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純
摘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和信息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信息化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這不僅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還可以提高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的質量。基于此,本文探討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教育領域的運用。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高職教育;對策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十年規劃》),提出了未來十年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總體目標,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和影響越來越廣泛的新形勢下,教育信息化對高職教育將產生革命性影響。面對世界信息技術革命的重大機遇,我國高職教育教學加快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對于建立現代職教體系,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和就業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利用使高職課堂教學過程更加的生動、形象、有趣,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傳統的高職教學課堂以教師講課為主,教材多為文字,課堂枯燥、乏味,教材理論知識較多不易于理解和接受,更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的引入,使教學內容形式更加生動、形象,教學內容通過視頻進行演繹,理論知識通過動畫進行模擬??菰锏膶W習內容變為色彩豐富的有聲模擬視頻,從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方位刺激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更易接受,并使其印象更為深刻。
(二)搭建自主學習平臺
信息技術為高職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傳統高職教育模式以教為主,學習內容以教材為主,課后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為主,學生都是在教師和教材的要求下進行學習,自主性較差。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知識、理解教材,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進行課程的設計和安排。信息技術的使用,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學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與教師進行互動,及時反饋學習中碰到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調整課堂內容,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為標準安排教學進程,突出了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教育領域的運用
(一)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教學信息化大賽、網絡課程、共享資源庫建設等項目為高職推廣課堂教學信息化提供很好的平臺。課堂教學是學院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是現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F在高職學院教師授課主要集中在多媒體教室、公共機房或實訓室,大多數學校還是存在教學資源緊張、師生比過大的情況,因此在多媒體教室授課的課程比重較大。但單純的多媒體課件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容易從“教師灌”變為“機器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該首先從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將最新最實用的資訊和職業資源帶入課堂。
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后,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在上課之前把教學內容發送給學生;利用任務工單把教學目標明確化,讓學生了解授課內容;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小游戲,利用游戲通關了解同學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實時檢測課堂學習的內容,做到教學過程不留隱患、不留死角,及時消化。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
(二)信息技術與校內外實踐教學環節深度融合
高職教育應具有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的特點。實踐教學體系對于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由于有些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具有危險性較高、直接接觸客戶、產生經濟效益、涉及商業機密、工作流程長且環節多等特點,主要以虛擬仿真軟件為主,有的甚至還以紙質實訓手冊為主,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上具有局限性。隨著信息技術在實踐教學深度融合應用,能夠讓學習過程與職業崗位更加貼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更多需要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經驗層面逐步達到策略層面。例如,基于信息技術的金融、會計等服務外包業務,通過在學校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能夠實現學生在校內實踐企業真實業務,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高等職業教育不少于半年頂崗實習,這個環節如何優化組織實施,一直是個難題。通過建立實習平臺,嚴控過程管理,讓學院、企業、學生、家長各方能夠信息共享、互通互聯,確保管理全方位全覆蓋,更加便捷有效。
(三)信息技術與師資隊伍建設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不僅是解決知識的數字化、存儲和傳播,更多的是解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跨越時間和跨地域的溝通與協作,這也是信息與通信技術融合發展趨勢。
在全面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時代,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進一步變革教學理念,更新陳舊、過時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由傳遞型逐步過渡到引領型。為進一步打造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要深切地意識到自身的使命和職責只是重述者和解疑答惑者,是學生學習的向導和教學的“引路人”,同時還要做教學工作的協作者和刺激者。其次,教師要變專業型知識傳授者為通識型知識點撥者,善于注重和靈活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主體作用,以創造的思維和敏捷的洞察力深入誘導學生開展系統性地思考,切不可照本宣科、一五一十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要引領學生借助現有的信息技術資源來獨立思考,學會自主探究,而不是能使自己的思維被禁錮和束縛;再次,教師要努力變專業型知識講授人為通識型知識授課人,在云計算、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教師不但要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更要能熟練運用前沿的信息技術教學工具。例如,微課制作軟件和MOOC等。除此以外,高職教師要自覺順應信息化課堂的基本趨勢,著力打造生機盎然、活潑開明的課堂環境,使每位學生都能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對待每堂課,而不是以得過且過、疲憊不堪的態度敷衍課堂教學。
結語:信息技術教育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對學生整體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信息技術在高職教育教學的各項工作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高職學生學習更主動,使高職教師教學更多元,使高職教育管理更智能。
參考文獻:
[1]?? 樓飛燕.信息技術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021(008):142-144.
[2]?? 鄒曉華.新興信息技術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影響研究[J].教師,2019(2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