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奴
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深入,中等職業學校整體教育水平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上升勢態,其中語文教學質量在多元化教學手段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02年雖然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但是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嚴重缺乏能夠充分體現教學目標的內容,導致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整體水平依然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相關人士必須對此給予足夠重視,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將2020年頒布的《語文新課標》具有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本文針對中等職業院校語文教學有效改革途徑展開詳細分析,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措施
由于長時間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制約與影響,導致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整體水平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無法有效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而《語文新課標》的頒布與實施,對傳統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要求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分析與規劃,使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模式具有更加突出的特色。因此相關教育人士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對《語文新課標》進行全面分析與解讀,在此基礎上,采取形式多樣、種類豐富的有效手段,將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妥善解決。進一步促進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整體水平提高的同時,全面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語文素養,為學生未來成為現代化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專業人才貢獻積極的力量。
1 對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
對于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而言,具有較高的發展性、基礎性、職業性、教育性、工具性、人文性特點,因此為了使學生自身具有的語文素養得到不斷提升,必須積極發揚語文課程具有的傳統教育功能,提升教育能力。
1.1 以學生為主體
為了積極響應新教改的要求與號召,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應該將學生始終作為一切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使學生成為一切教學因素共同指向目標。將學生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作為目標,將對學生具有的人文關懷充分體現在每一個教育環節中,使現代化語文教育具有的以人為本理念得到真正彰顯。
1.2 以能力為本位
對于中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而言,區別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以能力為本。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在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設計的過程,應該嚴格遵循語文學科自身具有的內在規律和知識體系的需求,使教育質量和教學秩序得到不斷提高和規范,在此基礎上,對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給予足夠重視。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職業實力,還能使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3 以就業為導向
對于以就業為導向這一發展要求而言,主要指的是以實際崗位具有的需求為出發點,對各個崗位需要的能力結構需求、知識結構需求、人才結構的需求進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礎上,使對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相關內容的定位得到妥善設置。因此中等職業院校在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定位的過程中,也必須將崗位分析作為出發點,將傳統以學科本位、學科中心的傾向的模式徹底改變,不僅能夠使傳統對知識傳授過于重視的教學方式徹底改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1]。
2 對傳統落后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對于中等職業院校語文教學而言,不僅能夠為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提供有效服務,還能為學生建立終身學習意識,為學生終身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幫助,因此相關教育人士應該加大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力度,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在未來職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相比于普通院校的學生,具有更高的綜合性、復雜性、實際性特點,因此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內容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更加貼近學生的職業生活與社會實際。與此同時,對于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而言,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口語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進行培養,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力度[2]。深厚的語文知識是培養扎實專業技能的條件,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根據學生的興趣、個性和實際需要,加強語文素質教育,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3 對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3.1 面向學生生命發展的素質型教學模式
對于面向學生生命發展的素質性教學模式而言,是教育改革過程中,為學生身體健康成長奠定基礎的現代化教學方式之一,能夠將現有的語文教學資源作為基礎,通過多元化的整合手段和更新措施,對課程資源進行不斷豐富。因此在對傳統落后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將宏觀角度的語文基礎素質作為出發點,對現有語文教材資源進行全面審視和整理,從而使語文資源能夠滿足現代化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需求,形成具有較高科學性、有效性的教學藍本。對于素質性語文教學模式而言,主要培養重點集中在如何提高學生能力素養和知識素養等語文素養方面,不僅能夠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今后專業崗位工作中,進行順利就業和創業,而且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自身具有的作用和價值得到充分彰顯。長此以往,不僅能夠培養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具有必要的人文精神,而且還能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蘊,為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基礎貢獻積極的力量。
3.2 面向學生專業發展的職業型教學模式
對于面向學生專業發展的職業性教學模式而言,是教育改革過程中,針對學生學習專業技術奠定基礎的教學方式之一,與面向學生生命發展的素質型教學模式同步運行。專業發展教學模式具有的課程資源主要從兩個方面獲取:第一,對現有教材中有關學生專業學習的資源進行吸收和利用,如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第二,對專業技術教學現場、社會實踐項目課程中的語文資源進行挖掘。對于職業性教學模式而言,將其運用到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使語文課程體系的構建始終緊密圍繞專業技術項目課程教學程序,而且還能使語文教學具體運行模式得開展按照專業技術項目教學程序嚴格執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合而為一,對學生專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3]。
4 結束語
通過上文針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途徑,展開的詳細分析和系統性研究,我們能夠更加明確的了解,通過對中職語文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全面改革,能夠使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現狀得到有效改善[4]。雖然在傳統中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存在教學觀念相對落后、教學目標不清晰、教學內容較為隨意、課程理論嚴重滯后、評價方式較為陳舊、缺乏濃厚的教學氣氛等眾多不良因素,但是通過對教育理念的不斷創新、教學目標的進一步明確、嚴格規劃設計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課程理論、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建立就濃厚氣氛的教學環境等多項措施,能夠始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整體水平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長此以往,必然能夠有效實現中等職業學校可持續發展目標[5]。
參考文獻
[1]陳慶合.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8(16):142-144.
[2]胡燕燕.淺談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1):93-95.
[3]趙美琳.對高職教育能力體系的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0):76-78.
[4]趙銳.基于職業核心素養教育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研究[J].科技風,2019(34):68.
[5]趙銳.基于工匠精神融入視域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