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怡 向敬忠 宋欣

摘要:在工程教育認證工作中,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文章以哈爾濱理工大學“機械設計”課程為例,進行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的研究。針對工程教育認證畢業要求指標點制定課程目標;針對課程目標確定各考核環節及其與所支撐的各個課程目標的對應關系;確定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機械設計”;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
一、針對畢業要求指標點確定課程目標
哈爾濱理工大學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于2018年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并獲得了專家的好評,“機械設計”課程作為主干課,起到了重要作用。按照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本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共制定13項畢業要求,每項畢業要求對應幾個指標點,合計共33個指標點,分配給機械設計課程3個需要支撐的指標點。
針對畢業要求指標點“1.3能夠應用工程原理和專業知識找到解決機械工程問題的有效途徑并進行分析改進”制定本課程目標1:使學生掌握常用機械零部件及傳動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應用課程的相關專業知識,尋求解決機械設計中一般性工程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并能根據工作性能對不同解決方法進行分析和改進。
針對畢業要求指標點“3.1掌握機械產品設計制造的基本方法和技術,了解設計開發過程中的各種影響因素”制定本課程目標2:掌握機械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技術,熟悉機械設計中常用傳動和零部件的設計、分析過程,如連接零部件、傳動零部件和軸系零部件等,熟悉機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各種影響因素,對各因素能進行分析、比較和改善。
針對畢業要求指標點“4.2運用機械設計、制造技術、機電控制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理論,針對具體工程問題,選擇研究路線,提出研究方案”制定本課程目標3:針對具體工程問題,能夠運用機械設計課程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理論,選擇研究路線,給出常用零部件、典型結構和技術參數等的研究方案,并能運用機械設計中常用的國家標準、設計規范、設計手冊和參考圖冊等,對設計裝置具備一定的實施操作能力。
二、針對課程目標確定考核環節
針對課程目標,“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安排的一般作業和設計性大作業都比較多,并注重課堂討論、互動及實驗操作等,而這些環節在考核中都應得以體現,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平時學習的主動性,更加重視學習過程,更有利于對能力的培養。本課程的考核環節由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試兩部分組成,過程性考核與期末考試各占總成績的50%。過程考核成績包括:學習表現占10%、一般作業10%、設計性大作業20%、實驗10%。每個課程目標均由兩個考核環節共同支撐,以使考核更加綜合和全面。學習表現主要通過課堂提問、討論和翻轉課堂等,考核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一般作業考核對設計因素的分析和計算能力。設計性大作業通過主要零部件和傳動的設計考核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實驗考核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各考核環節與所支撐課程目標的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三、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
為使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具有準確而科學的依據,必需對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的衡量標準進行細化和量化。本校機械設計課程的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如下。
(一)過程考核支撐的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
1.學習表現:關注點主要為學生回答問題(權重0.4)、提出問題(權重0.2)、討論問題(權重0.2)和聽課狀態(權重0.2),各項均劃分為100%~80%、79%~60%和小于60%三個評價檔次。(1)“回答問題”評價檔次考核標準為:“回答問題正確,能夠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回答問題基本正確,基本能夠說服對方認可自己的觀點”和“回答問題不夠正確,無法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2)“提出問題”評價檔次考核標準為:“提出的問題有價值”“能提出問題”和“提出的問題無價值”;(3)“討論問題”評價檔次考核標準為:“討論互動反應快且正確”“討論時配合完成互動、基本正確”和“討論時被動互動、不正確”;(4)聽課狀態評價檔次考核標準為:“聽課認真投入”“聽課基本認真”和“聽課不認真”。
2.作業:關注點主要為作業的規范程度(權重0.2)、知識掌握(權重0.2)、原理運用(權重0.3)和分析計算(權重0.3),各項均劃分為100%~80%、79%~60%和小于60%三個評價檔次。(1)“規范程度”評價檔次考核標準為:“書寫規范,字跡清楚”“書寫較規范,字跡較清楚”和“書寫不規范,字跡不清楚”;(2)“概念掌握”評價檔次考核標準為:“概念清晰”“概念基本清晰”和“概念模糊”;(3)“理論運用”評價檔次考核標準為:“理論運用正確,闡述完整,計算結果正確”“理論運用正確,闡述較完整,計算結果基本正確”和“有較大缺陷”;(4)“分析計算”評價檔次考核標準為:“分析或計算正確,結果有效”“分析或計算基本合理,結果基本有效”和“存在嚴重錯誤”。
3.大作業:關注點主要為大作業的設計計算說明書
(權重0.5)和設計圖紙(權重0.5),各項均劃分為100%~80%、79%~60%和小于60%三個評價檔次。(1)“設計計算說明書”評價檔次考核標準為:“書寫規范,字跡清楚,計算正確”“書寫較規范,字跡較清楚,基本正確”和“書寫基本規范,字跡基本清楚,出現嚴重錯誤”;(2)“設計圖紙”評價檔次考核標準為:“結構正確、尺寸等標注正確和符合制圖標準和規范”“結構基本正確、尺寸等標注基本正確和基本符合制圖標準和規范”和“結構不正確、尺寸等標注不正確和不符合制圖標準和規范”。
4.實驗:關注點主要為學生的課堂表現(權重0.1)、技能掌握(權重0.2)、實驗操作(權重0.2)和實驗報告(權重0.5),各項均劃分為100%~80%、79%~60%和小于60%三個評價檔次,具體標準由實驗教學大綱確定。
(二)期末考試支撐的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標準
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由30分基本概念題和70分綜合分析與計算題組成,二者分別支撐課程目標1和課程目標2,所以教師需要分別對這兩部分試題的成績進行計算和分析?;靖拍铑}可選用判斷、填空、選擇和簡答等形式,重點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和運用能力,命題較為基本,但要求學生對知識掌握有一定的廣度;綜合分析與計算題可采用計算、作圖和結構設計等形式,命題難易要拉開層次,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試題答案要給出明確的評分標準,多位教師教授相同專業的同一門課程時,應集體閱卷,流水作業,統一評分標準,保證課程目標達成度計算的公平性和準確性。
四、課程目標達成度計算
每名學生的課程目標達成度Si為:
Si=(0.5Gi+0.5Fi)/100
其中Gi和Fi分別為課程目標i對應的某學生的過程考核和期末考試成績。某位學生的第i個課程目標達成度為該學生的第i項成績除以該項所占的滿分分數。一個班級中全部學生的第i個課程目標達成度的平均值即為該班級的第i個課程目標達成度。一個班級總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即為所有學生Si的平均值。
以本校機械17級某班為例,課程目標1達成度為0.767,課程目標2達成度為0.679,課程目標3達成度為0.808,總達成度為0.740。以60分作為預期目標,即預期課程目標達成度為0.6。該班級的課程目標1達成度較好,說明學生平時學習比較認真,課堂互動、回答教師提問和期末考試的概念題做的較好,基礎知識較為扎實;課程目標3的達成度也較好,說明實驗和設計性大作業完成認真,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設計能力也較好。但是,該班級課程目標2的達成度相對偏低,這與期末考試題較難以及平時作業分數偏低有關,說明學生對知識的分析、計算和運用能力尚存在不足,教師在后續教學中需要進行內容和方法的適當改進。
參考文獻:
[1]段鐵群,劉勝輝,隋秀凜.機械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及達成度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與管理,2017,19(4):103—109.
[2]潘承怡,向敬忠,張春宜,等.應用案例糾錯討論式教學法提高學生機械創新設計能力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5):64—65.
[3]夏博,胡雪,曾海峰,等.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數控技術》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方法[J].教育現代化,2019,(8):185—187.
編輯∕宋宇
作者簡介:潘承怡(1971—),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機械設計。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研究項目“基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高校本科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研究”(SJGY201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