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提升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本文先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給出具體對策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對策
許多學生在最初接觸語文時覺得語文生動有趣,但隨著識字量的增多,閱讀量加大,年級的增加,使得不少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學習語文的壓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雖然語文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而非教師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在語文課堂上經??吹降默F象是語文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課,學生在下面奮筆疾書,對所學的知識無法進行思考。例如,教師在教學《寒號鳥》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猜謎語,但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在語文課堂上接觸到的謎語較少,一時無法猜出謎底。不少心急的教師看到學生遲遲猜不出答案,便會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這種教學方式,無法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2.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一
雖然現在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得到了極大地推廣,但是一些老教師覺得制作課件比較麻煩,他們寧愿使用傳統的“黑板+教案”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春曉》時,教師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將學生帶人到古詩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學生也能夠更能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教師只是為學生解釋每一句古詩的意思,讓學生去分析、理解,許多學生根本就無從下手。
3.語文課堂脫離實際生活
語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聯。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追求考試成績,而忽略了語文教學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只是讓學生去記憶和背誦字詞、段落,而很少帶領學生體會語文的韻味。這樣的語文教學,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學習語文成為學生不得不完成的一項學習任務。
二、優化語文教學效果的策略
1.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發揮學生的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課本中的內容,更好地發揮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教學《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6個人為一組的小組,分別給每一個小組安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小組內預習課文內容,在課堂上展示預習的成果。教師給第一個小組安排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的任務,并找出重點詞語的意思;給第二小組安排分析文章段落,看看這篇課文主要分為幾個部分;給第三個小組安排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給第四小組安排情境拓展。在教師的安排下,每組學生都快速地投入到小組討論中去。在課堂展示環節中,每個小組都認真展示了自己的預習成果,展示情節表演的小組還進行了拓展。如,青蛙離開井底,來到外面的世界后,它遇到了哪些人?說了哪些話?一位組員扮演起了青蛙,另一位組員扮演起了小燕子,青蛙和小燕子進行了一番對話。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學生參與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更高了!
2.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在新的教學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這樣,不僅有助于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順利開展,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帶動學生的思維。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充滿多樣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生動形象,讓學生愿意親近文本。
例如,在教學《朱德的扁擔》時,教師播放音樂《南泥灣》。通過歌聲,把學生帶入到那段艱難困苦的革命歲月中去。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看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由于有了歌曲做鋪墊,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非常感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教學之初就走進了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當中,這篇課文是二年級的一篇課文,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通過音樂可以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從低年級就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3.讓生活與語文相結合
語文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和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是他們學習語文的主要任務,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在生活中識字的任務,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去觀察自己的生活周圍環境,提升自己的識字量,然后課堂上讓學生說一說從生活中認識了哪些生字。久而久之,學生在生活中認識了更多的字,更好的發現生活與語文的聯系。
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時,教師在學生學習完這篇課文后讓學生觀察家鄉春節的習俗,看看我們家鄉的春節與作者筆下的春節有什么區別。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家鄉春節的生動自然,在生活中感悟語文,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總之,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提升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許多學生在最初接觸語文時覺得語文生動有趣,但隨著識字量的增多,閱讀量加大,年級的增加,使得不少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學習語文的壓力。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才智,2018(32):99.
[2]傅雪娟.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142.
四川省鹽源縣衛城鎮青林小學 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