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華



【摘要】目的 研究在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中應用床旁血液超濾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本文驗證計算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進行分組比較,參照組(n=25例)使用常規治療,實驗組(n=25例)使用床旁血液超濾治療,比較實驗組與參照組臨床治療有效率合計值、腎功能指標、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結果 實驗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后臨床治療有效率合計值、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NT-proBNP、BUN、Cr與參照組據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指標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對比論證價值;實驗組和參照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后NT-proBNP、BUN、Cr與治療前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指標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對比論證價值。結論 將床旁血液超濾治療應用在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中具有顯著臨床價值,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床旁血濾;急性左心衰;腎功能不全;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5..02
心力衰竭實際上并不屬于獨立的一個疾病,屬于心臟疾病終末發展階段,其中較為常見的就是左心衰竭,在急性心衰竭發生后因病情發展迅速,持續發展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等臨床癥狀,導致多器官受傷,引發功能障礙和臨床并發癥,且腎功能不全實際上是屬于常見的心力衰竭并發癥,容易出現少尿、全身水腫等情況,所以需要選擇有效方法進行治療[1]。本文主要闡述了在參與收治的50例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中使用床旁血液超濾治療與常規治療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文以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參與診治的50例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進行分組比對,各25例,實驗組,女12例,男13例;年齡40~73歲,中位年齡(56.98±3.54)歲,病程0.5~3個月,中位病程(1.52±0.22)個月。參照組女13例,男12例;年齡41~74歲,中位年齡(55.54±4.38)歲,病程0.3~4個月,中位病程(1.51±0.19)個月;比對實驗組與參照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基礎資料(年齡、性別及其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學之間不顯示論證分析差異。
納入樣本標準:入組樣本均滿足急性左心衰竭診斷標準,且呈現出陣發性呼吸困難、肺部濕啰音、嘔吐、急性肺水腫、胸腔積液等情況,伴發因多因素導致數周或數日內腎小球濾過功能發生進行性急劇下降,血肌酐每日增加44~88 μmol/L,患者和家屬對本醫院醫療方案了解后自愿簽字同意,并且獲取醫學倫理會批準。
排除樣本標準:將具有藥物過敏患者排除,將具有精神病史患者排除;將具有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排除。
1.2 方法
參照組開展常規治療,對患者實施利尿和擴血管等常規治療。實驗組開展床旁血液超濾治療,選擇百特血液透析機及其HFI200濾清器聚砜膜,并且應用PORT 透析液配方進行透析,根據患者血糖、血鉀、血鈉等時機情況制定個體化方案,在透析過程中需要設置1.3 m2的透析有效膜的面積,設置血流量為150~200 mL/min,采取前置換+后置換的治療模式,設置交換量35 mL/kg·h,置換液劑量設置成2.5~3.0 L/h;在首次進行靜脫水處理時設置靜脫水量2~3 L,維持4~6小時的持續治療,從第2日天開始予以常規藥物治療,每次進行4小時常規治療,持續3~5天的治療,緩慢濾出多余的水分,依據患者凝血時間對其進行、肝素、低分子肝素等的合理應用,同時需要密切觀察患者濾器情況,如發生堵塞需要及時更換或者處理。
1.3 指標數據分析
研究及其比較參照組和實驗組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合計值、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NT-proBNP、BUN、Cr。
經治療后患者尿量增多,臨床體征與癥狀改善明顯,恢復正常的腎功能,不需要血液凈化,心功能至少提升2級即為顯效;經治療后患者尿量增加,心功能至少提1級,臨床體征與癥狀得到改善,腎功能基本恢復,但還需要進行血液透析即為有效;經治療后患者心功能不發生改變,因心力衰竭加重或者無法耐受超濾治療需要停止繼續治療,并且需要開展輔助呼吸支持治療或因心力衰竭導致死亡即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闡述實驗組與參照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NT-proBNP、BUN、Cr,予以t檢驗,以率(%)的形式闡述實驗組與參照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合計值,予以卡方檢驗,本文數據計算均采取SPSS 22.0 for Windows 統計學軟件分析50例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所有資料,P<0.05,數據指標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對比論證價值。
2 結 果
2.1 計算研究實驗組與參照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合計值
經卡方計算顯示,實驗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合計值96.00%顯著高于參照組數據指標(7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指標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對比論證價值。見表1。
2.2 計算研究實驗組與參照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BUN、Cr
經t計算顯示,實驗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前NT-proBNP、BUN、Cr與參照組據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指標之間無統計學驗證價值;實驗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后NT-proBNP、BUN、Cr與參照組據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指標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對比論證價值。實驗組和參照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后NT-proBNP、BUN、Cr與治療前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指標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對比論證價值。見表2。
2.3 計算研究實驗組與參照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
經t計算顯示,實驗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與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指標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對比論證價值。見表3。
3 討 論
心力衰竭是因起病急驟導致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后呈現出心律失常、心肌損害等臨床癥狀,導致損害心肌,進而增加左室舒張期壓力,降低心排血量,使心肌細胞發生缺氧、缺血等癥狀。腎功能不全實際上是因多種因素導致形成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的一類綜合征,具有進行性發展的特點,疾病終末期形成尿毒癥,且發病之后需要長期實施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治療,患者往往需承受較大負擔,降低其生存質量。基于此,對于尚未開展透析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還沒有一種治療效果比較顯著的臨床方法,從病理角度分析腎臟功能不全疾病呈現出進行性腎臟纖維化的特點。目前,國內外大部分學者還在致力于研究一種可行且有效的治療方法,以便于將腎臟纖維化發展速度顯著降低。針對急性左心衰竭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開展高濃度持續性吸氧及其聯合應用擴血管藥、強心藥、利尿劑等基礎治療,這種治療方法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不能將疾病進行徹底根治。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臨床上開始廣泛使用床旁血液超濾技術,相比較以往血液透析,床旁血液超濾技術對于人體生理功能需求和改變更相符,是依據等滲、緩慢、不斷連續等方法將機體內存在的過多水分和有害溶質進行清除,不會影響機體細胞外液。維持細胞外液處于高滲情況,增加細胞內液朝著外液轉移的速度,利于心血管系統穩定性的保持,并且床旁血液超濾技術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較高通透性,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水電解失衡情況,利于患者腎功能的保護[2]。
本次結果計算表明,實驗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后臨床治療有效率合計值、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NT-proBNP、BUN、Cr優于參照組,兩組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治療后NT-proBNP、BUN、Cr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指標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對比論證價值。
熊寒露,朱政,張喬亞[3]研究表明,急性左心衰竭同時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經床旁血液超濾治療后心率、舒張壓、血氧飽和度、收縮壓相比較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指標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對比論證價值。急性左心衰竭同時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經床旁血液超濾治療后NT-proBNP、BUN、Cr等腎功能指標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指標之間呈現出統計學對比論證價值。證實,將床旁血液超濾用于急性左心衰竭同時伴發腎功能不全患者中利于腎功能的改善,可挽救更多生命,與本研究一致。
綜合以上結論,將床旁血液超濾治療應用在急性左心衰并發腎功能不全患者中呈現出優于常規治療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小勤,李 鵬.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腎功能不全床旁血液超濾的治療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26):3724-3725.
[2] 鄧京璐.床旁血液超濾對急性左心衰竭同時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效果[J].養生保健指南,2019,(32):286.
[3] 熊寒露,朱 政,張喬亞.床旁血液超濾對急性左心衰竭同時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效果[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