,可以更好地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課堂上師生互動,增進了師生感情,使學生喜歡上你的課,何樂而不為?師生融洽是提高成績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在老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消除不利因素對學生的束縛,讓他們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抓好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刻不容緩,必須在思想上重視,在行動上改進,在方法上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前小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完善相關理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環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等。通過一系列措施,真正豐富學生的思想,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的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雷曉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的特性與養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06):90-91.
[2]沈峰,楊向紅,余夕凱.區域推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質量測評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2017(6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