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年教師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生力軍,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施教群體。通過實證研究,以問題為導向,以客觀數據做支撐,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問題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師德建設策略。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新時代師德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希望,師德師風在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同時成為學界討論的熱點。青年教師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生力軍,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施教群體。青年教師能否從執教開始就培養良好的師德認知,形成良好的師德行為規范,這不僅事關高校師德建設成效,而且事關高等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貫徹落實。因此做好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工作至關重要,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已有研究概述
高校青年教師群體師德問題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相關研究也一直是理論界研究的熱點?;糗娏粒?014)探討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問題,提出了弘揚優秀傳統師德文化、優化師德建設的內容、創新師德建設的方式方法、優化師德建設環境等師德建設路徑。陳東瓊(2018)指出加強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注重黨建引領、強化主體責任;提升服務意識,豐富工作內容;構建長效機制,形成有效合力。曾忠毅(2019)從高校青年教師心理狀態和內心需求的角度出發,結合心理契約特征及與師德建設的邏輯關系,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探究。[3]張也卉等(2019)指出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必須立足于新時代高校師德建設的新要求,結合高校人才隊伍的現狀,突出育人主體作用,提高青年教師師德意識,發揮黨員教師先鋒作用,樹立師德典范。[4]通過對已有研究的簡單梳理我們發現,針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問題及對策研究的成果豐碩,但大部分的研究是理論思辨,基本過程是研究者根據經驗做理性分析判斷,較少有研究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因此,文章擬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實際問題的聚焦,并以客觀數據做支撐,對青年教師師德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為例,在青年教師中開展師德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包括五個維度,分別是職業認同、課堂教學、課外互動、為人師表、師德建設,五個維度下共設指標36個。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網絡調查平臺發布,參與調查的青年教師577人,占學校青年教師總體的71%,收回有效問卷577份。問卷采用SPSS20做數據分析。
三、青年教師群體中存在的師德問題
(一)青年教師群體的職業認同度不高,影響師德“自律”的養成
教師自我職業認同是教師從教過程中保持熱情、激情、耐心和忠誠的基礎。本次調查,對于“教師是幸福的職業”表示不認同的青年教師占30%;對于“如果再給一次職業選擇的機會將做其他選擇”的占11%;對于“你怎樣理解教育工作”,12%的青年教師選擇“養家糊口的一份職業”。我國學者楊啟亮教授認為,教師的職業境界有四個層次,即把教育看作是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規范和要求、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職業責任的活動、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職業良心的活動、把教育看作是體驗幸福的活動。他認為,前兩種境界是一種“他律”的影響,后兩者是“自律”的取向。因此,教師如果不能堅信自己職業選擇的正確性,教師很難形成主動的、有意識的、積極的從教心理體驗,這將制約教師師德養成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
(二)部分青年教師存在職業價值認知偏差,師德發展動力不足
調查中,對于“你認為什么樣的教師是成功的”這個問題,22%的青年教師表現出“重科研,輕教學”的選擇傾向,認為“課人人能講,科研不是人人能搞”,因此他們將“發表高質量文章”、“申請科研項目”、成為“教授”、“學術帶頭人”作為成功的標準。這種“成功標準”反映教師職業價值認知偏差,這會造成教師不能盡全力履行教學職責,出現教學敷衍等有悖師德的風險。即使這部分教師守住職業道德底線,認真授課,但是這種價值傾向很難讓教師在培養學生過程中形成教書育人的成就體驗,教師的師德發展動力不足。
(三)個別青年教師育人意識不強,對“立德樹人”的使命理解不深刻
本次調查,對于“教師課堂授課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價值引領”表示不認同的青年教師占12%,有9%的青年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價值引領是思政課和輔導員的職責而不是其他專業任課教師的職責”。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教師提出“四個引路人”的要求: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課堂屬于教師施教的主要場域,教師應該積極在課堂中踐行教書與育人相統一的要求,將傳授知識與價值引領充分結合起來,將自己的發展目標定位為“經師”更是“人師”。當前個別青年教師對師德的認識缺乏政治高度,“立德樹人”使命和責任認識不足,這將制約青年教師成長為符合新時代“四個引路人”的要求。
(四)青年教師群體在學校師德評價中出現分化,揭示出師德發展的不同需求
在調查中發現,不同入職年限教師在“學校師德建設評價”方面出現分化:入職2年以內的教師對學校師德建設水平評價最高,隨著入職年限的增加,教師的積極評價有遞減的趨勢,且入職6-10年的教師群體是發生“斷崖式”遞減的群體。對于這個現象,我們應該從青年教師發展、成長的需要角度來理解和分析。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先后要經歷幾個關鍵期:適應期、爬坡期、瓶頸期、發展期。如果在爬坡期和瓶頸期教師未能獲得有效幫助以形成自我效能感,那么教師就會在內心產生挫敗,發展就會產生阻力。因此,高校師德建設不能僅僅局限于解決教師思想問題,而且要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通過實踐路徑創新為教師發展搭建平臺、指引方向;為教師培養職業成就感和滿足感創造條件、增強信心與信念。
四、青年教師群體師德建設策略思考
(一)對青年教師群體的師德培育應注重在育人實踐中加強教師對師德內涵、師德要求、師德規范的理解和認同,在社會實踐中培育教育情懷。一部分青年教師,特別是新入職教師,由于缺乏實踐感受,他們對師德、對教書育人的理解是“抽象的”,內容是以“口號”形式存在的。對師德要求、教書育人使命“記住了”是遠遠不夠的,真正重要的是“理解了”并具體化在日常的工作當中。因此,學校一方面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教師頭腦,健全教師理論學習制度,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化、常態化學習。另一方面,要創新方式,以問題為導向,想方設法引導廣大教師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學懂弄通、入腦入心。在師德方面,鼓勵廣大教師將理論學習應用于教書育人的實踐,在實踐中深入理解和體會師德內涵。目前,《十項準則》對師德“底線”行為有了具體規定,但是反映高尚師德的行為大都是描述性的。新時代,師德高尚的標準應該是“四有好老師”、“四個相統一”、“四個引路人”。那么教師在教育、管理、服務,在教學、科研當中,在課堂上、在課堂外,如何將抽象的師德要求與教師自身具體育人工作聯系起來?這需要宣傳引導,以“榜樣引領”的方式向廣大教師詮釋師德內涵,用身邊人身邊事影響廣大教師對師德要求的理解并增加認同。同時,學校應積極在青年教師當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青年教師深入了解國情、社情、民情,強化青年教師教育強國、教育為民的責任擔當;鼓勵支持廣大青年教師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厚植教育情懷。
(二)把握青年教師成長規律,充分考慮青年教師發展需要,找準師德建設切入點,增強師德建設內生動力。青年教師相較于高校其他教師群體,他們是學歷高、熱情高,在教書育人的奮斗過程中渴望獲得專業發展、實現職業成長,從而滿足“立德”、“立業”、“立身”需要的群體。高校應加強對新入職教師、青年教師的指導,通過老帶新等機制,發揮傳幫帶作用,使青年教師盡快熟悉教育規律、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實踐中錘煉高尚道德情操;青年教師處于事業“起步期”或“攀爬期”,高??梢酝ㄟ^加強和落實“四位一體”[5]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將“搭建成長平臺”、“暖心服務”與師德建設相結合,將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與對教師的育人要求相結合,將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相結合,通過“三結合”夯實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基礎,促進師德建設效度。具體措施上,可以通過開展青年教師“托舉工程”為青年教師業務能力提升搭建平臺、拓展渠道,助力師德建設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和教師職業發展全過程,把師德養成和教師業務能力提升同步推進。在“暖心服務”方面,密切關注教師的利益關切,積極解決教師的困難,讓高尚師德在溫暖的氛圍中得到涵育,在溫暖的氛圍中得以弘揚。
(三)大力開展師德宣傳、典型選樹工作,為青年教師樹立“摸得到、看得見”的師德榜樣,增加青年教師職業認同感。青年教師,特別是新入職教師,師德的培育過程其實也是向師德榜樣學習的過程。通過對榜樣的注意、榜樣示范信息存儲、自我行為激發,青年教師在觀察學習中對師德的認知從模糊到清晰,從抽象到具體;對師德行為從判斷到選擇,從強化再到固化。在這個過程中,青年教師的師德養成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轉化。教師自我職業認同是教師從教過程中保持熱情、激情、耐心和忠誠的基礎。因此,可以說,只有形成職業自我認同,青年教師才能形成主動的、有意識的、積極的心理體驗,才能充分發揮自我效能感,從而以主人翁的態度從事教書育人職業,從而做到師德自律和師德內化。具體方式方法上,可以通過開展教師節表彰大會、老教師榮休儀式等活動,一方面增強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另一方面以師德榜樣人物激發青年教師的師德理想;以大學生藝術節為平臺開展“我身邊的好老師”文藝作品創作活動,在挖掘和展現濃厚師生情的氛圍下,從學生視角展現平凡崗位上教師師德光彩,在教師群體當中廣泛樹立平凡的好老師形象;圍繞“關注人、動員人、提升人、凝聚人、影響人、教育人”的目標,開展分層、分階段營造師德氛圍的師德人物宣傳活動,努力打造師德榜樣群體,營造“心中有責任、育人有熱情、職業有追求”的師德師風氛圍;舉辦師德標兵、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獲獎教師、優秀主講教師師德論壇,充分發揮榜樣的輻射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霍軍亮.多元文化視域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探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4(07):176-180.
[2] 陳東瓊.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26-28.
[3] 曾忠毅.心理學理論視域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探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3(02):102-106.
[4] 張也卉,鄭晗.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師德建設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2):93-94.
[5] 王秀彥,張景波.“四位一體”打造高校師德建設新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9(12):37-39.
基金項目:2019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校內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DJKTA201906)
作者簡介:周宇(1978- ),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黨委教師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