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昊
摘 要:揚琴演奏作為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容易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盡管在音樂教育的范疇當中,演奏類教學對于學習者的音樂技能要求較高,但仍能夠受到其他各類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育工作者應當全面看待時代發展的進步趨勢,努力探索揚琴演奏過程中的心理特征與行為觀念。以此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帶領學生感受心理暗示在日常學習過程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學活動的實踐價值。本文主要就心理暗示對揚琴演奏的影響和發展對策等相關內容作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心理暗示;揚琴演奏;影響因素;發展對策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逐漸發展,揚琴演奏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內容,需要教師從多角度出發,在傳授相關專業演奏技能的基礎上,積極樹立符合時代發展的思想觀念,充分認識該項教學實踐活動的發展原則。正確看待演奏過程當中的心理暗示現象,努力扮演研究者的重要角色,積極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有效掌握有關心理暗示的研究內容,切實將其作為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的切入點。
一、心理暗示的含義
心理暗示作為一種常見的發展現象,其基本分為自我暗示與他人暗示兩種類型,主要指的是人們在受到外界或者自身因素的影響,以思想態度和情緒觀念等種類型的表現形式為主,表現出的一種最直接的反射狀態。而人們在面臨很多問題的思考過程當中,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直接影響。從而會與自己原本的想法背道而馳,或者相差甚遠。這對于揚琴演奏的過程來說,能夠適當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作用,以此左右最終的表現效果。
二、揚琴演奏者的心理影響因素
(一)技術不夠嫻熟
由于考慮到揚琴演奏作為一項藝術性的音樂活動,對演奏者的專業能力與素質要求較高。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容易存在演奏者專業技能有限的發展局限性,導致演奏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個人技術不夠嫻熟的發展因素,就很容易成為影響揚琴演奏者心理狀態的重要表現,以此讓演奏者從自身對自己產生能力懷疑,從而影響整個人的表演心態,逐漸演化為最終較為消極的心理暗示。
(二)狀態較為疲勞
在日常的教育活動當中,縱觀有關揚琴演奏人員的能力要求,需要通過頻繁的操作練習,讓其擁有較為熟練的演奏技巧。而這也需要演奏者能夠時刻保持積極的思想心態,可以在日常演奏的過程當中呈現出良好的行為態度。因此,為了能夠使自己發揮出更好的演奏實力,就需要經過反復的練習,讓自己的演奏技能更勝一籌。而這就會使演奏者產生較為疲勞的發展狀態,經常因由精疲力竭的心理疲勞,不自覺地產生一些消極的心理暗示。從而影響揚琴演奏者的表現狀態,不利于他們呈現出更加完美的演奏實力。
(三)心緒不夠穩定
在實際的揚琴演奏過程當中,演奏者容易由于自身不夠穩定的心緒,而在演出時左思右想,無法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演奏之中。從而就會以此產生許多影響自身心理的不良因素,左右演奏者的心理環境,不利于其表現出更加完美的演奏狀態。除此之外,演奏者還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容易因其他事物的變化,而引起主觀上的注意力轉移。從而導致演奏者的心理狀態隨著外界事物發生改變,無法像往常一樣呈現出穩定的演奏表現。
三、心理暗示對揚琴演奏的主要影響
(一)消極的心理暗示阻礙演奏者技能的發揮
無論是由于缺乏演出經驗,還是心緒不穩定等各類外界因素,都會導致揚琴演奏者不自覺地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而這對于日常的揚琴演奏過程來說,都會使其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導致他們從心理或生理上呈現出不佳的表現狀態。特別是有關演奏者的思想觀念,更容易受到消極的心理暗示而顯現出自身的不自信或者是過分擔心,從而不自覺地產生許多錯誤與緊張感,讓人們能夠在觀賞的過程當中明顯察覺出演奏者的尷尬表現。以此導致其自身的演奏技術受到限制,無法呈現出令人滿意的預期效果。
(二)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演奏者獲得超常發揮
對比消極的心理暗示來看,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有效促進演奏者技術與能力的超常發揮,幫助演奏者呈現出更好的揚琴演奏效果。其中,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吸引演奏者從內心深處認為自己的彈奏技術與能力較好,可以在演奏過程當中利用放松的心態,呈現出更佳的演出效果。而這就能夠讓演奏者心情放松,可以在自然而然的表現過程中,達到預期的演奏目標。除此之外,積極的心理暗示,還能夠使演奏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努力讓原本的演奏技術正常或者是超常發揮。從而可以使自己呈現出豐富的感染力,進一步提升揚琴演奏的藝術表現效果,以此發揮心理與行動的統一性,努力在自己最佳實力與良好心理的結合之下,達到最為出色的演出效果。
四、降低心理暗示影響揚琴演奏的關鍵
(一)專業的演奏練習
對于揚琴演奏活動來說,專業的演奏練習能夠使演奏者獲得有用的鍛煉機會,讓自己通過更加熟練的技藝操作,幫助自己呈現出更加優異的演奏效果。并且能夠極大程度地降低心理暗示的消極影響,努力讓自己在專業的演出練習當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演奏實力。切實幫助自己建立穩定而又平和的心理狀態,努力構建自信而又健康的思想意識,從而能夠使演奏者長期保持適度的興奮感,不斷在演奏過程當中煥發出新的表現力與創造力。
(二)穩定的心理活動
考慮到揚琴演奏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與影響,所以在日常的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應當逐步增強自身的操作穩定性與有效性,從而可以在演奏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真正能夠將個人思維與想象力融合于演奏當中,以此有效提升演奏活動的實際表現效果。而除此之外,還能夠使揚琴演奏者專注于演奏過程當中,從而能夠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擾,努力克服心靈與思維上的發展障礙。積極通過專注的演奏,促使自己獲得良好的藝術表現效果。努力在演出過程當中,流露出真實而又豐富的情感態度,不斷實現富有音樂素養的演奏效果。
(三)可控的個人情緒
個人情緒對于心理暗示來說,能夠起到一定的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對于揚琴演奏者來說,更容易在日常的表演過程當中,不自覺地產生一些緊張情緒。而這就需要通過演奏者合理控制自己的個人情緒,最大程度地減少緊張焦慮的情況出現,從一定程度上避免消極心理暗示產生的不利影響,從而能夠在承受必要壓力之外,有機會充分發揮個人的表演才能,呈現出最好的舞臺表現效果。
五、有關心理暗示對揚琴演奏的發展對策
(一)準確定位自己的演奏水平
為了能夠有效應對心理暗示對于揚琴演奏的有效作用,作為演奏者,應當首先準確定位自己的演奏水平,從而可以在日常的演奏過程當中,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暗示內容。特別是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有可能因為生源的差異,而在演奏技術方面存在不同的起點,導致每個人所具備的演出才能不同。因此,揚琴演奏者應當首先對自己的技術能力有一個合適定位,不要盲目地與優秀者進行技能攀比。而是應當積極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來自心理暗示的過度壓力與困擾。除此之外,演奏者還能夠在定位自身的過程當中,樹立穩定健康的演奏心態,從而能夠對揚琴演奏保持適度的興奮與興趣,以此能夠在演奏過程中煥發出新的力量。
(二)提前做好充分的演奏準備
在日常的揚琴演奏過程當中,為了能夠切實幫助演奏者呈現出更加完美的演奏效果,就應當讓演奏者在實際演出之前提前做好充分的演奏準備,能夠在進行全面考慮之后,明確自己的演奏技能與表現力,確保揚琴演奏過程的順利開展。其中,對于揚琴演奏表演活動來說,演奏者應當首先了解演奏作品的背景內容,才能夠在具備專業彈奏技術的基礎之上,走入創作者的內心深處,在表達作品時投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努力從風格特征和創作類型入手,不斷完善揚琴演奏的整個環節。其次,揚琴的演奏工作除了要求演奏者具備專業的操作技能之外,還應當讓其隨著藝術表演經驗的不斷累積,逐步獲得更高層次的質量水平,從而能夠真正表現出揚琴演奏作品的背景涵義,以此促使積極的心理暗示出現,幫助演奏者的演奏技術與才能獲得超強的發展效果。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揚琴演奏的過程當中,心理因素能夠通過消極的心理暗示或者是積極的心理暗示,對演奏過程的表現力產生相應影響。因此,為了能夠切實提高演奏表現效果,演奏者應努力在平日的訓練過程當中通過加強心理素質的相關訓練,使自己能夠按照實際的發展水平為標準,有效抒發出有關演奏作品的理解與感受,努力從多方面入手,不斷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提升揚琴演奏的質量與水平。
揚琴演奏對于演奏者的心理素質要求較高,只有演奏者從內心深處上真正了解作品內容,并可以通過相關的鍛煉,努力提升自己克服發展障礙的能力,不斷使自己表現出更加完美的演奏效果。
參考文獻:
[1]米向前.淺析現代揚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現力[J].戲劇之家,2019(30):68.
[2]廖予寧.器樂演奏教學中心理暗示的運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8):86-87.
[3]仇博.淺談心理暗示對鋼琴演奏技術的影響[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11):216,219.
[4]徐海燕.淺談心理暗示對演奏技術的影響[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8(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