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飆,李英姣
(1.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 530007;2.廣西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研究與疫源疫病監測中心,廣西南寧 530007)
動物生物多樣性是生產系統的基礎,因此,保持純種、雜交品種和當地種群很重要,它們很適應既存的環境條件。此外,品種選擇需考慮抗病性和生長速度,同時繁殖特性和產仔性能也必須考慮在內(張朝霞等,2019)。在過去的研究中,一些學者研究了不同飼養方式對雜交、純種或本地家兔的生產性能、胴體和肉質的影響,但只有少數人關注繁殖性能(Princz等,2009)。大量研究報道了季節和胎次對集約化飼養的雜交后代的繁殖性能和生產性能的影響(Szendoro等,2012,Castellini等,2010),但關于親本遺傳來源對雜交系、本地品種繁殖和生產性狀的研究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較來自兩種父系起源的母兔,在連續的出生季節(春、夏、秋和冬季)及不同胎次(初產、二胎和多胎次)的繁殖性能。
1.1 試驗動物與飼養管理 試驗選擇初產、二胎和多胎次的兩個品種(新西蘭兔和加利福尼亞兔)的肉兔共70只,分別為58只母兔和12只公兔,在符合季節的室內環境條件下飼養。在(46±6)d斷奶,對105窩(55窩來自品種1,50窩來自品種2)母兔的生殖性能和數據進行記錄。試驗期間,母兔飼喂相同的商品飼料,其營養成分見表1。母兔和仔兔被安置在同一棟建筑內,配備通風系統和自然采光。試驗過程中,環境條件隨季節變化,室內溫度范圍為10~30℃,相對濕度為60%~75%。

表1 日糧營養成分
雄兔在5個月大時首次交配,未配種的雌兔在3.5個月大時通過自然交配首次配種。在試驗過程中,母兔被隨機減半,兩組被分配到兩個品種中。
1.2 繁殖和生產數據 記錄105窩(55窩來自品種1,50窩來自品種2)母兔在不同季節的繁殖性能。每次分娩后對母兔進行稱重。記錄分娩日齡、每次分娩的總產仔數、活仔數、死胎數、出生后21 d時的窩仔數和體重、斷奶前死亡率、斷奶年齡、斷奶窩重、窩仔數及斷奶前和22 d-斷奶時的日增重。
1.3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A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包括2個品種、4個季節、3個胎次的主效應及交互效應。除品種和胎次具有交互作用外,其余主因素之間無交互效應。采用Tukey檢驗評估組間參數平均值的差異,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試驗處理對母兔繁殖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出生季節幾乎影響所有的研究參數。考慮到分娩時各組之間的體重不同,秋季出生時母兔體重損失最小,而冬季和春節顯著升高(P<0.05)。季節對窩產仔數也有顯著影響,其中冬季窩產仔數和活產仔數顯著高于夏季和秋季(P<0.05),在考慮交叉飼養的仔兔數時,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冬季出生的仔兔個體重量顯著低于秋季出生的仔兔(P<0.05)。多胎次母兔的活體重顯著高于初產母兔(P<0.05),同時多胎和初產母兔哺乳期21 d的泌乳量顯著低于二胎母兔(P<0.05)。多胎次母兔的窩產仔數、活產仔數及窩重均顯著高于初產和二胎母兔(P<0.05)。
2.2 試驗處理對21 d窩仔數和體重的影響 由表3可知,夏季和秋季分娩的母兔在21 d時窩仔數顯著低于冬季(P<0.05)。分娩季節顯著影響仔兔個體重及分娩后0~21 d的日增重,其中夏季和秋季出生的仔兔體重和日增重顯著高于其他季節(P<0.05)。
2.3 試驗處理對斷奶窩仔數、窩重和死亡率的影響 由表4可知,季節對22 d-斷奶、斷奶前的窩仔數、窩重、個體重和日增重影響顯著,其中冬季窩仔數顯著高于夏季(P<0.05)。夏季出生的仔兔斷奶重顯著高于冬季和春節(P<0.05),但冬季出生仔兔在斷奶時的窩重顯著高于春節和夏季(P<0.05)。

表2 品種、季節和胎次對母兔繁殖性能的影響

表3 品種、季節和胎次對21 d窩仔數和體重的影響

表4 品種、季節和胎次對斷奶時窩仔數、窩重和死亡率的影響
夏季母兔的體重有輕微損失可能是由于食欲降低和在中等高溫下導致較低的采食量,從而導致母兔調動其身體儲備以滿足生產需要,并導致活體重降低(Nardone等,2010)。秋季母兔的體重損失較高,可能是由于無法恢復上一季遭受的高溫負面影響,同時也無法調動能量儲備來提高產奶量。冬季交叉飼養的仔兔數較高,這取決于飼養者的決定,即將所有仔兔都進行精細飼養,使產仔數達到最大,以彌補生產成本。在高溫環境下,繁殖能力的下降取決于大量的生理事件,這些生理事件可能導致出生總數顯著減少和死胎數量增加。高環境溫度也被證明會損害卵母細胞生長和胚胎發育,同時增加胚胎死亡率(Hansen,2007)。在秋季觀察到的生產力下降也可能取決于在前一個炎熱季節所遭受的熱應激影響。眾所周知,較高的環境溫度會導致采食量減少,從而損害母兔的繁殖和生產性能。
季節也影響出生時存活的仔兔體重,其中冬季出生的仔兔重量顯著低于秋季,可能是由于產仔數的差異。出生體重在妊娠期間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對子宮角內胎兒數量有重要作用。初產母兔的窩重較輕,這可能與年齡有關,因為當初產母兔開始生殖活動時,通常還沒有達到體成熟(Rebollar等,2009)。不同品種間體重變化值表明,盡管采用廣泛的生殖節律會提高母兔重量,但初產母兔仍會初始能量負平衡(Pascual等,2000)。
初產母兔的產奶量低主要是由于其采食量不足導致無法滿足哺乳需求。多胎母兔產奶量低也可能與其機體能量儲備不足有關,如出生時體重下降和產仔數增加。Xiccato等(2004)研究發現,隨著胎次和產仔數的增加,產奶量也相應增加。應注意的是,文獻中報道的數據是指雜交母兔,其采食量通常較高,而本研究中使用的母兔是未被選育的,無法通過調整其自由采食量來滿足其能量需求。夏秋兩季出生的仔兔生長性能最好,是因為這兩季出生的兔子產仔數顯著降低,母兔可以提供更多的母乳給仔兔,而且生長期間的環境溫度也較適宜,尤其是秋季出生的仔兔。
本研究通過評估母兔及其幼崽的繁殖和生產性能可以發現,出生季節對家兔的各項繁殖和生產性能影響最大,冬季似乎比其他季節更適合本研究的飼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