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為貫徹和落實中央的精神,六盤水師范學院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將“拓展實踐”引入課程教學,該教學模式活化了教學氛圍,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也存在諸多不足,需要從把握教書育人協同發展原則、強化"基礎"課實踐教學內容的針對性、重視課堂實踐教學,開展趣味課堂活動、構建立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進,以全面提升“基礎”課程的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立體化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下稱“基礎”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五門主干課程之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在歷來的政策中,都強調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和改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對實踐教學實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指明了方向。
一、“基礎”課實踐教學實施的理論基礎
2015年7月中央宣傳部、教育部指出注重發揮實踐環節的育人功能,創新推動學生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基本原則。9月10日,教育部明確規定各高校要將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實踐教學要覆蓋全體學生。2018年強調,各個學校要制定實踐教學大綱,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拓展實踐教學形式,注重實踐教學效果。2019年要求制定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計劃,用好社會大課堂,統籌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同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強調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結合,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同時,中共教育部黨組印指出思政課要抓好教法創優,堅持“八個相統一”,其中之一即為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二、六盤水師范學院“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經驗
六盤水師范學院在2017年通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方案,“基礎”課進行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采用了“理論+拓展實踐”的立體化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引入“拓展實踐”的實踐教學方法。“基礎”課的實踐教學主要采取課外實施,課內展示的形式,分為課堂實踐和課外實踐兩大類。
(一)課堂實踐
課堂實踐設計了四次;一為我的大學生活與人生規劃。二是“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演講。三是自學成果展示匯報。四是模擬法庭:教師精選刑事案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派出代表扮演被告人、法官、檢查官、律師、書記員等角色模擬法庭庭審,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分別完成各自方案,完全熟悉庭審流程,高度融入角色,庭審結束現場進行評價,教師作總結。
(二)課外實踐
一是參觀博物館:我校的地理位置可以由任課教師組織學生分批前往參觀體驗。參觀結束后學生在一周內須提交1500字左右觀后感悟。
二是社會調查:以社會公德為調查主題,開學之初,教師就社會調查提出具體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方案,交由教師審核同意方可執行,該實踐活動以提交調查報告為實踐成果。
三是錄制微視頻:拍攝主題是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期初,任課老師布置拍攝任務,微視頻時長約十分鐘,拍攝內容為反應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素材,要求傳播正能量。
加強和改進“基礎”課實踐教學,建構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成為新時代下“基礎”課建設的重要任務。
三、加強和改進"基礎"課實踐教學的策略
1.把握教書育人協同發展原則。所有課程的教學都有著智育和德育兩大功能,"基礎"課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尤為重要。通常,教師通過講授對學生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完成的僅僅是知識的傳播,如果說教學的育人功能的全面實現,則實踐的手段必不可少,實踐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過程激發其學習興趣,更加深入理解基本理論知識,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最終將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外化為行為。
2.強化"基礎"課實踐教學內容的針對性。首先要注重與社會上的重大事件和熱點事件的融合;其次要結合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日常的實際。而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在教師,為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知實踐創造有利條件。
3.重視課堂實踐教學,開展趣味課堂活動。要增強"基礎"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必須重視課堂實踐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展開參與式教學,將一些“枯燥”的內容呈現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思維碰撞和價值觀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引導,最終得出一個多數學生認同的理論。
4.構建立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所謂立體化實踐教學實指全方位、多角度的實踐教學。首先是要建立信息化教學平臺,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其次,充分依托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等育人渠道,形成合力,構筑“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化實踐教學形式。再其次,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一體化建設。
四、結語
綜上,為全面加強和改進“基礎”課程實踐教學,需要教師正確面對當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積極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學以致用,實踐夯實理論,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并適應“基礎”課程教育常態,轉變教學模式和更新教學理念,強化實踐教學,將枯燥化為有趣,將苦學變為樂學,進而全面提升“基礎”課程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于莉麗.對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6,14(34):235-236.
[2]楊榮.對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117-119.
[3]波.論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法律知識的教學[J].法制與社會,2007(12):898-899.
[4]徐曼.關于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幾點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5):92-94.
作者簡介
周小桃,六盤水師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法學和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六盤水師范學院教改項目:“拓展實踐”教學模式應用研究—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項目編號:LPSSYjg201707)和六盤水師范學院2017年精品課程項目(項目編號:LPSSYjpkc20170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