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宣
◆摘 ?要:本文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學習能力,對新課標化學實驗的內容進行分析,分類梳理化學實驗內容的一些變化,并結合案例,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感、激發興趣、教會學生掌握實驗方法、培養實驗能力等方面考慮,對實驗教學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新課標;化學實驗;學習能力;建議
學習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能力,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新課標的重要體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就意味著,老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怎么去學。學習能力,可以說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因為一個博學多識的人,更多靠的是學習。學生有了學習能力,他們就可以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有了學習能力,即使在身邊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他們仍然可以自己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解決新問題。所以,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就具有非常重要意義。而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培養好學生的化學實驗學習能力尤為重要。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及其變化的重要手段,能夠在實踐層面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學科素養的發展。
一、分析新課標化學實驗的內容及變化
新課標在理念上強調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也在內容上對實驗進行了分類。而且給出了學生進行實驗活動的建議,具體地指出了必做實驗,必做實驗又分為必修課程學生必做實驗以及選擇性必修課程學生必做實驗。列舉必修課程學生必做實驗:①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②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③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④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雜質離子;⑤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⑥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⑦化學能轉化成電能;⑧搭建球棍模型認識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的特點。
二、激發興趣,養成學習習慣
無論學習什么知識,只有學生對此方法感興趣,他們的熱情才會被點燃,學習的欲望才強,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有了興趣,才能有要學習的欲望,那樣才會取得高效的學習效果。在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也要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結合知識的特點,運用啟發性語言,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興趣。
1.利用人的好奇心理,設置知識懸念,吸引學生參與。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探究心,教師如果能利用學生的這份探究心,在教學前要設置知識“懸念”,就能在教學中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要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就要針對教材內容,設置讓學生渴望求知的氣氛,激發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欲望,從而產生主動探究的內驅力,即學習的興趣。
2.利用好奇心,設置矛盾,促使學生參與。這里所說的“矛盾”是指根據學生原有經驗與當前面對的現實形成的矛盾。在生活實踐中學生往往有些想當然的做法和想法,教師如能抓住點巧妙設置教學“矛盾”,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中來。因為每當學生遇到了教師所設置的矛盾時,就會產生“為什么”、“怎么辦”的疑問,而學生的思維只有在“為什么”的情境中才會啟動,在“怎么辦”的情境中才會進一步深入。
3.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最熟悉的才最親切、最具體,同時也最記憶深刻。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實際,運用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件,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具體事例相聯系,使整個教學活動變得生動精辟,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增強學習效果
積極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和督促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嘗試自我調控學習的方法、節奏和進程讓學生了解多種學習方法,這樣他們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尊重個體差異,重視個別指導,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無論是在內容上、方法上、速度上要照顧好各種層次上的差異,幫助每個學生優化自己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的學習更加自主和有效。教師可以請成績優秀的學生現身說法講出學習的方法、怎樣合理安排學習的時間、學習的特點和學習的規律等,再通過老師的總結,使學生們都能學會運用常規的學習方法,掌握如何集分配注意,如何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如何應用知識以及科學的安排時間,從而總結學習規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傳授方法。結合學習內容傳授學習方法,針對性強,具體形象,學生易于接受,效果也較好。讓學生掌握學科學的方法,就好像教給學生打開一座知識寶庫大門的鑰匙,會比教給他們一些現成的知識更有價值。學生在學習期間最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這才是他們受益終身的一把金鑰匙。另外,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有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四、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習慣也是最好的老師”。習慣是一種態度,而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只有一個積極的、良的學習態度,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更大更快的進步。對于學習習慣的培養,我想主要是獨立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們始終注重獨立學習習慣的培養,除課堂教學之外,我們還在課后布置學生確定小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第二天再來課堂上和同學老師交流,發表個人對此問題的看法,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
五、給予恰當的鼓勵表揚
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都與他的辛勤、方法、習慣是分不開的。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經驗,介紹一些他們小時候是怎么學習的,拉近偉人和學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偉人學生時代和自己沒有多少差別,自己通過努力完全有機會成為他們一樣成功的人,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有了學習能力,他在身邊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仍然可以自己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解決新問題。在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也能激發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增長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從而,鞏固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把自主學習從我們教師的設想落實到學生們真實的學習生活中去。真正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此中獲益。
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反復訓練逐步培養起來,也需要在學習實踐中反復運用加以提高。要加強學生自身能力和合作發展能力,保證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相結合,培養學生自由、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上這幾點是我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一點點體會,希望在此與大家交流。
參考文獻
[1]付強.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黃美麗.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