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會 李靈果
【摘 要】目的:探討持續護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隨機數表法,將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持續護理。結果: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家庭氧療、按時服藥、合理飲食、戒煙戒酒、適當運動、呼吸鍛煉、預防感染和定期隨訪的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持續護理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應用,能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患者生活質量和遵醫行為。
【關鍵詞】持續護理;慢性肺心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87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1 數據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我科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8~79歲,平均(48.64±5.11)歲;病程1~10年,平均(4.72±1.03)年。觀察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29~79歲,平均(48.76±5.19)歲,1~11歲,平均(4.82±1.10)歲。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通過了我科醫德委員會的審查,患者及其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內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治療依從性好;認知功能正常。(2)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肝、腎等重要臟器器官功能嚴重損害;合并免疫系統疾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病情監測、飲食運動指導和常規健康教育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持續護理:(1)建立患者數據庫。入院后,認真收集、整理、歸檔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疾病發展及生理心理狀況等。(2)住院期間,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飲食和運動計劃,指導患者多吃綠色食品,戒煙戒酒,指導和協助患者鍛煉,加強家屬對患者的監護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患者。(3)通過電話和微信跟進。患者出院后,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定期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病情,詢問用藥情況,加強日常生活防范,及時引導和糾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并要求患者嚴格遵守。建立微信平臺,定期在微信平臺上推送疾病知識等基礎信息;建立微信群,邀請醫護人員和患者加入,鼓勵患者多交流,共同戰勝疾病;加強醫患溝通,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懷,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緒管理等,調整患者心理狀態,增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通過電話隨訪和微信平臺提醒患者按時回院。(4)家庭隨訪。定期家庭隨訪,與患者面對面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及生理心理狀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進一步指導患者用藥、飲食、生活等知識,兩組均進行為期一年的干預。
1.4 觀察指標
(1)干預前與干預1年后,采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ICD-CPHDV1.0)對兩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主要包括慢性病共性模塊及肺心病特異模塊。共性模塊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及社會功能,共30個條目,特異模塊共包括21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分值1~5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命質量越好[。(2)遵醫行為:記錄家庭氧療、按時服藥、合理飲食、戒煙戒酒、適量運動、呼吸鍛煉、預防感染及定期復診狀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遵醫行為狀況對比
觀察組家庭氧療、按時服藥、合理飲食、戒煙戒酒、適量運動、呼吸鍛煉、預防感染、定期復診遵醫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兩組干預后QLICD-CPHDV1.0各項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肺心病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它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病早期表現為長期咳嗽、咳痰、不同程度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感冒后,病情惡化。咳嗽、咳痰加重,痰量增多、增厚,常出現氣短、氣短、心悸、胸前區疼痛、乏力、胸悶等癥狀。嚴重者,患者甚至可能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最終導致患者休息克、死亡。
有研究表明,適當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提高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復。常規護理主要是在病人住院期間進行一些護理干預,缺乏針對性。由于病程較長,患者出院后仍需堅持治療。但由于患者對本病認識不足,過度擔心本病引起的負面情緒,降低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治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持續護理模式擴大了護理內容,擴大了醫務人員的作用和功能,減少了患者與醫務人員之間的距離障礙,同時護士通過多種方式及時、全面地與患者溝通,增強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度,保持患者積極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和隨訪率,有利于促進疾病的康復。微信平臺是一個全新的網絡交流平臺。它可以跨越人與人之間的時間和空間。患者可以通過手機等電子產品與醫護人員實時溝通。護士定期更新微信公眾號等疾病信息,患者可以查看微信平臺發送的疾病知識和健康知識信息。實現院外護理服務可長期保存,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QLICD-CPHDV1.0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家庭氧療、按時服藥、合理飲食、戒煙戒酒、適量運動、呼吸鍛煉、預防感染、定期復診率均較對照組高,表明延續性護理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遵醫行為,且利于患者接受。
參考文獻
戴鳳卿.延續性護理對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9,9(21):79-81.
金丹.評價延續護理模式在支氣管哮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