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健康對于2020年來說太過珍貴了,2020年的疫情讓整個世界都陷入了病毒的陰霾。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這場無情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同樣大勢地肆虐著整個地球。中國是這場戰爭中最早的受害國度,但中國人民靠著他們頑強的意志和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凝聚力,首先沖出重圍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那么,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我們當代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同樣受到廣大研究學者們的關注。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中堅力量和發展的動力,體質健康是動力的源泉,沒有健康的體魄就無從未來。建立一套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有效的模式,為高校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管理提供理論依據,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首先要了解當前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和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影響因素。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余活動時間,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保證學生每天鍛煉1h,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但經調查發現,近幾年來我國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但沒有提升還在不斷下降,大學生的各項身體指標都在下降,檢測爆發力的100m測試、檢測耐力的800m和1500m測試、檢測力量的引體向上測試和檢測腰腹肌力量的兩頭起測試等等,各項的測試數據與15年前相比明顯下降很多;近視率、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顯增加。雖然全國各大高校近兩年推出了一款“運動世界校園”app,學校通過將運動與學分相掛鉤的方式來鼓勵大學生多參與鍛煉,推行前期迫于學分的壓力學生們紛紛開始走出寢室、拋開手機進入田徑場進行體育鍛煉,整體的運動氛圍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到了中期開始,各種不良的風氣開始盛行,出現帶跑、騎行、刷跑等等,漸漸地不但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一到學校組織體質檢測,發現學生的整體測試數據并沒有提升,有的數據還在原地踏步甚至下降了。
響應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2020年全面實現 “脫貧攻堅”的號召,國家經濟技術飛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對于大學生而言,充裕的物質條件使得人越來越沉迷于富足的生活而漸漸淡忘了鍛煉,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吃喝玩樂上,從心里和生理上都開始排斥體育鍛煉。出行的便利,甚至快代替了步行。在校園里從寢室、教室、食堂的“三點一線”的步行距離,都改成了自行車、小電動和小摩托,把在校園里僅有的最需要步行的距離都占據了。大學生的潛意識里已經開始漸漸地接受了物質生活的便利所帶來的“福利”,他們從心理上開始排斥鍛煉,導致大學生的鍛煉機會越來越少。
體質的健康和健康的飲食及規律的飲食習慣密不可分。營養均衡的飲食及健康的飲食規律對身體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外賣行業的興起結合快捷的網絡訂餐,送貨上門的服務尤其受到大學生們的青睞,但是飲食的衛生健康卻難以保障。其次就是作息時間,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寢室熄燈的時間根據不同的學校情況有所不同,有的學校會規定晚上22:00統一熄燈,但大多數的學校對寢室的用電不做嚴格規定,因此學生晚上熄燈的時間基本在凌晨00:00之后,早上沒課的情況下基本上是直接到中午起床吃飯。飲食和作息無法保障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危害就顯而易見了。
網絡科技的發展帶動著網絡游戲的發展,網絡游戲就像“海洛因”一樣,一旦沾上就會成癮。加之手機的更新換代,大型的網絡手游更是層出不窮。網絡手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極大的提升了游戲者的空間范圍,大學生特別是在寢室不受監控和管理,學生可以“任性”享受著手游帶給他們的快感和沖擊。但與此同時,伴隨著他們的是身體和健康的影響。據有關數據顯示:當代大學生玩手機的時間占學習和休息時間的80%以上,而且不分男女性別。玩游戲的時間占休息和學習時間的75%以上。大學生沉迷于游戲不但影響了學習,還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健康。
在高校教育中,學生可以自我支配的時間相比高中而言充裕很多。對于剛從高中的“牢籠”中掙脫出來的大一學生來說,來到大學就像是來到了“天堂”。大學教育中注重理論文化的教育和管理,對于體育實踐類的課程沒有做具體的要求。由于長期對健康教育的不重視,致使體育課程課時偏少,體育測試形同虛設,學生鍛煉時間難以保證。從近幾年的測試數據顯示,相比2010年的調研數據,大學男生速度、爆發力、耐力等指標均有下降,女生身體素質指標雖有升有降,但整體近視率、肥胖率卻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體質健康已成為大學生急需被關注的現實問題。高校作為國家和社會人才的搖籃和人才培養基地,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必須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去抓,只有擁有健康的體質,培養出來的才是真正的“國之棟梁”。
健康管理是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建立以預防為主的現代健康理念和創新管理模式驅動下產生的。是以促進人人健康為目的,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健康中國的背景下的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構建是基于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體質下降的影響因素,結合高校的各個部門的職責功能,至上而下的協調配合形成以教務部門抓監管;學團部門抓氛圍;體育部門抓提高;后勤部門抓保障的體質管理模式,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實施科學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管理,以此促進大學生提高體質健康水平。

圖1 校園體質健康管理模式構架
(1)學團部門營造良好的鍛煉氛圍,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有研究顯示,我國50%以上的大學生不吃早餐、熬夜上網、從不運動,完全忽視自身體質健康狀況。本模式改被動為主動,通過學團部門積極地引導鼓勵大學生主動學習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的知識,培養自我監控意識,這既是大學生實施自我健康管理的開端,也是提高其體質健康的內在驅動。高校大學生應培養良好的健康意識和行為,主動改變飲食不節、起居無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克服焦慮、浮躁等負性情緒,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和各類健身活動。目前已有40%左右的高校在運用“運動世界校園”APP通過與體育課程相結合的方式,迫使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以男生每學期跑滿120km,每天最少跑3km;女生每學期跑滿100km,每天最少跑2km。通過這種方式,先以被迫約束的學生走出寢室進行鍛煉,營造一種“全民參與”的氛圍,慢慢地讓學生形成一種習慣;
(2)體育部門充分利用體育部門的專業優勢,提高學生的項目技術水平,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體育部門承擔著整個學校的公共體育課程,而且根據學院所有的專業項目開設相對應的項目課程,并且課程都有該項的專業老師承擔,這就保證了體育課程的專業性。所開設的項目有球類、跑跳類和舞蹈類,球類一般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和足球等;跑跳類分為體能、長跑和跳高、跳遠等;舞蹈類分為體育舞蹈、爵士舞、街舞和健美操啦啦操等。每一個項目課程的老師都會以最專業的技能來傳授給學生,并通過各個項目的特征及老師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提高項目的技術水平的同時讓學生感受項目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和身體的健康效益,從而使學生愛上一個項目,然后從一個項目上慢慢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最終愛上體育鍛煉;
(3)后勤部門充分保障學生在鍛煉過程中的安全和傷后的救治與康復。對于從未參加鍛煉或剛接觸項目開始鍛煉的學生,由于身體的機能跟不上偶爾會遭遇一些小傷痛,任何運動項目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是無法避免的。那么學校的后勤部門就要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旦有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受傷能夠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并且讓學生看到這種安全問題都能得到有效救治并康復,這樣就能更大程度的減小學生的心理焦慮和擔憂,從而更大限度的參與體育鍛煉中來;
(4)教務部門全面做好監督管制工作,保障各個部門有效的運行。由于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不重視,缺乏獨立監管部門,校園文化、物質環境欠佳,體質測試和考核大多形式化,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因此,教務部門的首要關注點就是體育部門,體育部門承擔著這個環節當中最重要的教學和提高部門。一旦體育部門的只能沒有很好的執行,那么學生就會徹底對體育鍛煉失去信心和興趣,沒有了信心和興趣學生就不會參與到鍛煉中來;其次,加強對其他兩個部門的監管和督查,將四個部門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四角監管體系,相互監督、相互促進。
建立一項符合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是需要多方參與的復雜工程,本文只是站在學校的角度上,將教務部門、學團部門、體育部門和后勤保障部門4個部門有機結合起來,從營造氛圍、提高技能培養鍛煉意識、后勤安全保障和全盤監督管理相互協作、相互配合,使學生能夠意識到體質健康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從而真正達到提高體質健康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