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珊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天津 300350)
肉雞養殖過程中,產品的最終展示類型包括胴體重、分割產品、活雞重及具有附加價值的雞肉產品等,產品生產的利潤是產品最終價值減去生產成本。雞肉產品最終的價值受市場上雞肉供需層面的影響,在價值考量過程中應充分結合當地多種因素,一般而言,分割雞肉價值大于整只雞的價值(李向果,2019)。
肉雞養殖過程中70%的成本是飼料成本,是肉雞養殖過程中的主要成本,因此,在肉雞養殖效益評估過程中,飼料成本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飼料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為了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部分養殖人員在成本壓力下選擇降低飼料中的營養含量,以降低飼料成本,但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全面評估飼料變更對整體養殖效益的影響。
飼喂兩種營養成分不同的飼料給羅斯308肉雞,其中等數量的公雞與母雞混養,養殖至42 d后經濟性能見表1(林廈菁,2019)。為了優化對比,將肉雞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采用低營養飼料,具體為90%羅斯營養標準,對照組肉雞采用100%羅斯營養標準進行飼養,肉雞生產過程中所需的營養成分為平衡蛋白(岳磊,2019),平衡蛋白與肉雞養殖效益之間的關系見表1。

表1 平衡蛋白與肉雞養殖效益的關系
由表1可知,隨著肉雞飼料中平衡蛋白的降低,肉雞養殖效益也隨之降低(王丹,2018)。
同時,隨著飼料營養含量的降低,肉雞飼養所需的成本并沒有降低,通過計算肉雞每千克活雞重量可知,降低飼料營養,活雞飼養成本反而提升,這與低飼料成本運用過程中對肉雞增重及飼料轉化率的影響有直接關系,由此可見,在選擇肉雞飼料過程中,飼料配方對成本及整體經濟效應具有重要影響(荊新堂,2018)。
通過分析可知,在肉雞生產過程中,價格變化與相關產品投入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可以運用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進行研究。為此本文通過2015~2018年全國各地區活雞、肉雛雞、雞肉、豆粕、玉米、肉雞配合料等的價格數據進行研究,從中國畜牧業信息網價格數據庫中獲取數據(付亞楠,2018),雞肉價格以JRJ表示,肉雛雞價格以CJJ表示,活雞價格以HJJ表示,玉米價格以YMJ表示,豆粕價格以DPJ表示,肉雞配合飼料價格以SLJ表示。價格數值分析中加入CPI價格指數因素,研究中消除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現象,經過處理后得到的變量數據分別為LJRJ、LCJJ、LHJJ、LYMJ、LDPJ、LSLJ、LZRJ及LCPI。運用Eviews5.0軟件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如下表2。

表2 肉雞生產不同變量單位根檢驗結果
結果分析可見,在5%的顯著性時,ADF統計量值均高于臨界值,序列存在單位根,研究中所有價格變量一階差分序列在顯著性水平時均平穩,可得出所有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引入函數分析方式,研究肉雞生產中經濟效益的影響因素,包括肉雞價格、資本費用、利潤、可變投入要素價格等,其中可變價格因素包括飼料、勞動力、雛雞等,數據選自歷年《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不同變量的分析結果如下表3。
運用運用 STATA12.0進行利潤模型分析與估計,通過調整之后可決系數 R2=0.4267,可見此次研究具有相對較好的總體擬合程度。卡方值=89.4,95%水平時較為顯著,可見該分析模型總體顯著。不同變量在不同顯著水平下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東部與中部地區在肉雞養殖過程中經濟效益較為顯著,可見該函數總體具有良好的分析效果。
運用交叉彈性反應不同變量之間的關系,在肉雞價格提升1%時,精飼料、勞動力、雛雞等投入要素增長0.9741%,在精飼料價格每上升1%時,勞動力、肉雞產量、和雛雞投入會降低1.8845%,在勞動力價格上升1%時,精飼料、肉雞產量、雛雞投入會降低0.4824%。在雛雞價格每上升1%時,勞動力、肉雞產量、精飼料投入相應增加0.2771%。由此可見,在肉雞生產經濟效益影響中,最大的影響因素為精飼料價格,其次為勞動力價格、雛雞價格。
在研究長期供給與價格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時,肉雞生產效益要從長期角度考量,長期自價格彈性=0.8292,比短期供給自價格彈性要高,由此可見,長期肉雞價格每上升1%,肉雞供給量會相應增加0.8292%,由此可見,肉雞生產受價格影響較大,在長期反應上較為敏感。肉雞生產往往采用規模化生產方式,生產活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為了優化生產活動,應從長期角度進行調整與分析,并優化技術,提升管理水平,以此提升肉雞養殖過程中對價格的應變能力(劉雪,2018)。

表3 肉雞經濟效益變量函數分析情況

表4 長期供給和引致需求彈性
從長期角度分析,肉雞養殖過程中,最大的成本因素為精飼料價格,除此之外,還應充分關注飼料設施設備及肉雞疫苗等因素的影響。
在經濟發展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目前我國肉雞飼料成本顯著上升,原料價格和不同飼喂條件下肉雞后期飼料價格之間有一定關聯,選擇100%平衡蛋白飼料價格作為研究基數,分析在小麥價格同比上升30%、豆粕價格同比上升20%、飼料脂肪價格同比上升10%的情況下,不同平衡蛋白濃度的飼料成本也會隨之提升(荊新堂,2019)。
通過對具體數據分析可見,最佳效益平衡點的營養濃度是羅斯推薦量的104%。在不同年份,其數值具有一定差異,飼養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及時修訂飼料營養水平,使得肉雞養殖能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OUYANG Rubin,2019)。
基于上文的分析,肉雞生產過程中應積極擴大經濟效益最大化與飼料成本降低之間的區域,以此增加肉雞生產的利潤空間。但應看到,肉雞飼料成本降低應與活雞重、酮體飼料成本進行區分。若只是單純降低肉雞飼養成本,可以采用降低肉雞飼養營養水平的方式來體現。但這種處理方式對雞群整體生產性能會產生不良影響。
影響肉雞生產效益的因素之一是飼料中平衡蛋白水平,這也是飼料營養中的重要構成之一,能量水平對其也具有重要影響。生物燃料的重要構成之一是植物油及谷物,其消耗量隨之提升,由此能量飼料價格也越來越貴,可見,能量飼料價格既受農產品本身價格的影響,同時也反映了飼養成本。肉雞飼養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飼料中的能量水平及氨基酸水平,在飼養方案制定過程中,要充分權衡經濟效益與飼料成本,使其在達到最佳經濟效益的同時能有效平衡飼料中的蛋白水平(許利軍,2019)。
肉雞養殖過程中,在關注飼料成本的同時還要充分關注對肉雞生產經濟效益的影響。一般而言,在肉雞生產中,飼料營養價值增加,飼料成本隨之提升,但雞群整體經濟效益也隨之提升。由此可見,在提升肉雞整體經濟效益過程中,不應從企業飼料成本最低化來實現,而是應尋求飼料成本與企業收入之間差異的最大化,通過這種差異來實現經濟效益最佳,通過擴大效益最大區域來實現經濟收入的增長。
在整體經濟形勢影響下,尤其是疫情對整個經濟發展的沖擊,肉雞飼料價格隨之上漲,在肉雞飼養過程中不能過分降低飼料中的營養水平,應考慮營養成分的降低會降低肉雞生產的整體性能與經濟效益。因此,在面對上漲的飼料成本時,要綜合考慮對肉雞養殖效益的影響,在經濟效益提升與飼料成本降低之間達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