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燕 張輝
【摘 要】本文以唐陵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為前提,針對唐陵石刻保護現狀和數字文創產品應用現狀,研究唐陵石刻在數字文創設計中的創新形式,以及如何利用新理念和新媒介應用于數字文創產品中。通過圖表對比分析數字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的新形式,分析經過創新構建后的唐陵圖像數字化展示傳播平臺以及應用于移動終端的產品。通過分析以數字媒介形式展示的創新產品研究,得出數字文創能增強用戶和產品之間的互動與共鳴,能從創新的角度傳播歷史文化。并對唐陵數字化傳播進行啟發,從而更好地進行新媒介下多元化的數字文創產品設計。
【關鍵詞】互聯網+;文化創意;數字產業;唐陵文化;數字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J524?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9-0193-03
隨著新思維和新技術的不斷興起,中國文化發展的首要特征是互聯網文化的飛速發展[1]。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計劃,旨在讓互聯網成為推動各行各業優化、增長、創新、新生的基點。“互聯網+藝術+科技”背景下的文創產業是指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交互設計等信息通信技術與文化產業結合而形成的文創與藝術、科技、金融等多方面跨界融合產生的數字文創概念[2]。將唐陵文化的傳承與互聯網平臺有機結合,為唐陵雕塑的展示與傳播提供了更多有利條件,充實過硬的文化內涵與移動終端各種交互形式結合能夠讓文化產品體驗的過程變得妙趣橫生,讓傳統的參觀過程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交互。打造出集高效傳播、受眾面廣、趣味性強、具有情感體驗為一體的數字文創產品,這是傳統文創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一、“互聯網+文創”產業新生態
傳統的文創定義是在文化主題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生產出的實體文化產品。隨著社會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數字文創產業掀起了一股熱潮。在2014年國務院提出的《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產生了“互聯網+文創”的產業新生態,它在現代中國文創產業發展中有著積極意義。文化創意能夠通過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載體產生更多的先進文化,離不開互聯網相關的文化形態和交互方式。隨后2016年國務院提出《“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新理念和新技術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格局[3]。這標志著文化創意和數字科技等多維度跨學科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因此加強對唐陵數字化產品開發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現代的文創產業不再僅僅以實用主義要求自身,其中對人文價值與情感功能有了更高要求。例如騰訊在2018年提出的“新文創”,便是和故宮博物院等地合作,利用小游戲、APP等形式進行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型和發展。北京故宮博物院出品的多款APP都是在用視聽觸多維度信息展現傳統文化,更好地發揮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傳播文化并提高了文化生活的功用(圖1)。比如韓熙載夜宴圖APP,點擊人物或器具會出現文字說明,有趣的是有些人物還會做鼓掌、敲鼓等動態動作,還有真實人物融入其中。除了APP,還有小游戲、輸入法、表情包等數字內容陸續上線,它們產生的價值不僅是破10億的營業額,更是運用豐富的媒體內容和創新的交互設計讓故宮文化“活”了起來。數字內容推動歷史文化重新成為火熱的流行文化元素,它符合當下互聯網的開放共享精神。
二、唐陵數字文創產品新風向
新媒體的繁盛在文創產業中,除了過去傳統經營性的產品以外,數字化文創為博物館的展覽、觀眾服務和文化傳播構建了線上、線下的互動空間[4],創新的形式促使中華文化得以更好傳播與傳承,這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原先產品老化、形式單一的文創產業問題。新時代的數字文創產品,秉承了“互聯網+藝術+科技”的新理念,有著高效傳播、激發新趣味、擴充人群、產生情感共鳴的特點,有著更多元化的表達方式,以下便是基于互聯網平臺,數字信息技術對于唐陵文化的針對性設計分析。
(一)進行高效傳播
陵墓石刻隨傳統喪葬風俗而起,古代稱之為“石像生”,有生命永恒之意。唐陵中眾多精美絕倫的石雕刻群都體現了豐富的藝術價值。其中乾陵還被譽為“唐代石刻藝術的露天展覽館”[5],所以唐陵便是一個了解唐文化的窗口,是留給當代乃至后代難得的歷史財富。目前在唐十八陵的文化傳承中,由于地理位置及資源開發有限,人們很難親自去感受唐陵石刻藝術的氣勢磅礴[6],并且關于唐陵數字化傳播途徑欠缺,使大眾對唐陵文化了解甚少。
移動互聯網可以聚合觀眾情感,團隊多年制作的“數字唐陵”網站(圖2),用數字化媒介展示唐陵的石刻藝術、展覽、紀錄片等,讓大眾隨時隨地都能了解唐陵雄厚的文化[7]。形成一座豐富的數字博物館,用數字典藏方式記錄并傳播唐陵文化。
(二)激發趣味,寓教于樂
在中國社會很長一段時間里,網絡游戲都是被討伐的對象,但隨著社會文化、娛樂、生活的開放理念出現,游戲開始重視文化,寓教于樂。將文化、藝術、技術相結合,實現了教育游戲化、交互游戲化。騰訊聯合北京故宮推出的“太和殿的脊獸”小游戲,便是通過拖動脊獸放置在正確位置,引發大眾對歷史文化的認知與思考。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文化與藝術表現手法也在不斷創新,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文創產品也在不斷推陳出新。科技進步,材料、工具的多樣化,藝術表現的手法也越來越多元化了,例如三維立體的應用、虛擬信息形象的傳播等[8]。將產品與新的媒介結合,能大大豐富受眾群的感官刺激和傳播范圍。唐陵團隊制作的《夢回大唐》游戲(圖3),便是通過輕松有趣的方式再現了唐代翁仲的服飾特征。通過點擊換裝來體現不同官帽和衣袍的紋飾變化,將當時的社會文化和藝術底蘊呈現在移動終端界面上。
(三)擴充應用人群,產生情感共鳴
互聯網背景下的唐陵數字化傳播不僅展現出唐陵擁有的文物,還可以用數字體驗方式進行多元化傳播。另一方面,數字文創形式可以和旅游產品結合,豐富文化價值的同時提升商業價值。在“數字唐陵”網站中,全景陵墓部分生成的H5,用數字化媒介展示與移動終端結合,展示唐陵雕塑。觀眾點擊360°、720°的位置可全景觀看石刻[9],使唐陵雕塑在展示和傳播中具有更廣泛的數字平臺和應用人群,也使唐陵文化更直觀更具互動性。在這樣互聯網文化的日漸興盛下,表情包已經成為一種火熱的亞文化。通過對唐陵已有傳播途徑的分析,融合當下文化熱門趨勢,筆者研究出了具有創新性和多元化的“唐陵祥瑞”主題表情包(圖4)文創產品。形象以唐橋陵石獅、獬豸和建陵翼馬為原型,根據石刻原型,將頭和身體進行1:1卡通化設計,增強形象的萌感使祥瑞形象更加貼近人們生活。在古代,石獅、獬豸、翼馬都代表著正義、守護、吉祥等美好寓意,它們幾千年來守護著曾經輝煌的大唐。萌趣的表情在交互時反映出人們對于生活的熱愛與希冀,仿佛可以感受到這些祥瑞帶給人的祈福與無限力量。這一設計能夠使厚重古老的唐陵文化變得輕松有趣起來,它可以自然地融入人們的交互生活,增加大眾的互動,在日常的交流中產生對文化的情感共鳴。互聯網時代下表情包是互聯網系統的代表符號,是多元化與個性化的互聯網文化,是唐陵文化進行文化傳播與再創造的一種重要手段,它使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合而趨于一體化。表情包也成為傳播民族文化、節日風俗、個人意志的特殊載體,是文化傳播手段中的新閃光點。
三、結語
無論是以日用品為載體,還是以APP、數字典藏網站等這類數字媒介為載體,開發文創產品都是讓文化延續到我們生活當中。日用品是每個時代的,而信息生活是這個時代所特有的,將新技術作為文創媒介就是讓文創和互聯網生活建立密切聯系,新媒介和文化融合的文創,不僅使信息傳達更高效,也使體驗文化的過程更有趣味性,不僅擴大了唐陵的觀眾群,更讓普通老百姓與中國優美的傳統文化更靠近一步。互聯網+藝術+科技下的數字文創促進了文化和文創產業的發展;將教育與娛樂有機結合;豐富了人民的文化娛樂活動。所以目前如何將一種文化轉化為有形的文化產品,并將其進行數字化轉型,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晶雪.數字文創的“成都模式”[OL].新華社客戶端,2019-1-17.
[2]鄭仁思.地域性文創產品的品牌形象定位與視覺化設計原則[J].美術教育研究,2018,(6).
[3]明鉞.抓住新機遇,唱響新時代[N].光明日報,2019-4-8.
[4]張春.新媒介環境下的博物館文創研究[D].蘭州大學,2016.
[5]張輝.重大社會變遷下的唐陵雕塑[J].美術,2012,(9).
[6]戎巖.唐陵石刻資源保護對策[J].新絲路(下旬),2016,(6).
[7]張麗潔.數字多媒體傳播形式對平面設計的影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
[8]劉一丁.論互聯網+背景下平面設計的新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1).
[9]翟佳佳,張輝.“數字唐陵”用戶界面的設計原則研究[J].包裝工程,2016,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