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肖肖
摘要:小學生的認識能力與其心理特征密切相關。因此小學教育中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應用教育心理學原理因材施教。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教育心理學的現實意義,探討了教育心理學在小學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小學,運用
1.??? 教育心理學的現實意義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實施正確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的成才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教學心理活動及其運行機制的學科,近年來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關注。小學生心理尚不成熟,因此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主動其個體差異,結合教育心理學因材施教[1]。在小學教育中,應用教育心理學能夠給小學教師提供積極的幫助。另外,教育心理學是教師對學生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和輔導的重要理論依據。對于小學教育來說,教育心理學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教育心理學在小學教育中的正確應用,有助于構建合理的師生關系。對于小學教學來說,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積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更好的安排和執行教學任務。在師生關系構建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借助教育心理學,從真情實感出發,走到學生內心,讓學生理解教師的用心,進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眾所周知,受文化背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小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比如積極利用教育心理學對個別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通過換位思考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精神方面的輔導。
其次,正確應用教育心理學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小學教學氛圍。在小學教育中,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需要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良好的教學氛圍,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在開展小學教育的過程中,利用教學心理學的理念,大膽創新,積極推進教學方式變革,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有助于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比如可以開展教學團體活動,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團隊意識等。
第三,基于教育心理學能夠提高教學指導的針對性。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個性化和差異化已經成為現代小學教育的重要特征。這就要求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為此,教師可以借助教育心理學的理念,探究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特色,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類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總體來說,教育心理學能夠為教師提供理論指導,確保教師能夠有針對性的開展輔導工作
2.??? 教育心理學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
將教育心理學應用到小學教學中,能夠極大激發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并讓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質反過來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并有效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積極利用教育心理學理念,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調節,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具體來說,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2]。
首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正確開展教育活動。在我國現行小學教育中,小學教育跨度較大。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接受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存在差異,對于是非觀念的認知存在模糊感。這就需要小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妥善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設身處地的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有效的教育方式。比如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一方面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另一方面要尊重客觀事實,確保教學目標和計劃符合實際情況,避免假、大、空等問題的出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設定良好的教學情景,精心設計教學環境,讓小學生從中塑造積極的心理,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可以采用實例教學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讓小學生用心感悟課文,通過榜樣的作用,獲得心理體驗。教師可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課文中描寫英雄榜樣的字句,讓學生從心底生出欽佩之情,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情感升華,讓學生學習英雄榜樣的事跡,并錘煉自己的心理素質。教師也可以利用事例在小學生心理塑造中的作用,通過“評一評”等游戲方式帶領學生寓教于樂,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挖掘事例中人物的心理品質,達到啟發學生的目的。總體來說,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創新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活躍思維。
其次,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注重學校教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對于小學生來說,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為確保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在開展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密切結合其心理狀態,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小學生天性愛玩,因此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注重學校教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起到更好地教學效果。眾所周知,小學生記憶力不集中,為了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教師需要緊緊抓住小學生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的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出具有生活化情景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氛圍中集中注意力。
第三,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態,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生的觀念中,教師處于權威地位,加之小學生內心較為敏感脆弱,教師的教學行為很容易造成小學生情緒上的波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密切關注小學生的情感狀態,采用友善、鼓勵的態度與學生相處。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愉快的教育氛圍,充分發揮小學生愛問的天性,讓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暢所欲言。對于小學生的發言,教師可以采用商量式、鼓勵式的語言,最大程度上避免命令式、灌輸式的語言。通過積極的鼓勵和和贊揚,提升小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筆者建議,教師可以采用剛柔并濟的情感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共情心理,避免小學生出現排斥和抵抗心理。
第四,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注重因材施教。在素質教育迅速普及的背景下,現代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在個性、思維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于他人的差異。針對這一特征,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其心理差異較為明顯,不同學生的言語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溝通技巧各不相同,導致學生在思想傾向、學習認知等方面出現差異。在充分尊重教育心理學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特點,積極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和有序性。
第五,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教育心理學的層面來看,積極向上的心態是人們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內在動力源泉,反之消極的心態會影響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在小學教學中,采用積極向上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需要教師積極挖掘學生的內在優秀品質,并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扮演著重要的榜樣示范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采用積極的態度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正確的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心理抗壓和承受能力。此外,小學生具有展示自我的天性,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創造機會,滿足學生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小學生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巨大喜悅感和成就感,并成為繼續努力學習的內在動力[3]。
第六,注重課堂教學中心理教學內容的挖掘,積極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結構。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現階段的語文教材中,許多教學內容均與心理輔導內容相關。因此,教師需要根據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密切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對教學內容中的心理教育內容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引導學生研讀生動的例子,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大力培養。以小學課文中
的《將相和》為例,該文的立意和主題對于學生正確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將相和》一文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用心感悟課文中的故事情節,采用學生分組表演等方式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不斷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對課文進行講解,并注重挖掘人物性格特點和人文內涵,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可以看出,積極挖掘與心理教學相關的內容,對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促進
作用。此外,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結構進行合理設計,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綜上,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滲透,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教學效率和質量,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結語
在小學教學中,應用教學心理學對常見的教學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進策略,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充分重視教育學心理學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將其靈活的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雙重目的。
參考文獻:
[1]?? 彭鑫,燕良軾.教育心理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應對策略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038(001):145-148.
[2]?? 高婷.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在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交際,2018,000(004):180-181.
[3]?? 馬紅玲.淺談教育心理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r——以人教版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為案例[J].新課程(教研版),2018,000(0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