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華 胡浩良 李月琴 鄧美云 余惠端
【摘要】 目的:探討護藥合作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e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呼吸內科住院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由責任護士按照傳統模式實施健康教育,觀察組按護藥合作模式實施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患者生存質量(CAT評分)、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及參與用藥安全行為評分。結果:觀察組干預后的CAT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及參與用藥安全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決策性參與及照護性參與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訴求性參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藥合作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參與用藥的安全行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護藥合作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教育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5.0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2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drugs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March 2018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each. In the control group, primary nurses carried out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mode,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ealth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drugs. The score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CAT score), disease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drug safet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CAT scor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sease knowledge and drug safety behavior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decision-making participation and nurs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appeal particip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operative health education of nursing and pharmac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of disease and the safety behavior of drug us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drug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zhou, Zhangzhou 363000, Chin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e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1]。2017GOLD報告重申:慢阻肺在全世界疾病死亡原因中占據第4位,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死亡原因第3位的重大疾病。馮瓊等[2]的研究中也提到:COPD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僅患病人數多、病死率高,而且致殘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社會、患者及家屬帶來沉重的負擔。現有的治療手段還不能阻止該疾病的進展,但可以減輕臨床癥狀,延緩疾病的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治療和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COPD患者的藥物使用復雜,使用方法多樣,患者不易掌握。有研究表明[3]:通過護藥協作服務可以使患者用藥更加安全、合理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采用護藥合作的模式對COPD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自愿參與;(2)符合COPD診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4];(3)年齡18歲以上;(4)精神正常。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2)神志不清、心理精神疾病;(3)合并過敏性鼻炎及其他肺部疾病。以隨機數字表方分為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38~90歲,平均(71.99±5.22)歲;病程3~22年,平均(15.3±3.7)年。對照組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40~93歲,平均(72.58±3.01)歲;病程4~23年,平均(14.8±5.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觀察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模式進行健康教育,即患者入院時,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有針對性進行入院宣教,內容包括環境、主管醫護人員、同室病友、一般生活安全知識等;住院期間,責任護士根據患者診療情況,通過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口頭傳授、操作示范等模式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特殊檢查、治療用藥及排痰、氧療、呼吸功能鍛煉、飲食休息指導等;出院時責任護士對疾病自我監測、家庭氧療進行指導,再次強調家庭用藥知識、飲食及活動鍛煉等知識,并叮囑患者定期復診等。
觀察組按護藥合作方式實施健康教育工作,具體如下:(1)建立護藥合作組。由科室護士長擔任組長,責任護士及呼吸專業臨床藥師為成員共同組成健康教育小組。采用集中指導及自學方式對組員進行統一培訓后,負責患者住院期間及出院后隨訪健康教育工作。(2)制定健康教育計劃。①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與臨床藥師對其進行入院評估,評估主要內容包括:文化程度、生活史、既往史、病程、治療經過、接受教育情況、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藥物使用知識、生活質量評價等。護藥一起根據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計劃包括健康教育內容、時間、方式、評估、主要負責人員。②制定COPD健康教育手冊,內容包括入院教育、疾病病因與誘因、臨床表現、急性發病緊急處理、用藥知識及技術、疾病監測方法、心理指導、特殊檢查指導、呼吸功能鍛煉方法、咳痰技術、氧療知識、營養知識、出院后康復及自我管理指導、預防知識、復診要求等內容。③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標準,每項健康教育內容實施教育后,根據患者和/或家屬掌握情況設0~5分進行效果評價。(3)實施健康教育。①合理分工。根據護藥的專業特點分配健康教育內容側重點,護士主要負責:入院教育、疾病病因與誘因、臨床表現、活動與休息、心理護理、特殊檢查指導、呼吸功能鍛煉方法、咳痰技術、氧療知識、營養知識、出院后康復及自我管理指導、復診要求等內容。用藥知識及技術、急性發病緊急處理方法、出院用藥指導等內容的教育以臨床藥師為主、責任護士為輔。②健康教育實施過程。入院時,接診護士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同室病友、作息探視制度、安全教育及病室內的空調、呼叫鈴、病床、醫氣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建立起初步的信任關系,消除患者緊張陌生的心理;入院后24 h內(遇節假日后第1個工作日),由臨床藥師及責任護士共同評估患者的基本信息,擬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計劃,按分工方式實施健康教育;住院期間,責任護士與臨床醫師每日跟隨主管醫生查房,明確診療措施及具體要求,根據疾病治療的各個階段及時有針對性的有計劃地進行指導教育;出院時,責任護士與臨床藥師共同負責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導,包括自我管理方法、疾病自我監測,臨床藥師側重做好用藥指導及疾病發作的緊急處理方式。發放個性化延續性健康教育處方,處方下方注明復診時間、聯系方式及專科門診時間;隨訪,出院后1周、半個月、1個月、3個月、半年電話隨訪或者門診隨訪。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患者于入院時(干預前)及出院當天(干預后),由責任護士發放生活質量評估表、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評估表及患者參與用藥安全行為量表,根據患者個體文化程度、病情等情況,采用患者自行填寫,或者由患者陳述,家屬或責任護士代筆的方式進行評估。(1)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評分表(CAT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內容包括8個問題,每個問題分值0~5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差。(2)與呼吸專科主任共同設計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評估表,內容包括:病因及誘因、臨床表現、診斷、急性發作自我處理、藥物知識、吸入技術、呼吸功能鍛煉方法、飲食與運動知識。評估表共10個問題,滿分100分,每道題根據患者掌握程度設定不同分值:未掌握0分,部分掌握4分,大部分掌握7分,完全掌握10分。(3)采用王冰寒等[5]研制的住院患者參與用藥安全行為量表。量表共23個條目,3個維度,即決策性參與(9~36分)、照護性參與(9~36分)、訴求性參與(5~20分)。每個條目用1~4分評分法,總分范圍:23~9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參與用藥安全行為越高。總量表的信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916。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AT、疾病知識及參與用藥安全行為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CAT評分、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及參與用藥安全行為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CAT評分降低,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及參與用藥安全行為評分均顯著升高,且觀察者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參與用藥安全行為各維度得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決策性參與及照護性參與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訴求性參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COPD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反復發作,患者多次住院、長期臥床和氧療,容易出現不良情緒,特別是用藥依從性差,部分患者經常出現癥狀一好轉就停藥、不按時服藥或自行減量等。提高穩定期患者對COPD相關知識了解程度,可幫助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提高治療依從性,使其規避引起急性發作的危險因素,減少急性復發,降低住院率[6-9]。臨床藥師能夠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對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用藥問題能給予更加深入、具體的講解,從而更能提高患者對藥物知識的認知及對治療的依從性。而責任護士負責疾病知識、休息、活動、飲食、功能鍛煉等方面的指導與宣教,雙方各司其職、又密切合作,使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加,從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在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與臨床藥師一起對其進行入院評估,根據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護士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呼吸功能鍛煉、心理指導等。臨床藥師針對患者進行用藥知識及技術包括氣霧劑的使用方法及急性發病應對等方面的指導,通過護藥合作宣教模式的應用,觀察組比對照組更顯著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藥理知識和呼吸功能鍛煉技能的掌握情況[10-11]。臨床藥師的參與,能有效加強護理人員護理干預的準確性,避免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不信任現象,提高患者的治VBHN為輔的藥物知識的宣教,從而使患者感受到備受重視,改變了患者的用藥行為及態度,提高了用藥安全意識。患者在用藥前會仔細檢查藥物有效期等質量問題、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主動了解藥品作用、副作用,遇有疑問時會主動尋求專業幫助,用藥過程中不擅自停藥,按時按量規律服用藥物,大大減少了藥品不良反應,并能掌握了應急狀態下用藥處置的方法,從而提高患者參與安全用藥的良好行為[12]。本次干預后患者參與用藥安全行為分數整體提高,尤其在決策性參與與照護性參與這兩個維度分數顯著提高。
CAT問卷提供了一種測量COPD對患者健康狀況影響的可靠評估方法,已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定義的各分級階段的COPD患者中進行過驗證,并已證明其有效性,而且問卷簡單。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取傳統模式和護藥合作模式干預后,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CAT評分明顯降低(P<0.05),證實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藥物治療不是治療COPD的唯一途徑,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已成為治療COPD的綜合措施之一。本研究通過護藥合作模式對COPD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及參與用藥的安全行為均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1-27.
[2]馮瓊,郭莉,徐滿麗,等.應用CAT量表評價門診-病房-家庭三位一體護理模式對COPD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7):1547-1549.
[3]王海榮,裴志娟.藥護協作健康教育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28):3590-3592.
[4]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7 GOLD報告)解讀[J].國際呼吸雜志,2017,37(1):6-17.
[5]王冰寒,顏巧元,朱琴,等.住院患者參與用藥安全行為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3):377-380.
[6]劉小霞,陳剛,花萍,等.藥護協同管理模式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霧化吸入依從性的實踐效果評價[J].黑龍江醫學,2018,42(2):175-177.
[7]吳挺實,陳鈺,梁勇.個體化健康教育模式對改善穩定期慢阻肺患者行為和生活質量的作用[J].中國健康教育,2017,33(9):855-858.
[8]顧晴,劉莉,胡揚,等.藥師-護士合作模式對冠心病患者用藥教育作用的探討[J].中國藥學雜志,2018,53(22):1959-1963.
[9]李燁,寧清秀,許春芳,等.層級護理模式對開展優質服務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2(4):15-16.
[10]舒成梅.醫護一體化責任制合作模式對護士綜合護理能力的影響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9):1409-1410.
[11]吳琦亮.醫護一體化責任制整體護理合作模式對護士床邊綜合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0):63-64.
[12]許玲,張建薇,葛兆霞.“317護”微信健康教育助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0):890-894.
(收稿日期:2020-07-06) (本文編輯:郎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