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危急重癥臨床實踐教學中應用綜合模擬人系統,并分析其教學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自愿參與本次心血管急救模擬培訓教學活動的30名實習生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未接受本次培訓的30名實習生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學生接受傳統危急重癥臨床實踐教學,觀察組學生應用綜合模擬人系統教學。結果:觀察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的按壓期間動脈收縮壓、按壓期間SPO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的心跳復蘇成功率為70%,對照組為43.33%,差異明顯(P<0.05)。結論:應用綜合模擬人系統進行實踐教學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提高臨床心肺復蘇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危急重癥;綜合模擬人系統;教學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247-02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保護意識的提高,對臨床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教學方法由于需要在病人身上進行臨床演練和學習,其困難程度越來越大,且暴露出諸多弊端,為適應現代醫療及教學的發展,臨床模擬教學方式得到了廣泛應用[1]。本文將在危急重癥臨床實踐教學中應用綜合模擬人系統,并分析其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自愿參與本次心血管急救模擬培訓教學活動的30名實習生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齡20~25歲,平均(22.92±1.02)歲。同時選取未接受本次培訓的30名實習生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21~25歲,平均(22.88±0.98)歲。
1.2方法
對照組學生接受傳統危急重癥臨床實踐教學,觀察組學生應用綜合模擬人系統教學,具體方法:應用挪威Laerdal綜合模擬人系統,培訓教程選擇《基礎生命支持》、《高級心血管生命支持》,由具備培訓導師資格的教師進行教學,以小組的形式分期培訓,共培訓8期。每期按標準教程完成相關教學,例如,基礎生命支持包括自動體外除顫器使用、心肺復蘇基礎、急救呼吸等,高級心血管生命支持包括心跳驟停、高級心血管救命評估、腦卒中、心律失常、急性冠脈綜合征等。采取模擬病例的方式,安排小組團隊整合學習,由導師設計病例,小組分工協作,共同完成病例搶救。培訓后,對學生的理論及操作情況進行考核測試。
1.3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計量資料采?。?)、()表示,使用X2、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理論及操作考核成績對比
2.2臨床心肺復蘇質量對比
3 討論
一般來說,臨床醫學的實踐及學習對象最好是患者,但近年來,以患者為對象進行學習和演練臨床技能越來越受到質疑,且逐漸暴露出諸多弊端,尤其是對于重癥醫學,極易出現惡性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驟停、急性氣道梗阻等突發事件,可在短時間內危及患者生命,必須給予積極有效的救治,學生幾乎沒有學習或提高診斷搶救技能的機會[2]。
近年來,綜合模擬人系統在重癥醫學、麻醉學教學中逐步得到應用,通過標準化模擬患者,模擬臨床真實病例,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學習機會。同時,作為一種高度仿真、高智能化的系統,可再現患者的有關癥狀及體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后,也能夠客觀地反映治療效果,學生可非?!氨普妗钡牧私飧黝愇<敝匕Y,提高其診斷、鑒別診斷、臨床操作、團隊合作能力[3]。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的按壓期間動脈收縮壓、按壓期間SPO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的心跳復蘇成功率為70%,對照組為43.33%,差異明顯(P<0.05),充分顯示了綜合模擬人系統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應用綜合模擬人系統進行實踐教學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提高臨床心肺復蘇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曉萍,李遠珍.SimMan3G綜合模擬人在急危重癥護理實驗情景教學中的應用[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4(02):9-11.
[2] 屠樂微,祝雪花,徐建寧,等.急救護理實驗教學中綜合模擬訓練的設計及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8,32(05):573-576.
[3] 萬林駿,思永玉,王嬡嬡,等.綜合模擬人系統用于危急重癥臨床實踐教學的效果[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7,38(12):145-148.
作者簡介:
耿潤露(1984-),男,漢族,江蘇沛縣人,中級職稱,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重癥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