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郭玲榮 郭春瑞
【摘要】目的:研究重點病種急救措施落實到位率在急診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內,急診中心接診的60例重點病種患者,先隨機抽取出30例設為A組,以常規工作流程與護理質量指標開展護理質量控制;將其余30例設為B組,在A組的基礎上增加重點病種急救措施落實到位率指標,總結分析兩組的質量控制結果。結果:B組初次病情評估花費的時間、構建靜脈通路的時間、輔助檢查時間以及關鍵措施全面落實的時間與A組相比明顯更短,P<0.05。結論:將重點病種急救措施落實到位率作為急診專科護理質量控制的重要指標,充分體現了急診的快速、急救、高效以及優質原則,可有效提高急診的護理質量,值得推崇。
【關鍵詞】重點病種;重點病種;落實到位率;急診護理;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47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217-01
對急診護理質量進行測定與評價是護理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也是護理工作重要性體現的關鍵環節,所以通過護理質量指標對護理質量進行控制和保障,是急診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關鍵點[1]。基于此,本文依據急診管理中的有關要求,納入“重點病種急救措施落實到位率”為急診質量評價的關鍵指標實現護理質量控制,對其控制效果進行了分析,現作如下報告: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內,急診中心接診的60例重點病種患者,先隨機抽取出30例設為A組,再將其余30例設為B組,A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5-78歲;年齡均值:(55.38±3.51)歲;B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6-79歲,平均均值: (56.78±4.32)歲。此研究經我院倫理會審批后開展,且經統計學對比分析,A、B兩組的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并異,P>0.05,對比可行。
1.2方法
A組以常規的工作流程與護理質量指標開展質量控制。B組在A組的基礎上加入“重點病種急救措施落實到位率”作為重點控制指標,詳細方法為:1.明確患者的急診重點病種,構建出針對性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由護士長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質控小組,以《二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2 年版)》當中的相關要求對農藥中毒、急性創傷、急性心肌梗死等重點病種進行確定。2.制定出重點病種質量標準與評價指標。對患者各個護理環節的質量開展調查與分析,以急救的流程與服務時限標準,制定出重點病種質量評價考核量表,并將重點病種急救措施落實到位率作為其中一項評價指標。3.由護士長制定關于重點病種急救相關知識的培訓方案,并給質控小組成員劃分任務,讓每位成員準備好1-2個關于重點病種病情觀察與急救措施的培訓PPT。4.由質控組成員負責組織培訓科室內的護理人員,培訓內容即重點病種具體的急救流程、服務的時間限制以及質量評價標準等。5.以能級搭配為原則,將護理人員分為多個小組,每3-4人為一組,每周開展1-2項的關于重點病種的急救流程演示練習。6.實施推進。以遞進方式每周推行1項急救服務流程,確保兩個月后,全面落實八大重點病種急救流程。7.評價考核。護士長與質控組,依據計劃采用制定的“重點病種質量評價考核表”對已經推行的急救措施落實程度進行考核評價。
1.3指標觀察
2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的初次病情評估時間、靜脈通路構建時間、輔助檢查時間以及關鍵措施全面落實時間。
1.4數據統計處理
借助SPSS21.0這一軟件來對此次研究獲得的數據實施統計分析及處理,其中計量數據選擇()表示,組間差異選擇t檢驗;計數數據以[%(n)]表示,組間差異選擇χ2檢驗,P<0.05時有意義。
2 結果
B組患者的初次病情評估所有時間、靜脈通路構建時間、輔助檢查時間以及各項關鍵措施全面落實時間與A組相比均明顯更短,P<0.05。
3 討論
護理質量對于整個醫院的醫療質量都有著明顯的影響,科學、靈敏以及實用性較高的護理質量評價指標,可以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性改進,但就目來說,在我國的大多數醫院中,都還未構建科學、有效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所以有學者認為,醫院的各級護理管理人員,必須要丟棄經驗型、跟隨型的質量管理模式,依據等級醫院的評審標準中給出的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結合本院、本科室的實際情況,構建出全新的護理質量指標體系,以此提高醫院護理質量指標的達標率。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將重點病種急救措施落實到位率納入到了急診質量控制指標中,并通過急診質控小組對整個急診科室的護理人員開展了重點病種急求理論與技能的培訓,并將護理人員分成了若干個小組,要求各小組每周進行重點病種相關急救流程演練,以此對各個班次、各個能級的護理人員職責與工作進行規范,同時還制定出了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流程,并強化急診科室與其他輔助科室、神經內、外科以及心內科等重點病種有科室之間的交流、學習以及協作,進一步提升各個科室之間的配合默契和協調度[2]。
在本次研究中,B組患者的病情初次評估的時間、構建靜脈通路時間、各項輔助檢查完成的時間以及各項關鍵措施全方位落實的時間與A組相比均明顯短,P<0.05,這一結果充分說明推行重點病種急救措施落實到位率這一指標之后,切實有效的提升了重點病種急診護理的質量,分析原因可能是:通過更科學、有效的護理質量要求與評價指標,可以讓護理人員更容找出重點病種開展急救護理的關鍵性問題,讓所有護理人員都能全面撐握各項護理工作的目的與正確措施,更好的配合醫生的治療急救操作,為患者的臨床急救節省了更多的時間。
綜上所述,重點病種急救措施落實到位率的應用更有利于急診專科護理質量的提升,值得被納入到急診護理質量重點評價指標中。
參考文獻
[1] 宋清泉,程縉,張建容,等.急診重點病種質控提高危重患者綠色通道時效性觀察[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9,14(4):396-397.
[2] 周守志,嚴兆嫻,張萍,等.急診重點病種跟蹤記錄單設計與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8,13(10):1002-1005.
[3] 劉萬萍,唐曉軍,何曉玲.急診搶救室重點病種登記分析及應對措施[J].醫藥前沿,2017,7(11):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