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環
【摘 要】 隨著我國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教育理念得以創新,在關注學生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情況基礎上,教師更加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期許通過教學嘗試,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本文通過對小學特殊生教育有效嘗試方略進行分析,以期為推動小學教育良性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小學 ?特殊生 ?德育教育
黨在“十八大”上提出“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引導教師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并鼓勵教師敢于嘗試全新的教育方法,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其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需善用德育教育方略,將學生視為德育教育主體,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然而,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嘗試過程中,卻存在忽視特殊生教育現象,使許多單親家庭孩子、留守兒童、弱勢群體子女等特殊生無法接受科學有效的德育教育,影響其健康成長?;诖耍瑸槭剐W班主任教育及管理更富成效,從德育角度出發,思考針對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嘗試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用表揚代替批評
在以往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過于強調批評教育,針對特殊生教育交互性較低,影響班級管理綜合成效,在教育創新實踐新常態下,小學班主任應善用德育教育方略,用表揚代替批評,使特殊生從心底接受班主任教育管理思想,為班主任有效展開德育教育工作奠定基礎。例如,班主任在幫助弱勢群體子女樹立自信心時,應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閃光點,將這些閃光點放大,成為引領弱勢群體子女走出自卑陰霾的光芒,使學生看到自身作為與眾不同個體存在的價值,凸顯班主任德育教育價值。
二、用關愛代替管理
小學生喜愛自由,對學校及班級管理規定有極強的抵觸情緒,加之班主任管理較為嚴格,使學生倍感壓力,這對本就缺失關愛的單親家庭孩子來講,將成為阻礙其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班主任應積極調整班級管理方略,用關愛代替硬性規定,將束縛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枷鎖,變成柔軟的牽掛,縈繞在學生身邊,使學生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愛,使這些特殊的學生得以沐浴在德育教育的春風下健康成長。
例如,班主任在教導學生遵守校園安全管理規范時,應摒棄要求學生硬性背誦學校管理條規的傳統教育方法,先采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播放一段小學生因不尊重安全規范,不幸釀成悲劇的視頻,而后詢問學生觀后感受,重點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反饋,傾聽他們的心聲,有時一個溫暖的擁抱會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從而使他們能夠在更加安全的氛圍中放飛自我,感受快樂,為此請你們重視自己,更重視安全。其中,班主任關注特殊學生,用真情給予其關愛的過程,就是踐行特殊生德育教育的過程。
三、用創新型德育教育方略走進學生心中
在以往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踐行過程中,班主任通常會站在班級管理、學校管理高度審視學生,一旦學生觸犯相關管理規定,就會受到班主任的指責,使學生與班主任之間存在距離,班主任無法融入學生生活,不了解有些反復觸犯學校管理規定的“問題學生”出現該現象的內因,影響班主任教育管理成效。基于此,班主任應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學生視為班級管理主體,用創新型德育教育方略,在學生與班主任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使學生愿意對班主任敞開心扉,為落實針對性德育教育奠定基礎。
例如,在當今小學生群體中,有些在特殊學生沉默寡言,總是在上課時候擺弄手機,班主任三令五申也不起作用,還會激發學生逆反心理,使其更加肆無忌憚不分場合擺弄手機,在影響班級管理秩序同時,也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與學習成績,為有效解決該問題,班主任應私下了解學生沉迷手機的原因,經調查后發現很多特殊學生沉迷網絡世界,源于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愿意傾聽他們的心聲,使其變得沉默寡言,逐漸喪失融入集體生活的能力。班主任在得知他們沉迷網絡世界內因后,再引導其敞開心扉、關注現實世界基礎上,應豐富班級活動,如組織班會、演講比賽、籃球比賽等,使學生可將更多精力放在現實生活中,用充滿趣味性的班集體活動,沖淡其對手機的依賴,使學生得以積極擁抱生活,并卸下叛逆的偽裝,用真心擁抱世界,凸顯創新型德育教育實踐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德育是春風,吹散學生成長路上的陰霾,德育是燈塔,照亮學生前行之路。為此小學班主任需不斷提升德育教育創新意識,豐富德育教育方法,關注特殊生德育教育切實需求,引導其身心健康成長,達到推動小學班主任教育良性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曉波.小學德育教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未來英才,2017(23):135.
[2] 汪亞麗.小學班級中如何開展德育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29):89.
*專項課題《家校合力實施少先隊研學課程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QGDY2019一Y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