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 要】目的:探究側臥位非牽引床下股骨轉子間骨折PFNA手術的應用效果。方法:擇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間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40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給予仰臥位牽引床下固定治療,觀察組選擇側臥位非牽引床下PFNA手術治療,記錄兩組手術指標,分析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轉子頂端切口長度均明顯較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臨床選擇側臥體位非牽引床下PFNA內固定手術治療,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減短轉子頂端切口長度,值得推薦。
【關鍵詞】側臥位;非牽引;股骨轉子間骨折;骨折PFNA內固定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2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當前臨床常見的髖部骨折疾病,以老年人群最為多發,據統計[1]:其發生率在全部骨折中占據3%—4%。早期內固定手術是當前臨床治療的重要方式,不僅可降低長期臥床所致的并發癥發生率,亦可降低致殘和致死風險,但是這類手術多結合牽引床下仰臥體位進行,但是不少基層醫院并不具備牽引床條件,而且臨床對于手術體位的選擇爭議較大。故本次試驗嘗試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間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例,意在分析側臥體位非牽引床下PFNA內固定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試驗擇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40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作為試驗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20例。對照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區間54—88歲,平均(74.35±5.43)歲;骨折類型:左側骨折8例,右側骨折12例。觀察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齡區間56—87歲,平均(74.33±5.40)歲;骨折類型:左側骨折11例,右側骨折9例。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并不明顯(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仰臥位牽引床下內固定治療: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仰臥在牽引床上,伸直患肢,外展內旋牽引,輔助C臂透視機進行復位,常規消毒鋪巾,選擇患者股骨大轉子頂端,順著股骨干作一8—10cm縱軸線切口,充分暴露出股骨大轉子和股骨干近端,用合適的鎖定鋼板放置在患者股骨外中軸線部位,做好固定處理,保證鋼板近端充分貼服患者大轉子部位。經C臂透視機確定骨折端對位對線滿意,觀察鋼板位置滿意后,方可妥善放置鎖定螺釘,并加以沖洗,負壓引流,縫合手術切口,術畢。
觀察組行側臥位非牽引床下PFNA手術治療:硬膜外麻醉,取側臥體位,患肢置于上方,前傾身體15—20?并借助骨盆固定支架進行固定,仍選擇一名醫生牽引患肢,另一名醫生在近端牽引腋窩進行對抗,C型臂X線機旋轉投照詳細監測患者側位圖像,行閉合牽引復位操作,如遇復雜性骨折、難以復位或者復位后難以維持穩定位置的患者,可選擇骨折端外側作一切口,充分暴露出股外側肌后方骨折部位,借助點式復位鉗、克氏針做好復位和固定骨折操作,在確認復位操作滿意后即可行遠端斜型靜力交鎖。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轉子頂端切口長度,比較分析應用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描述計量資料,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轉子頂端切口長度更短(P<0.05)。見表1。
3 討論
PFNA手術是在股骨近端髓內釘手術的基礎上改進所得,主釘選擇空心釘,較小的切口便可將主釘置入,主釘6?偏角有助于大轉子頂端插入,轉子頂端切口長度小,操作簡單便捷、而且固定效果好,所以該種手術方式已成為當前臨床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常用術式[2]。
在以往臨床行PFNA手術治療過程中,多指導患者取仰臥體位,雖然不會影響機體骨折愈合狀況和術后髖關節功能,但是部分經仰臥牽引床下內固定手術治療的患者并不方便經C臂透視機進行觀察,使得部分手術指標方面堪憂。隨著研究的深入,不少學者提出側臥體位并發癥少、手術操作簡便,所以深受臨床關注。本試驗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轉子頂端切口長度均較對照組更優(P<0.05),這說明股骨轉子間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側臥位的手術療效顯著,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和轉子頂端切口長度。分析原因:機體在側臥位下有助于保持患側肢體功能,間斷性牽引時不會過度牽拉患者肌肉引起損傷,減少出血量,而且有助于預防女性患者會陰部疼痛、瘀斑癥狀,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風險;一般側臥位手術下,患者髖部向上,燈光直射手術區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手術視野的清晰度,保證有效止血和手術的順利進行,從而縮短手術時間;側臥位的選擇可有效借助重力作用而下沉機體肌肉和脂肪組織,充分顯露出骨性標志,便于臨床醫師定位和釘入主釘[3];人體處于側臥體位時,機體髂脛束正處于緊張狀態,可在一定程度行約束骨折端移位現象,與此同時機體內收肌與髂腰肌正處于松弛狀態,微微后傾患肢亦可有效遠端牽引骨折部位,保證良好的復位效果;手術期間選擇側臥位,可保證患肢根據臨床醫師的要求進行一系列伸縮收展動作,協助骨折復位,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側臥位非牽引床下股骨轉子間骨折PFNA手術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推薦。
參考文獻
馬圣茜,王晨曦,劉現景.大牽開器輔助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手術技術與療效[J].中國骨傷,2019,32(02):165-169.
朱明,周述清.不同手術體位下亞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華創傷雜志,2018,34(09):821-826.
唐文成,吳琦明,等.股骨轉子間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側臥位仰臥位手術療效對比[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0):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