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毅 先柯樺 蔣超靜 謝晨琳 郟義征 顏凌云
摘 要:中國高職院校作為向社會輸送專業性人才的教育基地,應該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在高職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積極探索,進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深化校企聯合培養,增加學校的競爭力,同時也提升了學校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綜合能力,為進一步優化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教育結構探索出一條道路。
關鍵詞:高職;工匠精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項目(項目編號:2019JY45)。
當今中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方案仍然具有許多爭議和弊端,例如,中國高職院校在對學生的培養規劃上面普遍存在對未來工作崗位定位不清、學習專業范圍認知缺失、對專業技能培訓不足、專業課程總體結構銜接不合理以及完全沒有對所學專業認同感的教育。基于上述原因,整個中國社會中的企業對高職院校培育出來的學生認可度有限,最終使社會普遍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素質不高、專業不強和就業率低。因此,中國高職院校作為向社會輸送專業性人才的教育基地,更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在中國教育領域的定位,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1-3]。
1 學校“現代學徒制”模式改革的背景
“現代學徒制”是將中國古代傳統學徒跟師學藝模式與現代普通高等職業教育聯合起來的一種高等職業院校與相關企業合作的一種職業教育制度,其制度的關鍵在于工學聯合,校企合作培養和學生的雙重身份是其最為明顯的特征。高職院校推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制度改革,一方面需要繼承傳統學徒制在企業實際生產加工過程中師傅對學徒言傳身教的技能傳授模式;另一方面,又需要將傳統的企業學徒招工模式與現代高等職業教育互相融合,讓高職院校的普通在校生擁有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在專業師傅和學校老師的雙重培養教育下,深刻領悟到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工匠精神等對自身未來的學習發展同等重要,從而以工匠精神傳承者的自覺全面高質量要求自己,刻苦鉆研專業技能,堅持不懈追求完善。
因此,應該以高職院校為試驗田,調研高職院校的發展現狀,系統地探索“現代學徒制”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模式,致力于將工匠精神培養灌輸到學生培育的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提高高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社會提供優質技術性人才,為實現“中國制造 2025”計劃貢獻力量。
2 “現代學徒制”模式改革的方法
2.1 充分發揮企業師傅培養學徒工匠精神的作用
高職院校在對本校學生進行“現代學徒制”培養時十分重視在實習工作過程中進行內化,因此,企業的專業師傅在對學生進行實操指導是培養其工匠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專業師傅對培育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作用主要從如下三個方面表現。第一,企業的專業師傅在對學生言傳身教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將工匠精神融入整個教學訓練過程,例如,用嚴格的專業標準要求學徒使用設備、讀取數據、保養工具、生產產品,促使學生在實操過程中養成遵守章程、驗收標準的良好習慣;第二,企業的專業師傅在可以在實訓之余給予學徒一定的鼓舞和關懷,從而激發學徒對于所學專業的積極性,促使學徒自覺養成敬業樂群的工作態度;第三,企業的專業師傅作為具備專業技能的當代工匠,可以通過自身愛崗敬業的個人魅力影響學徒,引導學徒在工作態度和專業理念等方面都積極向師傅靠攏,從而在與師傅的耳濡目染過程中培養起學徒自身的工匠精神。
但是“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必須需要高職院校與相關專業企業深度合作來進行保障。第一,相關企業派遣至高職院校擔任師傅的必須是技術骨干或專業工程師,相關企業和高職院校要通過法律協議,嚴格選聘作為師傅的人員,并定期對師傅進行教育方式的培訓,對師傅培養學生的全部過程進行系統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給師傅對應的報酬與榮譽;第二,要求相關企業的師傅定期到校培訓,并與所教學生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第三,必須由高職院校和相關企業合理分配一名師傅所能帶的學生數量,即不能太多,否則師徒關系會會被大幅削弱,又不能太少,否則會極大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成本。
2.2 充分發揮學校導師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作用
受聘于高職院校的企業師傅責任在于幫助學生解決專業實習操作過程中的困惑,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幫助學生規劃未來擇業與關心學生職業發展等。企業師傅可以定期安排自己的學徒定期舉行師門會議,交流學習與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共同商討解決方法。企業師傅對培養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作用主要由如下三個方面來體現。第一,企業師傅嚴謹的專業素養,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學徒的專業精神;第二,企業師傅對學生學習專業實操技能言傳身教,為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打牢了專業基礎,從而提升學生在個人專業領域的創新能力;第三,企業師傅在傳授個人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承擔著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職責,因此,對學生的培養不僅限于專業技能的教授,更要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如培養學生誠信、敬業等職業道德的養成。
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共同制定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頂崗培訓的制度。高職院校教師到企業實習,可以及時了解和驗證所傳授專業知識的前瞻性和必要性,從而保證理論課堂與企業師傅所教專業技能的銜接性,進而提升高職院校專業教師隊伍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在企業的實習過程中還能發現企業中存在的各類弊端和不足,并提供理論方面的建議,為企業發展助力,進一步深化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的合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2.3 建立健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相關規章制度
現代高等教育的培養模式都必須要有相關規章制度的保障,“現代學徒制”也不例外。因此,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合作推出 “現代學徒制”的學生培養模式制度改革也必須由學校與相關企業共同商議制定切實可行的標準制度,使“現代學徒制”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制可依。因此,配套的制度必須體現出高職院校學生的雙重身份特點,重點制定相關企業師傅與學校老師相關的規章制度,如《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選拔管理制度》、《現代學徒制學生(學徒)管理制度》與《現代學徒制考核評價條例》等一系列完整的規章制度,要將高職院校、相關企業、專職教師、實習師傅以及學生等各參與方的權責表述明白,保證參與各方都能明確自己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中的崗位及應承擔的責任,促進“現代學徒制”的良性循環。
3 小結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畢業生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校企聯合能夠更好地解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問題,有效提升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專業素養,與此同時,還能增加高職院校的競爭力,提升高職院校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綜合能力,從而進一步優化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教育結構。
參考文獻
[1]李輝,尹英杰.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一體化育人機制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2020,19(02):22-25.
[2]范明.現代學徒制實踐中高職院校所面臨的瓶頸與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02):180.
[3]華芳,張宏英.淺談現代學徒制背景“雙師型”教師專業能力培養途徑[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01):193.
通訊作者
李樂毅,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機械制造和材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