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靜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對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班主任管理及學生的學習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現在的教學中,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需求,創新教學模式,也需要班主任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創新管理模式,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教學質量,通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用心教育;小故事;師生關系;班主任管理
自從收到學校通知,讓我參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的那一刻起,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我該給在坐的老師講我和哪位同學的故事呢?
從教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這中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有些依然歷歷在目,有些已經模糊不清。直到上場的前一刻,我才決定,我要講的教育故事是我和我的第一屆學生的故事。
2007年參加工作來到佳縣中學,我只擔任高一年級4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工作雖然繁忙但還是能順利完成,使我順利度過了入職的第一個月,緊接著是全國人民都愛的十一黃金周,無比的輕松與愉悅。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接到了校長的電話,接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這對我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因為我了解那個班,是全校出了名的差班,而我又是剛入職的新老師,不僅僅是新老師,還是新女老師。
經過一夜的思想斗爭,我接下了這個挑戰,并且我還信誓旦旦地下決心:我要——不,我一定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將他們教育成人成才。
可是,我的夢剛起了個頭就遇到了讓我束手無策的障礙——A同學。A同學是班級中一個十分“活潑”的孩子。圓圓的腦袋,轉動起來靈活得像個波浪鼓,只是每次轉動的時候總是忘了朝黑板所在的前方停留片刻;不僅腦袋轉,他的身體也會在我不在時在教室隨意移動,我稱這種隨意變換座位的同學為自由電子;大大的眼睛總是在你準備批評他時眨巴出單純無辜的眼神;嘴巴的兩大功能——“吃”、“說”,在他的身上發揮的淋漓盡致;唯一可惜的是,雖然坐在最后一排,但高大的身材讓他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一提起他,我就能如數家珍般的倒出一籮筐他的故事。直到那天……
周一我剛到單位,就接到政教處通知,A同學夜不歸宿,學校要求嚴肅處理。我一下子火了,自己不珍惜自己,還給集體抹黑,到底想怎么樣啊!我將喬同學叫到辦公室,壓制住自己的怒火,平靜地對他說,告訴我,到底怎么回事,他低眉順目,低著頭,不說話,任憑我說什么,他都是不抬頭、不說話。我想到我對以往的教育,忍不住一下子站起來,突然發現穿著高跟鞋的我依然低他一頭,看來武力解決問題不是上上策。既然思想教育,武力解決都行不通,那就開始放大招吧。我說,既然你不愿和我交流,那么請你的父親來學校吧!說完這句話后,他的頭突然抬了起來,并用一種復雜的眼神看著我,我突然意識到,會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生,果然,他說老師,我們可以談談嗎?我說當然可以,他突然掉下了眼淚,告訴我他沒有父親,只有3個姐姐和辛苦撫養他們的媽媽,長久以來他犯不同的錯誤有兩個原因,一成績不好,上課聽不懂,自然就愛玩,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想用這種方式換取大家對他更多的關注,可是現在升級到要請家長,他不想讓他農村的母親傷心,央求我不要叫家長來。到此,我突然明白,平時對他的批評教育,都在教室同學們面前進行,對他來講正合他意,他完全沒有用心去理解我的用意,反而是享受他的勝利,又一次受到了全班人的關注。
我努力平靜自己的情緒,此時我對他已經不是剛開始的憤怒,而是對他的疼愛,因為在當時班里哪個孩子是單親一般還都是隱私,我們是不知道的,而且單親的孩子也很少。不像現在,我們班里就有十多個孤兒或者單親。我告訴他既然情況是這樣,那么老師給你一次機會,下不為例。同時告訴你,既然你家這種情況,那么依照咱們中國的傳統,你將來就是家里的頂梁柱,現在咱們還是高一,你還有機會變成你們家真正的頂梁柱,變成你媽媽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支撐,希望你從今天開始慢慢學著做真正的男子漢,勇敢的面對生活給你帶來的不公。后來還說了什么,我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他的表情從最開始的無所謂到復雜到最后的堅定,我知道,或許他已經對我這個班主任敞開了心扉,那么以后的我們的交流會順暢很多。
果然,他變了很多,但是壞毛病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可是只要看到他在往好的方向走,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等待。其實在管理一個班級的過程中,你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學生,但只要你用心了,付出了,總會找到適合某個學生的教育方法。學生也是人,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終有一天他們會感受到來自你的愛,對我們來講剩下的就是靜待花開。
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我們班在高考中有2名同學考上了二本,普通班的同學能考上二本,在當時就是奇跡!我的故事的主人公雖沒有考上二本,但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也變成了佳縣有名的企業家,變成了家里真正頂梁柱。這使我很欣慰。
所以,讓我們用心去做這份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吧!終有一天我們會收獲桃李滿天下的幸福感的。學校是師生共同經歷生命成長、共享教育幸福的場所。理想中的學校,是能與師生在精神、氣質上相契合的。以"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為中心,遵循"科學·綠色·人文"的管理理念,打造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讓每一個學生和教師都能在學校得到最適宜、最充分。
參考文獻
[1]王丹,王琪.打造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訪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校長高宇軍[J].北京教育(普教),2010(10).
[2]韓德燕,周紹永.“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學科解讀[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31).
[3]尋景輝.用校園故事構筑師生的精神家園——對學校“軟文化”建設的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18(18).