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靜?楊洋
摘要:基于SPOC平臺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是教育改革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本文以病原生物與免疫課程為例,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以SPOC平臺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有機結合,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SPOC;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實踐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教學平臺的廣泛應用,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本文以SPOC為平臺,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團隊成員創建病原生物與免疫網絡在線開放課程資源,補充日常課堂教學,利用移動教學工具,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傳統教學的深度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手機等移動設備由課堂的敵人變成課堂的朋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一、教學實踐基礎
(一)SPOC
SPOC這個概念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POC教學模式吸取了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的優勢,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教學視頻,教師組織課堂互動討論,反復觀看教學視頻,教師可以有效跟蹤學生的學習軌跡,督促學生學習進度,既可以彌補學生在網絡學習時產生的隨意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傳統課堂學習中忽視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弊端。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是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教學,推進由教向學的教學轉變,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己活動、自己探索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2]。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親身去做、去實驗、去探索、去發現事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當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時,學習效率最高。
(三)前期準備
在信息技術、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我們引入高等教育出版社提供的智慧職教云平臺并使用6年余。同時我們建設有微課、PPT、作業庫、試題庫、案例庫、動畫、圖片、討論、階段性考試等教學資源;借助智慧職教云平臺,每周發布學習任務,學生完成任務點學習以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布置的作業。由于智慧職教云平臺有非常好的過程記錄功能,能跟蹤學生所有的學習痕跡,極好的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目前病原生物與免疫在線開放課已建好并投入使用2輪次。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教學目標設計與實踐
1.思政目標
思政目標有培養學生具有熱愛護理專業、獻身護理專業的精神;具有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職業道德;具有尊重患者、關愛生命的人文精神;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就可以結合現在全球正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引入我國許多醫生、護士奔赴武漢前線的感人事跡,融入課程知識點中,引導學生愛國的情懷,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知識目標
知識目標中有病原生物和醫學免疫學中的基本理論和概念;臨床常見病原生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功能,免疫應答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人體疾病與病原生物之間、感染與免疫之間的相互關系等。這些知識目標內容較簡單,是書本上固有的知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很容易在書本上找到知識并掌握它。在SPOC混合式教學實踐過程中,可在課前線上預習過程中完成,并在線下課堂教學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此知識。
3.能力目標
能力目標有培養學生樹立牢固的無菌觀念和執行良好的無菌操作技術;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工作的能力和溝通能力等。能力目標少部分是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達到,大部分是通過實訓課具體實踐過程中完成此目標的。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課前在線上先將能力目標、實驗操作視頻及注意事項告知學生,線下實驗課中對學生的操作步驟再加以指導,最終完成能力目標。
(二)教學過程設計與實踐
利用SPOC平臺,以學生為中心,將線上教學資源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結合,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活動環節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線上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安排學習任務,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線下教學階段則進行面對面的教學、討論和交流;而作業、測試和評價則可在兩個階段進行。
1.課前活動
課前預習的設計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行課前測試,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也是對第一個環節的督促和監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課前教師將視頻、案例、測驗、討論、PPT等教學資源提前上傳,給學生充足學習的時間。當然,課前的測驗、討論等不可設置難度太大,應以簡單易懂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主。學生通過課前學習,可以掌握部分較簡單的知識,而較難的知識主要放在線下課堂教學中進行。
2.課中活動
課中活動環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形式的應用比重最大,混合式教學的痕跡最為明顯,也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教師需首先打破常規,依托課前線上的討論、案例等拋出問題,再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接著各小組通過PK的形式展現自己的答案,最后通過教師的點評升華正確答案。最后,教師再發布課中測驗題,學生做隨堂測驗,檢驗學習效果。通過這種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生小組合作鞏固練習,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這樣的設計既遵循線上線下合理、切實的融合原則,也真正調動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3.課后活動
課后活動環節在線上進行,教師提前將討論、課后測驗等上傳至平臺,課后測驗采用學生互評的方式,學生成為檢測者的身份,檢驗其他學生的作業情況,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互評模式,可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感,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批改其他學生作業的時候可進一步的鞏固自己所學知識,同時檢驗其他學生知識和技術的掌握情況,將知識進一步的復習、內化及延伸。課后活動都在線上進行,學生可隨時隨地進行參與,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的參與率高,積極性好,學習效率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