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磊
摘 要:本文進行了隨遷農民工子女城市學校融合教育策略的初步探究,結合現有資源材料分析了現有隨遷農民工子女城市學校融合教育策略情況。并從某些方面簡單論述了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最后針對關于隨遷農民工子女城市學校融合教育策略提出了幾點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教師 教育策略 農民工 學生
1 研究意義
現有隨遷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不容忽視,教師應該仔細思考隨遷農民工子女的學習情況,并對該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提高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教師應該做好農民工子女的轉化工作,讓學生能夠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隨遷農民子女往往需要先適應學習環境,然后再逐漸建立與其他同學、教師的有效溝通,進而提高學習效率。現有的農民工的教育水平有限,不能給孩子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家長多愿意與學校教師加強溝通,就學生的學習問題、生活問題等進行分析,與教師一起共同幫助孩子完成學習轉化,跟上學習進度。而部分適應能力差的學生需要端正學習態度,調整學習心態,進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鄉村文化和城市文化是有差距的,學生在學習時會發現自己與其他同學的生活環境是有不同的。但只要學生積極與其他同學建立良好的學習關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有所提高,學習視野也會更加廣闊。因此,教師應該加強與隨遷農民工子女、學生家長的溝通,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2 隨遷農民工子女城市學校融合教育現狀
隨遷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水平,是我們教育工作開展效果的一種體現。現有的學校隨遷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情況不太樂觀,特別是部分自制力差的隨遷農民工子女學習積極性不高。農民工進入城市的數量日漸增多,他們的子女教育問題也成為了農民工最在意的問題。農民工的生活條件有限,但是他們希望為學生提供一個盡量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子女成才。但農民工子女往往受城鄉文化差距的影響,不能快速融入到學習中去。甚至部分學生存在攀比心理,不能正確地看待生活中的差異,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校應該認真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困境,并就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幫助學生制定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案。現有的隨遷農民工子女多在學習水平上與其他學生有一定差距,但是他們希望通過自身努力提高學習成績。目前,部分教師也已經制定了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方案,并就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階段性考核,幫助孩子迅速適應學習環境。但是,教師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存在問題,學生的生活習慣是否健康,更沒有關注學生的心理思維發展情況,導致部分學生雖然學習成績高,但是動手操作能力和口語綜合能力不高。部分教師還開展了一些對外來學生的教育活動,通過開展不同主題的教育活動,來提高學生對所隨遷城市的歸屬感。對于學習水平較好、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著重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信心,體會到學校對外來學生的關懷。文化差異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多數學生存在偏科現象,特別是數學、英語成績較差。教師應該積極督促學生學會學習,并讓學生在相對愉快的學習氛圍下改變偏科的情況,跟上班級整體學習進度。
3 隨遷農民工子女教育創新策略
教師在開展隨遷農民工子女教育活動時,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參與不同難度的學習訓練,并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創新隨遷農民工子女教育的方式和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1 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導致學生在回答問題、演講、傾聽等活動中表現極差。可見,教師應該積極轉變現有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個人學習的展示,同時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技巧。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翻轉課堂,讓學生就特定的主題進行講解,提高隨遷農民工子女的團隊意識。比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一篇文章或教材原文,讓學生合作搜集學習資源,并選取一位同學做教學展示。教師在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學習的動力也會變得更足。相對來說,學生所處的生活、學習環境還是較適合學生進行交流和表達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平時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加強普通話、語文知識的交流練習,并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現有的微視頻、微課、慕課等教學方式開展隨遷農民工子女教育,讓學生在表現自己的過程中,消除羞于表達的心理,找到口語交流的靈感。
3.2 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豐富的教學內容往往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際學習過程中去。教師可以積極尋找現有的網絡資源,并篩選適合學生實際學習的各科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特定知識點的學習視頻,讓學生掌握有難度知識點的學習技巧,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知識往往邏輯性較強,總結性較強,且能夠引發外來學生的思考,與學生在情感上達到共鳴的效果。教師完全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不同難度的微課、慕課、短視頻片段,讓學生掌握不同科目學習的技巧。現有的隨遷農民工子女教育多是通過讓學生課上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者是通過讓學生練習習題的方式開展的,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完全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實現高效的學習交流。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識,特別是要運用恰當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關于一個語法的相關知識,并讓學生隨機抽取一個主題的內容進行即時演講,演講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之內。學生如果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形成自己的英語演講思路,并用自己的事例說明自己的觀點,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4 結語
隨遷農民工子女教育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實際的學習訓練中去,并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教師應該積極尋找并篩選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資源,把握隨遷農民工子女教育的重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亞靜.教師如何做好隨遷農民工子女的轉化教育工作[J].教學與研究,2017(26).156-157.
[2] 馬建林.隨遷農民工子女城市學校融合教育策略[J].學周刊,2016,29(2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