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彬
摘 ?要:伴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發(fā)展,得到人們廣泛關注的素質教育問題被提到日程中來。音樂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陶冶學生的身心和性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傳統(tǒng)單一、固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調動自身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信息技術作為現代化教學工具的運用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以此為論題,針對信息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的方法和策略進行闡述,以期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音樂;信息技術;背景知識;媒體資源;拓展范圍
音樂作為一種最為古老和傳統(tǒng)的聽覺藝術,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的形式,感受聲音這種常見的表達方式給人身心帶來的震撼,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在信息經濟迅猛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新型教育手段被廣泛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且因其自身特有的方式不斷豐富人們的視聽感受。將之與初中音樂教學融合起來,能夠極大轉變傳統(tǒng)單一、固化音樂教學模式的束縛,實現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進而為高效化音樂教學課堂的構建提供有力依據和支撐。
一、滲透背景知識講解,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
音樂教學的基本目的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外,還在于讓學生感悟音樂作品中所傳達的豐富情感內涵。而音樂作品本身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這些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情感。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此時便有了用武之地。初中音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音樂作品背后的背景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和分析,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文化內涵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得到有效培養(yǎng)和發(fā)展,促進音樂教學的順利進展和實施。
例如,以《神圣的戰(zhàn)爭》這課內容的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介紹歌曲的背景知識,即德國侵略者是如何在蘇聯大地上肆意、瘋狂掠奪的,而蘇聯人們在蘇共的領導下又是如何頑強斗爭的,使學生對歌曲基本的情感基調有所了解和把握。之后,教師還可向學生介紹與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有關的背景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歌曲內容的講解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此,通過滲透背景知識的講解,增強了學生對歌曲所傳達情感內涵的了解和認識,促進了學生審美情趣的形成和發(fā)展,使音樂教學得以更好地進展下去。
二、整合媒體教學資源,豐富學生感官體驗
觀察以往的初中音樂教學不難發(fā)現,教師往往采用單純講解的形式講解抽象的樂理知識,導致教學過程十分單調、枯燥,不利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而借助信息技術本身蘊含豐富的媒體資源進行教學,能夠給學生打造集聲、像、色于一體的豐富課堂情境,促使學生在多重感官參與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并感知音樂作品。為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巧妙借助信息化資源給學生營造生動、適宜的音樂學習情境,從而不斷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情感和良好情緒,在生動情境的渲染下促進音樂教學效果的不斷改進和提升。
例如,以《校園的早晨》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展示清晨校園的風景,將太陽高照、國旗迎風飄揚充滿生機的校園早晨風景生動地展現出來。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印象中的校園早晨風景是怎樣的,并將歌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利用多媒體播放出來,引導學生通過初步聆聽感受歌曲帶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并在此基礎上對歌曲的細節(jié)之處進行詳細講解和分析。如此,通過借助多媒體資源實現良好情境的設置,豐富了學生的感官認識和情感體驗,增強了學生對歌曲所傳達情感內涵的深刻了解和認識,使音樂教學質量和效果得以不斷優(yōu)化。
三、拓展音樂教學范圍,提升學生鑒賞能力
對于音樂這門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學科來說,其教學范圍不應僅僅被局限在教材中。教師應在打破教材局限的基礎上,積極地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外學習素材讓學生學習。而信息技術本身蘊含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使得這一目標的實現成為可能。初中音樂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豐富的資源給學生提供一些課外學習素材,使學生能夠接觸并認識到更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在潛移默化中不斷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歌曲為例,這是一首學生耳熟能詳的通俗歌曲。通俗類的流行歌曲是學生在課下接觸比較多且較為感興趣的歌曲。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互聯網搜集一些主題相似的流行歌曲讓學生學習,從中體會并感受這種類型的歌曲給人帶來的震撼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從學生的喜好出發(fā),給學生提供一些他們喜愛的歌手的歌曲,并讓學生進行自由展示,說出自己對于歌曲的獨特看法和認識。如此,便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將教學范圍局限在教材中的束縛,實現了音樂教學范圍和內容的拓展,使學生的音樂理解和鑒賞能力得以不斷提升。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化時代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在增強課堂感染力以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發(fā)揮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初中音樂教師應在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深入探究信息技術更多的運用方法和手段,從而更好地凸顯音樂教學的趣味性,促進音樂審美教育意義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韓旭雯.關于初中音樂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探討[J].北方音樂,2014.
[2]彭曉玉.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