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華
摘要:教學有效性是所有教學共同追求的目標,而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以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明確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現(xiàn)狀,提出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和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
作為一線教師,讓每一次教學活動有效的開展是我們每一位老師追求的目標。何謂有效?有效,主要是指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
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實踐教學與探索的過程中,根據(jù)實踐教學、課題研究及跟同行的實踐經驗交流,發(fā)現(xiàn)當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幾點現(xiàn)狀:
(一)學生基礎不同,任務完成有較大差異。大部分學生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上能夠認真聽課、主動完成作業(yè);少數(shù)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上課說話、打鬧、睡覺,不認真對待這門課程。
(二)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主動性較差。部分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因為個人興趣,是為了將來實際工作的需要和提升自己職業(yè)素養(yǎng),他們在課堂上學習主動性較高;部分學生對認為這門課不是專業(yè)課,可學可不學,從而學習缺乏主動,學習效果也不好。
(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較差。部分學生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主動思考,通過問老師,問同學較好的掌握課堂的學習內容;部分學生對于不懂的問題不思考也不主動提問,課堂內容掌握的很不好,幾次下來,問題越來越多,學習熱情也逐漸降低。到后面幾乎都不學歷學習了。
一、目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出現(xiàn)“低效”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自身的原因
教師課前備課不夠充分。部分教師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理念、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不夠,講起來晦澀南懂;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備課粗糙;有些教師知識儲備不夠多,沒能與時俱進,教學過程中方法欠靈活;還有些教師僅僅關注了中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沒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些教師完全放手中職學生學,到最后課堂紀律和學習效果都不好等等,這些情況都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
(二)學生自身的原因
中職學生有近3/4的學生通過課堂和課外掌握一些有關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另外1/4的學生沒怎么接觸過計算機,這部分學生基本來自于鄉(xiāng)鎮(zhèn)學校,由于教學資源缺乏,教師的自身水平等多種原因造成該部分學生幾乎沒接觸過計算機。所以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根據(jù)學生分布的具體情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不同層次的練習題,有效提高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學校方面的原因
本校專業(yè)較多,學生也多,一方面出現(xiàn)了現(xiàn)有的計算機網絡教室和輔助教學等設備等滿足不了學生學習需要的情況;另一方面已有的設備也有些因為使用年限較久,運行緩慢,常出現(xiàn)死機無故重啟等故障,大大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解決策略有以下幾點:
(一) 精講多練策略
精講,是指系統(tǒng)的,針對某個細節(jié)的深入講解;多練,就是從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讓學生多上機操作,從而提高操作的準確性。精講是前提,多練是關鍵。我們可以采用“精講—多練—再精講”的模式。通過精講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通過多練讓學生運用、鞏固所學知識,多練以后再精講,歸納和復習知識要點,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精講要求有以下三點:
(1)內容要科學處理。
(2)教學方法要有啟發(fā)性。
(3)教學語言要準確。
練習要求以下兩點:
(1)練習目的明確。(2)練習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二) 任務驅動策略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學習過程就是完成任務的過程。
任務的設計很重要,任務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決定了學習效果。設計任務,除了要依據(jù)教學目的和要求,還要有意識地把計算機應用基礎與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生學習的其他學科作橫向聯(lián)系,從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要衍生出學習任務。這樣能使學生意識到學習即生活,從而消除畏難情緒,提高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動手能力。例如,在WORD表格制作中,通過讓學生完成班級座位表和個人簡歷表,這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出任務之后,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要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任務,進而確定完成任務應該采用的方法。例如,座位表是如何完成的,單元格是如何合并及拆分的。在學生搞明白了word表格的基本操作后,再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樣,在任務驅動下,學生能深刻地認識計算機應用基礎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三) 技能競賽策略
技能競賽策略是從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出發(fā),根據(jù)學生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現(xiàn)在技能競賽在中職學校已經相當普及,有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的等等,目前本校可以參賽的項目很多,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一般組織校級競賽比較多,比如打字比賽,WORD排版比賽等等,積極報名比賽的同學,在賽前培訓的過程中綜合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也為未來的升學考試或就業(yè)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技能考證策略
中職學校人才定位要求實行“雙證書”制度,要求學生至少要考取兩個技能證書。考證有壓力,學生自然會把考證的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積極投入學習,這樣能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學校應該多組織學生考取技能證書,以激活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教學的有效性。
三、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實施有效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多年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實踐,要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還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兩個問題:
(一)注意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遇到問題就放棄。針對這種現(xiàn)象:①把練習題難度降低,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桃子”,感受成功的喜悅。②采用分層學習的方法,把練習分為基礎型練習和提高型練習,讓全體學生掌握基礎型練習,鼓勵學有余力者向提高型練習挑戰(zhàn)。③在學生學習的難點上給學生提示,這些提示可以是語言、文字、圖片和動畫等。例如在WORD排版教學中,對于一些操作步驟繁多的練習,截取其中幾個重要步驟的效果圖作為提示,讓學生有總體的思路,參照效果圖,明確每一步操作的目標。
(二)注意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中職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個別輔導,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①教師巡堂觀察,對學習有困難者進行及時的個別輔導。②使用多媒體工具輔導。法一,讓沒有掌握同一知識點的學生在教學平臺進行電子舉手,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對這部分學生的計算機進行廣播輔導。法二,教師針對教學難點,課前制作視頻教程,教師講解后,如果還有個別學生沒有掌握,就讓他利用視頻進行個別化學習。③小老師輔導。讓優(yōu)秀生和學有困難者結成學習對子,讓學生充當小老師進行輔導。
最后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上也要不斷下功夫,通過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掌控課堂的能力,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陳曦.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科教論壇,2010(6).
[2]王平.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與實踐[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3]金小秋.中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教學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