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華清 魏詩航
摘 要: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是學前教育專業能力提升的重要環節,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構建從課程、實踐操作、見習實習等三個方面進行探討,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探索與構建
基金項目: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構建研究(項目編號:17BY009),項目負責人:保山學院 魏詩航。
1 構建保山技師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背景
保山技師學院,始建于1965年,現已發展成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國家高級技工學校、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是保山市唯一一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云南省公共實訓基地。經上級部門批準,于2016年7月被省人民政府批準升格為保山技師學院。現有專業20余個,是保山唯一一所實施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的學校。有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各類專業實訓室87個,校外實訓基地108個。現處校區毗鄰保山工貿園區,為進一步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現部分專業學生零距離就業提供保障。這樣類型的學校,在我國幼兒園快速發展與幼兒園教師緊缺的現實矛盾下,發揮了自身的獨特作用。主要為民辦和農村幼兒園培養著大批一線保育、教育工作主力,主要的就業方向也集中在民辦和農村幼兒園當中,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民辦和農村幼兒園的師資水平。職業教育過程中,實踐教學是占有重要比重的教學內容,在實踐中歷練,積累起來的幼兒園教師專業知識,為快速專業成長提供著巨大的幫助。
2 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思
筆者通過了解保山技師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現狀以及其所展現出來的教學實踐能力發現,實習生自身的教學實踐能力在實踐培養的過程中大部分都能獲得幼兒園及家長的認可,但依然存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例如,對幼兒園教師角色認知的程度不夠;實習生示范教學中的選材、關注幼兒興趣點的能力不足;教學技巧較為欠缺。針對這些問題,初步構思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如下:
1)厘清實踐教學目標體系。針對對幼兒園教師角色認知程度不夠的問題,厘清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是重點。根據2012年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應重點包含學生基本技能與綜合技能的培養。基本技能即學生的唱、彈、舞、畫、做、說、操等七個方面,這個七個方面的培養目標應逐一明確。綜合技能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的培養目標是學生專業認同、專業認知的關鍵。
2)重視實踐教學運作體系。針對實習生示范教學中的選材、關注幼兒興趣點的能力不足的問題,整個實踐教學的運作過程中應明確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訓練的方法和途徑,其中應細化包括理論知識培訓、模擬教學培訓、幼兒園見習實習培訓、七個方面的專業技能競賽等內容。
3)明確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針對教學技巧較為欠缺的問題,應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技能訓練,明確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制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考核標準》,明確考核項目、考核方式以及成績評定方法。通過考核與幼兒園見習、實習成績掛鉤,形成對學生教學技能的過程性評價。
3 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存在的現實問題
筆者結合保山技師學院教學工作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存在如下問題:
1)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統的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保山技師學院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一直進行實踐教學的相關內容,但體系不清,沒有形成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實踐活動為載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導向系統。
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不夠明確。基本依托課程開展的人才培養形式,使得保山技師學院理論課程系統較為成熟,但實踐教學環節設計非常薄弱。存在實踐時間較短、實踐形式單一等問題,就造成了實踐教學實際依附于理論教學,僅僅作為理論教學的檢驗和補充工具等問題。
3)學前教育專業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學前教育專業作為近些年來的熱門專業,教師的數量已遠遠不能滿足保山技師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需要。這樣的情況下,需要從其他系部抽調專業相近的教師勉強完成教學工作,這些教師大多并未受到過專業的學前教育知識、技能訓練,不僅僅是缺乏理論知識儲備,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社會需求和發展情況也不甚了解,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4)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不夠完善。一方面,保山技師學院現僅將實習的重點放在校外,忽略了校內實訓的部分,缺乏校內實訓的專門課程及實訓場所,使學生的校外實習由于未曾提前訓練十分的滯后,缺乏校內外的統一平衡性,實踐能力明顯不足。另一方面,學校對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力度遠遠不夠,沒有簽訂明確的校外實習基地且未保持長期合作的關系,對社會學前教育機構的資質評定與考察缺乏,使校外實習流于形式,實習的目的并未真正得到實現。
4 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策略
筆者結合保山技師學院教學工作發現,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訓練應通過課程、實踐操作、見習實習等途徑開展。
1)課程。保山技師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以專業技能課程、理論基礎課程為主。專業技能課程包括:鋼琴伴奏、視唱練耳、聲樂、幼兒舞蹈(含操節訓練)、幼兒手工(含繪畫)、普通話。理論基礎課程包括: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幼兒園活動設計、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衛生保健。采用2+1的培養模式。從現有課程設置上看,基本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需求,但在實踐技能中的課程滲透非常少,特別是對于課程的分區不夠系統,應進一步細化為理論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專業實踐課程。
2)實踐操作。實踐操作包括技能訓練、模擬教學、競賽等方面。是培養學生從事幼兒園工作的關鍵點。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可采用集中訓練、分散訓練相結合的形式,集中訓練以教師指導為主,分散訓練則采用多種形式包括學生社團、網絡平臺等多方面開展。將技能訓練與模擬教學交叉進行,將訓練與展示結合開展。同時應豐富競賽形式,每學期開展不同形式的競賽活動,激勵全體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積極投身于專業綜合技能競賽的活動當中。
3)見習實習。保山技師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現采用每學期兩周見習,第三年頂崗實習的模式。同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云南師范大學合作辦學。但應包括兩個方面的改進:一是建立長期合作的實習基地,與保山市多所幼兒園簽訂合作協議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二是豐富實習內容,將一年的頂崗實習進一步細分。
綜上,當前類似于保山技師學院的地方院校還很多,并已成為我國一線幼兒園,特別是農村幼兒園的師資培養主體。課程設置、實踐體系等方面均處在轉型與發展階段,應考慮對整個學前教育課程體系進行全方位革新。以實踐性、應用性、地方性為主要培養目標,為學生就業展開新的前景。
參考文獻
[1]蔡銘燁.構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茂名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13).
[2]劉鑫,鄭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文本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9.5.
作者簡介
雷華清(1987-),男,傣族,云南保山,大學本科,保山中等專業學校(保山技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魏詩航(1988-),女,漢族,云南保山,碩士研究生,保山學院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