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深圳

“只要反派長得好,三觀跟著五官跑!”
每當影視劇里那些“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出場時,彈幕中就常會出現這樣一句話,這跟“顏表立”“顏值即正義”有著類似的意思。
本是一句戲言,但放在產品設計上卻恰如其分,畢竟,產品的外觀以及包裝設計,是消費者最易感知的部分。只是,顏值高低的評判還是主觀因素居多,所謂千人千面、見仁見智,過分執著于“好看”難免會陷入怪圈。
這個時候,就要清楚,“顏值”的指向并不一定都是好看與否,還有其他思考維度。
今年6月份,一款名叫“a1西瓜吐司”的新品上市,僅僅兩周便迅速成為網紅產品火遍全國。它是如何做到的?
網紅產品的引爆基本有著相似的套路,西瓜吐司也不例外。
一是標榜自己是網紅產品。
這個聽著有點怪異,但卻是事實。網紅產品有著自己的加分項,那就是容易讓人聯想到新、奇、特,是自己想要嘗鮮、獵奇的那一掛。只是,網紅產品其實并沒有嚴格而規范的定義,“它怎么就成了網紅產品了?”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所謂的網紅產品,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是抖音產品、小紅書產品、朋友圈產品,更多地指向一種渠道。
所以,想成為網紅產品,就要先宣稱自己是網紅產品,所要做的就是多曬一些社交平臺主播種草的相關視頻、圖文、話題。
就這樣,“網紅西瓜吐司”誕生了,或者說,這個標簽算是穩了。
二是打造并放大一個價值點。

比如外觀、吃法、玩法、創意等方面的創新。大道至簡,a1吐司最吸睛也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對西瓜外形的運用。該產品從“瓜瓤”“瓜皮”到“瓜籽”都極力復刻真西瓜,為突顯產品獨特造型,產品內包裝采用透明設計,而外包裝紙盒則是模仿西瓜的表皮紋理和切開后的內瓤。顏值高低自有消費者評說,但至少做到了形象生動,讓人眼前一亮。可以說,西瓜外形是其吸引消費者、撬動市場的有力杠桿。
當然,除了外在,吐司內餡為西瓜沙拉,a1方面表示,為了做到造型和水果西瓜一樣逼真又不失口味,企業聯合工廠創新開發了專門的設備和生產線,并且攻克了業內技術難題,才最終實現量產。在營養成分方面,更是添加了維生素B1、B2、B3,解決了主流人群追求方便營養早餐的痛點。
三是立體化傳播。
也就是借助各類線上、線下平臺和手段,將產品的價值點強勢推廣開來。
顏值是a1西瓜吐司的天然優勢,“吃瓜”也屬于網絡流行概念,這些都讓產品具備了自傳播的屬性。因此,在打磨好核心產品力之后,a1選擇了從多個維度進行推廣。
1.線上多個社交平臺全面種草
“吃瓜”是網絡流行詞,用來表示一種不關己事、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的狀態。網友們常常戲稱自己為“吃瓜群眾”,而“瓜”則表示某個熱點八卦事件。當然,隨著使用范圍的擴大,瓜也從八卦事件逐漸泛化為各種秘密、消息,吃瓜也即分享秘密和消息。
a1西瓜吐司的各類推廣文案上就出現了諸如“分享一個瓜”“吃瓜時間”“吃個瓜”等表述。具體來看,其選擇在兼具話題和流量的羅永浩抖音直播間首發,上市后還在B站、小紅書、抖音、微博等各大社交媒體平臺進行了同步投放,帶動明星、B站百大UP主、小紅書和抖音KOL矩陣等一系列種草,在全網掀起了“吃瓜”熱潮。在這里,你會看到西瓜吐司搭配各種早餐的場景,還有以西瓜吐司為主體的花式吃法、互動游戲以及插畫創意等。

2.植入熱門綜藝強勢出圈
a1西瓜吐司合作了多個綜藝節目,如優酷今年唯一一檔男團綜藝《少年之名》、浙江衛視王牌節目《中國好聲音》,以及今年第四季度即將推出的《奔跑吧!黃河篇》。在與綜藝資源的合作中,不僅利用硬廣進行強曝光,還通過生動有趣的各種軟植入手段,如插入節目劇情、采訪環節等,深度綁定節目。
3.線下多渠道高頻曝光
為了提高品牌認知度,a1選擇與分眾和新潮兩大梯媒廣告達成戰略合作,借助兩大媒體的流量優勢,覆蓋城市最主要樓宇電梯,出現在廣大消費者面前。這樣做,一方面擴大受眾面、影響城市主流人群,搶占消費者心智;另一方面也能促進不同渠道、不同區域的銷售轉化。
4.滲透線下終端收割市場
除了線上種草和大眾媒體的推廣曝光,al也對終端渠道進行強勢滲透,直接觸達消費人群。自7月份以來,a1在各大商場、超市全面鋪貨,目前已滲透全國20多個重點城市及諸多三四線下沉市場,覆蓋10W+銷售網點。其中,既有包括大潤發、華潤萬家、永輝、天虹、世紀聯華在內的大型商超,也有7-ELEVEn、羅森、全家、盒馬鮮生、美宜家、見福等主流便利渠道。
在堆頭上,西瓜吐司的外包裝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再搭配著西瓜以及西瓜藤蔓造型,讓5W+個西瓜吐司主題堆頭成為了商超里一道“很出戲”的風景。
“西瓜吐司的設計思路很棒,產品顏值高,而且產品的策劃與消費認知結合巧妙,瞬間就建立起了熟悉感。”上海藍狙營銷策劃公司董事長劉大賀如此說道,他對于該產品的設計思路表示了肯定。
從中也不難看出,西瓜吐司的顏值,對于企業的宣廣以及消費者的自傳播,都起到了強有力的助推,可以說事半功倍。
“西瓜吐司這類產品很容易被高仿,成為一陣風。”
劉大賀也指出了這類產品的痛處,同時,西瓜吐司也無法注冊商標,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個好創意最終可能會變成了品類名。此外,“產品一旦賣爆了,大品牌也會直接切入,收割市場。”
a1也確實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品牌方表示,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模仿a1西瓜吐司的商家,但西瓜吐司歷經10個多月的研發,已擁有諸多專利,且接下來還會用多維的推廣資源搶占消費心智。
可以看出,a1的應對辦法就是圍繞產品打造聲量,一方面堅持投入產品研發,另一方面繼續放大品牌聲量。
對此,劉大賀也表示:“能出核心爆品的一定是技術優勢極強或營銷極強的公司。”
《感官品牌》一書中指出,視覺是沖擊力巨大的核彈。眼睛接收的信息是極其龐大的,人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目之所及的任何一樣事物吸引,然后很快又為另一物而轉移。所以如果一樣東西能在瞬間抓住我們的視覺,那它必定是極具沖擊力的。這種沖擊力有可能是濃郁的色彩、怪誕的形狀。然而,要讓人記住,我們還需要賦予它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使它在目不暇接的無數畫面中脫穎而出,被深深記住。
因此,所謂“始于顏值”,顏值既是產品觸達消費者的開始,也是品牌迎接市場挑戰的開始。始于顏值,但不能止于顏值。
西瓜吐司的爆紅路徑能否復制,轉而運用到a1的其他產品上,還不得而知,因為目前來看,其產品線較為廣泛,產品設計理念也各不相同。事實上,像西瓜吐司這種,在產品造型、外包裝上模仿生物(植物)的設計,在市場上還有很多,而其中更是不乏一些兼具人文美感和實用價值的典范。
產品經理、設計師如果沒有靈感,不妨多去看看《動物世界》《人與自然》之類的節目。
這不是段子,而是屢試不爽的方法論。
仿生設計,簡言之,就是模仿生物的設計。設計的靈感可以是自然界中萬事萬物的“形”“色”“音”“功能”“結構”等。其中,模仿生物的外在形態,是仿生設計的主要內容,也是強調對生物外部形態美感特征與人類審美需求的表現。
仿生物形態的設計就是在對自然生物體,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人類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態的認知基礎上,尋求對產品形態的突破與創新。這樣說有點抽象,但環顧我們的衣食住行,仿生設計已經屢見不鮮。
衣:比如輕盈的喇叭裙、寬松的蝙蝠袖、端莊的燕尾服,以及馬蹄袖、鱷魚鞋、燕子領、蟹鉗領等。
食:以近年來的網紅食品舉例,比如多肉植物蛋糕、沙皮狗慕斯、兔子果凍等,每款都風靡一時,讓人印象深刻。
住:比如以小熊電器為代表的萌系小家電的崛起,其技術含量或許不高,但勝在外觀設計。另外,一些以動物、花卉植物等為設計靈感的家居產品,如桌椅板凳、裝飾擺件等也是層出不窮。
行:仿生學在汽車界的應用更是由來已久,設計師通過模仿動物們的外形,使車體更具視覺沖擊力。比如,汽車行業比較著名的寶馬鯊魚鰭、大眾甲殼蟲、道奇蝰蛇、捷豹獵豹、吉利熊貓、保時捷青蛙臉,還有對于鯊魚鰓、鯊魚鼻、鲇魚嘴、猛禽眼等的模仿。可以說,汽車上有著形形色色的動物特征,也難怪有人調侃:留給汽車圈的動物不多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仿生,在成就美學、顏值的同時,也有著更符合現實意義的價值,比如汽車領域的流體力學等。
仿生設計,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回歸自然、道法自然的體現,它為產品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路徑、新的方法,也已成為新銳消費品牌發展過程中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