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清 昌蕾 張通勇
[摘要]觀察類綜藝2.0時代到來后,主打情感互動的節目呈井噴式發展,此類綜藝如何在同質化節目中脫穎而出成為難題。隨著《我和我的經紀人》《令人心動的offer)》等節目的熱播,觀察類綜藝逐漸由情感類轉向專業類,在題材、結構價值等方面有所創新,打破了“秀”的痕跡,但拓展空間還有待挖掘。本文以淺析《令人心動的offer)節目的創新突破,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提出觀察類綜藝節目發展的突破口與拓展方向。
[關鍵詞]節目;觀察類;創新;拓展
一、國內觀察類綜藝發展路徑
所謂觀察類綜藝,從節目形式來講就是“第一現場短片+第二現場觀察”的融合,這種模式在我國早期電視發展過程中并不少見,只是當時缺乏完善的真人秀模式而未能引發熱潮。隨著國外.“慢綜藝”的熱潮,國內的綜藝模式漸漸從“外向型”的競技類轉向“內向型”的情感類,開始聚焦不同主體進行模仿、嘗試與探索。從國內觀察類綜藝節目的發展路徑來看,觀察類綜藝“1.0時代”主要是“慢綜藝”的延伸,如2017年盛行的《向往的生活》直接將“第二現場”對接到屏幕前的觀眾上,以實現間接觀察的目的。2018年,國內首檔親情觀察類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熱播后,以“真人秀+演播室觀察”的節目組合形式成為了綜藝新流行,“一個空間”向“兩個現場”的轉變開啟了觀察類綜藝“2.0時代”的到來。2019年起,聚焦于“婚戀社交”和“情感觀察”兩大陣營的觀察類綜藝呈現井噴式發展,“觀察潮”競爭在各大衛視及視頻網站全面展開。大量同質化節目的出現勢必會導致觀眾對節目產生視覺疲勞,創新拓展成為了此類綜藝發展的必由之路。2019年,職場觀察類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在大量情感類節目中脫穎而出,觀察類綜藝再次由“情感類”轉向“專業類”,并拓展了“素人體驗+明星觀察”的敘事結構,賦予了第二現場觀察的價值引領作用,而非第一現場的完全附屬品,這些突破與拓展也推動著觀察類綜藝朝著“3.0時代”邁入。
《令人心動的offer》節目的創新與突破
(一)打破常規題材,深耕垂直品類
隨著觀察類綜藝的大量涌現,情感觀察、婚戀社交等詞基本成為此類綜藝的代名詞,“兩個現場”的敘事結構及同質化題材壁壘也越堆越高。為了打破節目壁壘,獲得大量關注,類似于《我和我的經紀人》等專業職場性節目出現,而單純娛樂、搞笑、“窺探”明星生活等節目已無法全方位滿足受眾的需求。職場觀察類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作為國內首檔律政職場觀察類綜藝節目,突破以往親子、婚戀等主題,在市場細分中定位年輕目標受眾,從職場題材中挖掘突破點,通過對人物嘉賓及環節橫豎交叉觀察,視點化地擴大了受眾對律政行業的專業認知層面,用職場實習來映射出當代年輕人的職場鏡像。
(二)打造浸入式場景,還原“真實”職場
在“第一現場真人秀+第二現場演播室觀察”的雙重視覺敘事方式成為觀察類綜藝節目的基本形式后,“兩個現場”模式的主要功能逐漸由互補過渡到串聯節目節奏。職場觀察類真人秀《令人心動的offer》與以往情感或職場類節目的區別在于第一現場更加注重浸入式場景的構建,選擇上海的一家律師事務所作為公共的場景空間,還原律政行業原本的實習生態環境,為觀眾和第二現場觀察團營造出一個相對真實且直接的職業場景,而第二現場作為間接觀察空間,能夠主次分明地引導觀眾切換不同場景,增強了節目的互動浸入感。同時,節目并非需要基于第一現場嘉賓的真實人物關系來對第二現場觀察團人員進行選擇,在何炅、郭京飛、藍盈盈等6位嘉賓組成的“offer加油團”中,他們和屏幕前的觀眾一樣,以一種天然的、平民化的關系與第一現場嘉賓逐步建立感情,從不同職業、年齡、性別和人生經驗對人物及課題進行擴展解讀、想法交流等,實現價值導向的作用,強化了觀眾的共情代入感及真人秀的“真”,更好地將綜藝內容、空間模式、價值引領融為一體。
(三)把握綜藝平衡點,強化價值引領
2018年1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倡導節目制作機構要著力營造清朗的文化環境和健康的精神空,承擔啟迪思想、滋養心靈、涵育審美、成風化人的重要使命。隨著國內真人秀的更新迭代,觀察類綜藝雖在主題、形式、創新上略顯不足,但也大量突破了太“秀的痕跡,著重以更加紀實的表達方式、專業內容、價值引領來平衡綜藝效果。從目前的市場環境看,觀察類綜藝2.0版同質化較為嚴重,且趨于飽和狀態,容易引發受眾的審美疲勞,滿足不了時代發展訴求。《令人心動的of一fer》其呈現的節目內容兼顧“綜藝+普法”雙向并重,將同類綜藝的視角投向了專業方向,彌補了此類綜藝題材延伸的空白。同時,該節目結合經濟環境與大學生就業形勢變化,節目課題緊緊圍繞職場主題、法律科普、社會熱點發布,把握住綜藝內容與專業知識科普、主流價值觀引導等多方面的平衡,如在“美顏直播打賞”案、過失致死案、下鄉法律援助等課題中通過帶教律師及觀察團專業律師的解讀來對受眾進行法律科普,強化了節目對大眾的價值引領作用。
(四)素人“明星化”傳播,增強深層次認同
《令人心動的offer》首播后,八位實習生及四位帶教律師亮相并備受關注,每期節目播放量均在9500萬次左右,更有一期突破1.3億次。八位實習生雖學歷背景不司、風格不一,但均對律政行業充滿熱愛,有著較強的職業追求,積極向上的人物塑造增強了觀眾的認同感。節目在環環相扣的敘事節奏中,著重從課題完成過程中捕捉實習生與帶教律師兩類嘉賓間的情感細節與矛盾沖突,充分展現人物的多元化,如:學霸型的李浩源、職場萌新李晨、已婚女博梅楨、“反差萌”帶教律師等,觀眾能在這些多元的人物形象中分別找到最貼切自己及自己最向往的一個區間人物,賦予素人嘉賓“明星化”光環。同時,打造素人職場“明星”金句是該節目的一大突破口和亮點,提升了觀眾對素人嘉賓的便簽記憶。例如:實習生薛俊杰查詢司法考試結果后說到“如果司法部‘爸爸愿意給我這個機會,我將用畢生捍衛法律的尊嚴”;李晨在課題檢測“逆襲”失敗時,帶教律師柴曉峰向實習生們說到“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沒有那么多童話,也沒有那么多逆襲”等。這些能讓觀眾受用終身的職場金句映射出當下年輕人的真實職場寫照,讓觀眾對職場實習感同身受,更讓年輕人積極向上的職場價值觀得以真正的傳播落地。
三、思考與拓展
觀察類綜藝節目除了現有的情感互動題材外,勢必需要進行多維度的題材挖掘,才能滿足觀眾與時代的訴求。從題材上講,醫生、警察、外賣配送員及新興網紅行業等都可成為拓展新方向,尤其將綜藝與社會熱點建立連接后,可在較大程度上縮進與觀眾的內心世界,讓更多觀眾了解到不同行業的責任與艱辛,減少真人秀“雷同化”“劇本化”等固有隱患,甚至可嘗試多種類型綜藝節目的合理混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題材的垂直深耕及對受眾的垂直細分必將成為觀察類綜藝節目發展的一大趨勢,明確目標受眾后吸納多種元素,有助于從信息端對節目進行針對性地設計制作,促進節目內容價值與拓展價值的傳播與反饋。
結語
隨著新題材綜藝節目的不斷涌現,綜藝的發展進入了更為理性的探索階段,更注重正向價值觀的引導和社會責任的承擔。伶人心動的offer》等節目在扎堆情感類節目中打破原有壁壘進行創新升級,在市場細分中鎖定目標受眾,通過深耕垂直品類拓展了節目新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領域的拓展不僅是對節目內容的延展,更是對現實、生活、文化、價值觀的融入,牢牢把握住綜藝與社會責任的平衡點,將成為綜藝節目探索路上的關鍵點。
參考文獻:
[1]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EB/OL].htp://www.nrta.gov.cn/ar/2018/11/9/art_31_39689.htm1,2020-4-8.
[2]沈涵,包圓圓.2019上半年國內網絡綜藝盤點與思考;理性探索與價值引導[J].東南傳播,2019(10).
[3]劉航國內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發展與變革研究[J].南方電視學刊,201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